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记·工作记·工作
钱理群:不以汉奸否定周作人
钱理群
九十年代初,我们的改革目标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北大推倒南墙迎合市场经济大潮。大约从北大热闹非凡的百年校庆起,就有不少人在质疑:北大传统还在吗?北大还是思想文化的净土、圣地吗?钱理群先生在《精神梦乡:北大与学者篇》中引用景风的《圣土之上的北大》的一段话(第3-5页)正代表了这种声音。这种声音直至今日仍然在民间流传。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北大的传统是什么?现在我们是否失去了这种传统?
最近引起我思考这一问题,是因为读了“钱理群作品精选”中的四本书:《心灵的探寻》《周作人论》《世纪新路:现代作家篇》和《精神梦乡:北大与学者篇》(三联书店,2014年10月),尤其是《精神梦乡》。我与钱先生都是“文革”后第一届(1978年)研究生,同校而不同系。不过当年都住在同一楼层,有时一起上“公共课”。毕业后都留校任教,且我也颇喜文学,曾去钱先生斗室中侃过大山。以后我离开了北大,但仍爱读钱先生的书,除这四本外,还读过《1948:天地玄黄》《我的精神自传》,以及他在联经出版社出的《毛泽东时代和后毛泽东时代》(上册,没读下册),和报刊上的一些文章。
我与钱先生有一面之交,套用民国的话语模式也可以说“我的朋友钱理群”。在我内心深处,对钱先生一向敬佩有加。他长我四岁,我们有大体相同的经历。在贵州的艰难时世里,他仍然在孜孜不倦地读书,研究鲁迅,考上研究生回归学术之路时已人到中年了。我敬佩他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都持之以恒地读书、思考、做学问,且学有所成,终成大师级学者。我更敬佩他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而是始终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关心社会。读他的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呼唤。钱先生是老北大,深受北大传统的熏陶。他的为人与治学都体现出了北大传统。我正是要从他的书中来寻找北大传统。
1981年,钱理群(左三)和研究生同班同学在一起
北大的前身是1898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说百年北大正是由此算起。但我始终认为,北大的起点应该是蔡元培先生任校长的1917年,北大的真正百年校庆应该在2017年。京师大学堂其实算不上大学,只是清政府培训官员的“国家行政学院”。自从蔡先生来北大后,北大才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开始形成自己的传统。
大学以做学问、传承文化、创造新思想为己任。这正是蔡先生所说的:“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要做学问,必须有自由的探寻,有思想的交锋。蔡先生提倡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正体现了大学精神的实质,这成为北大传统的基石。蔡先生把这种思想变为行动。在他任职期间,既请了有新思想的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作人、钱玄同诸君,又请了保守而有学问的辜鸿铭、黄侃、刘师培诸先生。北大既是新思想的发源地,又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真正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正是北大在诸多百年老校中独树一帜的原因。钱先生由此引申出北大的精神是“独立、自由、批判、创造”(《精神梦乡》,183页),这与蔡先生的思想完全一致。
高度概括的传统与精神毕竟是抽象的,必须体现在行为上。在北大,这种传统首先体现在做学问上。钱先生认为大学的功能“一是思想文化、学术精神传统的传递的坚守;二是新思想、新文化、新学术的创造”(《精神梦乡》,“前言”)。作为一个大学,总要有一批学者以独立、自由的精神作学问,北大的传统就体现在北大传统的学问中。百年间,北大出了一大批影响甚大的学者,正说明北大传统绵延不绝。但百年中国并不平静,中国的先行者仍不屈不挠地追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探寻中国走向现代化之路,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在这种情况下,学者不能平静地在书斋中做学问,他们深切体会到,只有国家独立才有学者人格、思想的独立,只有国家富强才有学术的繁荣。因此,北大传统还体现在对民族、国家的关心上。钱先生正是从这两个方向来解释北大传统,而且我们从钱先生身上也看到了这种传统。
钱理群在1960年代读书
钱先生是学者,他几十年的学术研究体现了北大的学风,即北大的学术传统。
钱先生1962年写下第一篇有关鲁迅的读书笔记,应该是他进入学术研究的起点。不过从这时到1978年,整个社会处于“文革”的动乱之中,连偏僻的贵州安顺也放不下张平静的书桌,钱先生的研究也没有成果问世。不过这一段的读书、思考,为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钱先生称为“入世前的准备”。1978年钱先生又一次考入北大,师从王瑶先生,这才是学术研究的正式开始。钱先生遵从王瑶先生的教诲,不急于出成果,先打下扎实的基础,直至1985年才有研究鲁迅的《心灵的探寻》问世。钱先生从研究鲁迅、周作人入手,然后扩大到整个现代文学,终成一代学术大师。
我认为钱先生的研究体现了北大的传统,首先在于学术研究水平高。如何评价人文学科的学术成果,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不过我认为学术研究水平高,起码应该是突破了前人的传统观点,有新见解,且这种观点论据充分,使人耳目一新。我想就钱先生对二周和现代文学研究讲一点体会。
也许是受时代影响吧,我也一直爱读鲁迅的作品。“文革”中发配到东北深山老林时,带了一套1963年出的《鲁迅全集》(十卷),每晚无聊时就在昏暗的灯光下一本一本读下去。当时对鲁迅许多深刻的观点、语言颇为赞赏,崇拜之至。到九十年代再读鲁迅的书时,颇感鲁迅此人太极端、偏激,崇拜之心消失了,甚至觉得他不如胡适,他的文章也不如林语堂、梁实秋。对鲁迅甚至有点反感。从崇拜到反感,这说明我没有读懂鲁迅。研究鲁迅的传记、回忆、评论我也陆续读过一些。但真正触动我,使我认识鲁迅的还是《心灵的探寻》。我认为,在许多鲁迅研究中,这是一本有独立见解、高水平的著作。
编辑:罗韦
关键词:先生 北大 传统 鲁迅 钱理群
 
   
 




 埃及阿斯旺的旅游市场
埃及阿斯旺的旅游市场 伊斯坦布尔:春回大地百花开
伊斯坦布尔:春回大地百花开 都柏林庆祝圣帕特里克节
都柏林庆祝圣帕特里克节 春茶采摘正当时
春茶采摘正当时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上??狗腔?、行人交通违法攻坚整治
上??狗腔?、行人交通违法攻坚整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