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单靠“大病医?!辈荒苤未蟛?/span>
光明网评论员:昨日(8月2日)新闻显示,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提出了拓展大病医保的路线图——
“2015年底前,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群,大病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有效减轻;到2017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病保险制度,与医疗救助等制度紧密衔接,共同发挥托底保障功能。”
其实,这算是个意料之中的好消息。不仅因为此前国务院医改办已经多次透漏出了改革动向,也因为大病保险全覆盖已成为医保发展的急迫诉求。如果同时考虑近些年来恶性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和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率,这种全覆盖虽已是紧锣密鼓试点后的结果,但来得已不算早。
也有更多的问题待解。最令人关注的是,各地报销比例差距的问题仍然会延续到全覆盖之后。虽然《意见》指出,大病医保原则上实行市级统筹,鼓励省级统筹或全省统一政策,但仍然没有改变报销比率与地方人均GDP紧密的挂钩。富裕的地方报销比例高,而贫困地区却最容易出现因病致贫现象,这种矛盾必然会削弱大病医保“托底式公平”的价值追求。
另外,大病医保虽为“大病”而设,但社会经验却显示,单靠大病医保不能治大病。对一个普通中国家庭而言,“大病”一般会成为最大的经济事件、家庭?;?、社会挫折和情感创伤,经济成本固然很大、经济以外的成本也不可计数。所以,大病医保的覆盖,也意味着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及慈善救助等制度间的互补联动、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也意味着医院和医疗监管部门对医疗费用的合理管控。因为,若要一个家庭弥补这些保障之间的缝隙,或问责不合理医疗费用,其成本要数倍于大病治疗本身。
如果超越“托底保障”的讨论层次,从更大的视野来看,“单靠‘大病医保’不能治大病”还意味着,应在整个医疗链条上,将疾病治疗重心前移。
上个世纪的最后几十年,无论是欧美还是日韩,都忙着治疗重症晚期病人,忙着支架、忙着透析、忙着移植、忙着放化疗。这种情况到了世纪之交开始被医学界反省。心血管界、肿瘤界、肾病界都开始认识到,将医疗重心放在治疗疾病后期、依赖各种昂贵的仪器设备和药物,不但病人、家庭和社会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而且治疗“性价比”非常低。进入新世纪,国际医学界普遍提出,必须要把疾病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前移,移到早期、移到高危人群。
在中国,已经有临床医学家提出了这个问题,并通过规模巨大的数据调查和定性定量分析,得出了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数量、分布情况甚至治疗现状,但此类调查本身短期内仍难催动医疗力量的相应调整,仍难以对偏重“重症晚期”的治疗趋势构成反拨。充实基层医疗预防保健的力量,遏制医疗界追求门诊量和重症晚期治疗收益的惯性,和大病医保的全覆盖同样迫在眉睫。
也就是说,真要靠大病医保治大病,反而不能把所有重量都压在这最后一条紧绷的线上。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医保 治疗 医疗


雄安“绿色拆除”10小时夷平8000平米建筑
尼日利亚村庄遭袭事件死亡人数上升至73人
亚美尼亚议会选举反对党领导人帕希尼扬为新总理
第71届戛纳电影节开幕
匈牙利新一届国会成立
马来西亚大选即将举行
强降雨来袭 广东多地暴雨预警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0周年慰问演出在四川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