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八成医生称没有双休日
网传医生打点滴照片引关注
身穿白大褂,右手打着点滴坐在椅子上,疲惫地闭眼低垂着头。近日,这张照片(见图)被网友一再转发,感动了许多人。照片中人是哈尔滨市儿童医院胸普脑外科医生丛德友,他已经带病上班10天了——医生工作如此辛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重点科室医生易出现过劳
丛德友对记者说,由于连续几日高烧,自己感觉很难受。“那天晚上是我值夜班,周围同事都劝我回家休息,要替我值班??晌蚁氪蠹叶己芾郏荒茉俑翘砺榉场?rdquo;
据介绍,一些重点科室如急诊、外科、心内科、呼吸、消化、儿科、妇产科等,35岁至55岁之间的骨干力量,大多存在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等问题,而且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处在家庭负担较重的阶段,容易出现过劳现象。
小辉是哈尔滨一家三甲医院ICU病房的医生,工作5年来,能按时下班的日子屈指可数。“从事医生这个职业,工作性质决定了你得经常加班,随叫随到,同届毕业进入医院工作的同学大多如此。”他说。
中国医师协会2015年3月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在7000多名被调查医生中,九成受访者表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八成受访者表示,没有双休日的概念以及最近一年没有带薪休假。
部分医生健康状况堪忧
丛德友所在的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是该市唯一一家儿童专科医院。比起其他综合医院的儿科,儿童医院显得更加繁忙。
一线医生表示,一天的门诊量近百人,有的科室达一百多人,接诊时间甚至没时间喝水、上厕所。“就这样还有一些病人挂不上号、看不上病,我们也是能多看一个就看一个。”
如果说门诊是医生每周的“必修课”,那么外科医生连台手术更是家常便饭。内蒙古一所三甲医院的骨科医生无奈地说,八九个小时的手术是常有的事。“我的时间不是我自己说了算。”
3月2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闫润栀医生猝死,年仅28岁,去世当天凌晨还抢救了一名病人;
4月1日,湖南省安化县人民医院一位麻醉科女医师夜班时突发疾病,不幸逝世,年仅32岁;
6月29日,年仅43岁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晶因心脏破裂猝死。离世前一天,他刚值班24小时。
医生“抱病上岗”太危险
优质医生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大型医院,结果患者便集中到大医院看病,这里每天就医者人满为患。
如此一来,大医院不得不超负荷运转,医生工作时顾不上喝水、上厕所,要练“耐旱功”和“憋尿功”。
培养一名优秀医生需要很长时间。于是,那些一线骨干医生不得不加班加点,时常处在疲劳状态。而技术和口碑越好的医生就可能更劳累。
一线医生认为,医生过度劳累不仅对医生本人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对患者也是一种风险,因为医生过劳有可能增加对病人的误诊、误治等医疗风险。
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医生的健康权益,避免医生“抱病上岗”。
编辑:赵彦
关键词:医生打点滴照片 医生过劳死 八成医生没有双休日
 
   
 


 美国举行退伍军人日纪念活动
美国举行退伍军人日纪念活动 波兰举行系列活动庆祝独立100周年
波兰举行系列活动庆祝独立100周年 英国纪念一战结束百年
英国纪念一战结束百年 莫斯科民众纪念十月革命101周年
莫斯科民众纪念十月革命101周年 东京迪士尼举行圣诞巡游
东京迪士尼举行圣诞巡游 2018上海艺术博览会开幕
2018上海艺术博览会开幕 进博会新闻中心庆祝记者节
进博会新闻中心庆祝记者节 万达集团组织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万达集团组织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