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68.1%受访医生直言医生执业环境差
“大多数医生对于自己的付出,比如加班、工资低,其实并没有很大的抱怨,但人身安全没保障就会导致很多问题。”江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医生程宗佑坦言,职业环境的恶化让他有时倍感疲惫。“一方面,一些负面的、渲染情绪的报道,让医生的职业荣誉感正在淡化;另一方面,医院既要救人又要赚钱,加在医生身上的压力更大”。在江西一所民营医院放射科工作的80后青年医生杨少鹏认为,要加强医生职业安全,需要从两方面考虑。作为医生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不能把个人情感带到工作当中。“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前来就医的患者能理解医生的辛苦”。
近年来,医疗行业快速发展,但医患关系、医生职业待遇、就医环境等问题也频频引发社会关注。身处当下的医疗环境中,医生对自己的职业满意吗?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专业医患交流APP“春雨医生”,对467名医务工作者进行的“医生职业满意度”调查显示,仅38.4%的受访医生满意目前的工作,26.1%的受访医生表示不好说,39.6%的受访医生对自己的工作明确表示不满意。
受访者中,普通医生占96.8%,管理人员占0.4%,医技人员占0.9%。
71. 1%受访医生感觉当下医患关系紧张
是什么导致了医生职业满意度低?调查显示,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成为首选,79.0%的受访医生选择此项。其次是工作时间长、压力大(66.4%)。第三是医患矛盾突出(61.0%)。其他还有:职业发展受限(37.7%)、身体健康状况下降(35.8%)、心理满足感减少(35.6%)、社会声望有所下降(35.3%)。
“我早就跟老公说好,不能靠我赚钱了。”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工作的崔医生说,“现在医生收入水平整体偏低,这与医生的劳动、知识所体现出的价值是不对等的。而且整体环境是唯金钱至上,很多人评价一件事要不要去做、值不值得做,首先就要看能拿到多少钱。这样的环境是不会培养出好大夫的。”崔医生表达了她对目前行医环境的担忧。
调查中,仅5.6%的受访医生认为当下医生执业环境比较好。26.3%的受访医生认为一般。68.1%的受访医生直言医生执业环境差,其中20.1%的受访医生认为非常差。
“比较满意的一点是,目前工作的劳动强度还可以,我没有觉得承受不了。”崔医生认为,在目前这种对医生的管理、评价考核体系相对陈旧的情况下,让医生积极健康地追求业务水平和能力,是较为困难的。
江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医生程宗佑,对自己的职业安全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他坦言自己曾不止一次受到过人身威胁。“去年八九月份,有一个病人心源性猝死。病人家属情绪很激动,威胁要抱着我一起去跳楼。好在当时身边人比较多,他刚说出这句话、有点动作就被周围人阻止了”。
崔医生认为,现在一些患者看病都是抱着“先入为主”的心态。“受到一些负面新闻的影响,患者对医生产生了不信任感,认为医生是想从他们身上多赚钱。这样的环境导致更多医患矛盾的产生”。
调查中,71.1%的受访医生感觉当下医患关系紧张,其中18.2%的受访医生直言非常紧张。20.3%的受访医生认为一般。仅8.6%的受访医生认为医患关系较和谐。
在江西一所民营医院放射科工作的80后青年医生杨少鹏认为,要加强医生职业安全,需要从两方面考虑。“作为医生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充分履行救死扶伤的责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排除患者对医疗人员的误解,不能把个人情感带到工作当中。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前来就医的患者能理解医生的辛苦”。
72. 0%受访医生不愿“子承父业”
“委曲求全。”程宗佑用这个词来概括自己现在的工作状态。
