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冯骥才:古民居?;ひ猩钇?/span>
冯骥才
7月中旬,“中国古村落?;さ谝蝗?rdquo;冯骥才赴安徽蚌埠龙子湖畔的古民居博览园调研,他已过古稀之年却仍奔波在中国古村落?;さ牡谝幌摺W隹途┗韫菔?,他也谈到了古民居?;っ媪俚睦Ь澈托滤伎肌K衔?,传统村落若没有人了空巢了,也就死了,而古民居?;ひ惨猩钇?,“古民居必须是活化的,不能让它空着”。
为何?;?/strong>
这里有我们的民族记忆
提起冯骥才,很多人会想到语文课本里的《挑山工》《泥人张》。最近20年,他从文艺创作逐渐转向了文化?;?,特别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为何会有这种转变?冯骥才说:“我原来关心城市文化和历史文化的?;?,是文化人的立场,也是作家的立场,作家更关心社会精神。这些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是巨大变化,在物欲的社会里容易轻视精神事物的价值,对我们的传统容易放松,知识分子要关切社会,关切人的命运,更重要的是也要关切先民的命运。”
冯骥才觉得,中国社会正在从农耕文明步入工业文化,“西方的进程比较早,而我们一切的文化基本是农耕文化,向工业文化转型时原有的农耕文化一定会瓦解。当人类到了文化自觉阶段,就应该有文化?;ひ馐丁T谥泄拇炒迓淅?,有我们的民族记忆和精神传统,有我们民族的终极价值观,有我们民族的DNA和特有的审美,有我们丰富的、多地域的、多样的文化创造,这些东西必须保留,必须传承,不能失去。”
如果失去了这些民族中的DNA,中国人在世界上就没有自己的文化身份。他说:“尽管我们有版图,但如果失去了我们的身份,这是最可怕的,所以我们必须?;?。习总书记提出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什么留住乡愁?乡愁是人精神情感的需要,留住村落就是留住我们精神的传统,留住我们精神内涵的东西,我们的准则,我们的民族记忆、我们的审美、我们的价值观。”
面临现状
每天消失近百个自然村
15年前,中国青年报发表报道《冯骥才哭老街》,天津在进行老城改造时把估衣街上的老建筑一点点拆了。冯骥才站在被拆毁的“天津总商会”废墟上痛哭流涕,这个周恩来当年活动的地方,也是“五四”运动时学生领袖马骏用头撞柱子的地方,就这么给毁了。
如今古村落、古民居的?;ひ廊幻媪倮Ь?。冯骥才不止一次地说过,他很痛恨“旧城改造”这个词,他提到这次调研的蚌埠古民居博览园中的很多建筑,就是从推土机前抢救下来的。前些年冯骥才公布了一个调研数据,“2000年,中国共有371万个自然村,2010年剩下263万个。大约每年9万个消失,平均每天消减80到100个村落。”
冯骥才说:“就是我们坐着说话的功夫,一个个自然村就倒下了。我跟温总理讲过,每个村落都是一部厚厚的历史,但中华民族最大的问题是村落没有村落史,村志最多是一个乡,到了村就是一个名字了。我们已经把600多个城市变成千城一面,这是我们的文化悲剧,当时总理很激动,说不能让后代连村落都不知道。”
在研究?;ぶ泄俏镏饰幕挪墓讨?,冯骥才就注意到中国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散落在村落里,特别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村落也在逐渐减少,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大家庭,没有权利让少数民族消失。少数民族就生活在自己的文化里,他们的村落若没有了,文化就没了,民族就消失了,这是国家重大问题,不是一般的问题。”
如何?;?/strong>
仅有名录?;な遣还坏?/strong>
今年初,冯骥才出版了《中国传统村落立档田野调查手册》《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范本》等著作,将这些年?;ご炒迓涞木楦庸娣痘丶锹枷吕?。他表示,目前已有1561个村落列入到传统村落名录中,待第四批收录完预计超过2000个,“但存在的问题非常多,这些村落还在大量消失,仅有名录?;な遣还坏?rdquo;。
在冯骥才看来,中国的传统村落?;せ勾嬖诹酱笪侍猓?ldquo;比如有的村落里,某一个村很好,周围的村会跟它也有关系,尤其是南方有些村落从中原迁移过去,分散在二三十个村落,相互之间有联系。我们只?;そㄖ判?、形态完整的那个村落,但如果周围的根脉都断了,也不完整。这种孤立?;な遣恍械?,应该有一个古村落的生态保护区。”
另一个让人忧虑的问题是“一个村落的基本形态没有了,但还有几幢经典的民居,还有一个好戏台、祠堂、庙宇、古桥、历经沧桑的井口,怎么?;??”冯骥才多次强调,“历史建筑只有原址?;ぃ抛钣屑壑?。”但是,如果单个民居、祠堂等无法在原地保存,就不能让它们“坐以待毙”,采用露天博物馆方式集中保护,是最佳的选择之一。
这些年,蚌埠古民居博览园从江西、福建、江苏等地抢救了400多栋古民居,包括明、清及民国时期,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冯骥才也参观了修复藏库等,“马总(马国湘)是从推土机下抢救出来的,他们是真正的抢救,把整个民居都?;は吕础?rdquo;
新思考
古民居的?;ひ?ldquo;活化”
这些年,冯骥才也走访了瑞典、荷兰、意大利、美国等国家,了解世界各地的古村落?;ぷ纯觥6杂谡诮ㄉ柚械陌霾汗琶窬硬├涝?,他提出建议,这也是近年来的新思考,“最近里尔的市长讲了一句话,历史遗产的保护必须活化,不能让它死了搁在那儿。传统村落里若没有人了,也就死了,而古民居?;ひ惨猩钇?。”
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博物馆是瑞典人1891年在斯德哥尔摩吉尔卡登岛建造的,里面的民居、面包房、学校、教堂、磨坊、牲畜棚等错落有致。让冯骥才印象深刻的还有荷兰阿姆斯特丹郊区的一个露天博物馆,“那些也都是从推土机下抢救下来的,他们按照文物思维原封不动做出来,古代商业街都是弯的,没有一条是直的,屋子里的所有细节都放进去。”
中国如何借鉴这种方式?冯骥才认为要因地制宜,也要考虑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其可持续发展。“比如蚌埠的古民居博览园,可以结合露天博物馆和村落旅游,建江西、福建不同地区建筑博物馆,要查阅档案,请民俗专家,注重所有细节,还可以有当地生活的小电影。”冯骥才回忆,他曾去过俄罗斯的一个露天博物馆,里面还保留着俄罗斯人早期点灯用的木头片儿,“这样可以让人联想到当地生活特有的细节,看出人们生活的变化,给人精神内涵,让古民居一下活起来。”
纠正“老衣柜”的年代
陪冯骥才赴蚌埠古民居博览园调研的随行人员提到一件趣事,在参观博览园内的博物馆时,工作人员向冯老介绍一个旧衣柜时说是清代的柜子。冯老看了一会儿不以为然,他纠正说:“这上面的门锁是清代的,但整个柜子是明代的。”他指着柜门上的画说,“这种涂漆的工艺是明代的”。这位工作人员说,从博览园开建至今已经接待了2000多位调研参观的人,冯老是最专业的一位。(文/田超 图/胡雪柏)
编辑:陈佳
关键词:冯骥才 古民居 保护 生活气息 民族记忆 现状 “老衣柜”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