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做官不能守着“好人主义”
近日,有媒体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10句反腐“硬话”,赢得无数点击率。其中有句说道“你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当好人,在党和人民面前就当不成好人,二者不可兼得”。
这句话,直指一些地区和官场的“好人主义”现象。“好人主义”,怕惹事,不担事,明哲保身,看上去有些人没有直接腐败,但其实包庇甚至纵容了贪腐。十八大以来,反腐动用雷霆手段,老虎落马,苍蝇无处藏身,直接的、变相的腐败形式一个个撞向枪口,整体上,也是在彻底清除旧的一套“为官哲学”。
习总书记说:“决不允许出现底下问题成串、为官麻木不仁的现象!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不能明哲保身。”有些人为官,不是把心思放在研究发展、民生,整天想的是搞好关系,营造有利于自己“事业”稳定发展的局面,碰到了问题,自然躲之唯恐不及。真正要做起实事来,瞻前顾后,为什么?怕惹了谁,怕牵扯了矛盾,眼前仿佛都是浑水,唯求笑脸相迎身边的人,安安稳稳享太平。这种“好人”,于党和国家而言不是什么英才,对百姓而言谋不了什么民生福利。
凡事追求你好我也好,真话不敢讲,事情不敢做,身上的职务、权力几无价值,不如趁早卸下。“好人”做到一定份上,就要直接参与贪污腐败。这样的与人为善,不是看是非、对错,甚至不是看真实的交情,他们没有原则和立场,和谁都可以攀关系,表面上也与实干家交好,暗地里与腐败分子沆瀣一气,参与、包庇、纵容着腐败,不仅庸碌无为,更为腐败创造土壤。
“好人主义”是一种陈旧的为官哲学,有的人信奉此道,甚至自鸣得意。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不能做,心中有本账册,时时默念,唯唯诺诺,举手投足之间,盘算的都是那些微妙到不可言喻的人际关系。讨论发展大计,他们却没了智慧,群众找上了门,像是撵苍蝇,那个时候,“好人”的面具就摘下了。反腐,除了清扫具体的害群之马,更是清扫这样风气,要让那些浸淫陈旧为官哲学的人们爬出来,真正看到党和国家的发展,看到人民的需要,塑造清晰明确的“事业目标”。
权力示范之下,也要纠正社会上那些泛滥的“人情世故”。搞科学研究,对真理负责,不唯上、不欺下;文化、批评,就事论事,不搞那些互相抬庄的事;企业生产,老老实实对自己的产品负责,不能总想着打点打点、走动走动。政治清风所及,也带动社会务实求真的正直风气。正如我们称赞德国人严谨、日本人做事扎实,我们自己确实需要真正创造一个实干家的环境,向自己、向世界呈现一个严谨笃实的国民形象。
反腐的态势更加强烈,曾经还有些人存在“躲风头”的想法,现在要擦亮自己的眼睛,重新认清形势,仔细掂量自己的行为。这是一个大好的态势,官场、权力沾染的一些几乎板结的恶习,将一朝扫掉。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样的反腐态势,一旦出现迟疑,最后必定是倒退,腐败、恶习可能就会反扑,甚至造成恶劣的结果。强化反腐态势,必须认识到,腐败及其附随的一切不良习气,不能留有丝毫余地。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做官“好人主义” 反腐“硬话” 反腐 贪污


雄安“绿色拆除”10小时夷平8000平米建筑
尼日利亚村庄遭袭事件死亡人数上升至73人
亚美尼亚议会选举反对党领导人帕希尼扬为新总理
第71届戛纳电影节开幕
匈牙利新一届国会成立
马来西亚大选即将举行
强降雨来袭 广东多地暴雨预警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0周年慰问演出在四川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