“大多数医生对于自己的付出,比如加班、工资低,其实并没有很大的抱怨,但人身安全没保障就会导致很多问题。”程宗佑坦言,职业环境的恶化让他有时倍感疲惫。“一方面,一些负面的、渲染情绪的报道,让医生的职业荣誉感正在淡化;另一方面,医院既要救人又要赚钱,加在医生身上的压力更大”。
调查中,28.1%的受访医生表示自己在“夹缝中行医”,27.4%的受访医生觉得心力交瘁,16.7%的受访医生感到无可奈何,9.4%的受访医生表示心灰意冷。
在是否会让孩子学医的问题上,崔医生表示,会尊重孩子的决定,但会告诉她做医生面临的处境。“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她会有自己的志向和追求。我会告诉她事实是什么,所面对的医疗环境是什么,在这种环境下会遇到哪些问题”。
数据显示,72.0%的受访医生不愿让子女“子承父业”学医,仅7.5%的受访医生愿意让子女学医,20.6%的受访医生表示不好说。
“医生这份职业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成就感。治好一名患者,一个生命在你手中康复,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每天可能都会救很多人,老了回过头来想想,也是很有价值的回忆。如果有缘的话还会遇到以前的患者,看到他们现在生活得很好,自己也会产生一种社会成就感。”杨少鹏表示,还是愿意孩子从事这个行业。“我相信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步推进,在未来的几年整个医疗环境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作为父亲,我还是希望他能够从事这份高尚神圣的事业”。
调查中,15.6%的受访医生对医生这一职业仍有所期待。
受访医生期待未来5年收入待遇和医患关系有所改善
虽然有近四成受访医生不满意自己目前的工作,但在未来职业道路规划上,仍然有57.6%的受访医生愿意继续从医。
“青年医生处在‘夹心层’,虽然很累,但一旦救活一个病人,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北京某三甲医院心外科的徐医生认为,除了职业自豪感,专业能力的提高也是促使他继续行医的主要动力。“这个行业的门槛相对还是比较高,对个人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高,凭着专业技能还是能过得不错。而且多数患者是愿意与医生沟通的,对立情绪比较少”。
也有26.1%的受访医生表示有机会就会转行,16.3%的受访医生尚在犹豫。
未来5年,医生期望职业生涯在哪些方面有所提升?调查中,收入待遇(86.1%)、医患关系(70.5%)和职业安全(66.6%)位列前三。接下来是:工作环境(66.4%)、专业水平(61.7%)、工作前景(47.1%)、职业荣誉感(47.1%)、社会声望(44.3%)。
“我现在是初级职称,希望未来5年在专业技能上得到提高,得到中级职称。有更多的业务培训机会。”杨少鹏表示,相对于从业多年的老前辈来说,作为青年医生的他们,更看重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工作环境的改善。
谈及目前医疗行业存在的问题,崔医生认为,现在看病越来越依赖机器检查,人身体力行的检查越来越少,所以积累的经验也越来越少。“这和西医自身特点有关。一个症状可能对应着很多原因,检查是为了排除一些原因。同时,医患关系的紧张也会促使医生进行自我?;ぃ蠡颊咦鋈婕觳?,否则可能会产生医疗纠纷。但这种思维模式会导致过度医疗”。
调查中,58.5%的受访医生直言当下过度医疗现象普遍,仅20.2%的受访医生认为不太普遍。
“从患者的角度讲,他们总是希望得到最全面的检查。如果患者执意要求,我们也还是会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但医生有责任从专业的角度告诉他们,是不是需要做那么多检查。” 杨少鹏说。
本次调查中,81.2%的受访医生在26~44岁,16.9%的受访医生在45~59岁,25岁及以下的占1.3%,60岁以上的占0.7%。
编辑:赵彦
关键词:医患关系紧张 医生执业待遇 就医环境


庆丰年 赶大集
巴西总统选举投票开始
四名中国医生获巴基斯坦医学最高荣誉学位
美国旧金山举行舰队周飞行表演
第25届纽约巴士节在布鲁克林举行
喀麦隆举行总统选举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举行巨型南瓜大赛
乡村晒秋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