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4全国两会>好声音>文化 文化
用形象传达历史
欧阳中石先生谈京剧艺术
编者按:
专门从事京剧艺术的名家常见,而将京剧表演与研究作为业余工作,却能做到专业之至甚至成为京剧名家的却不多见,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作为京剧“奚派”传人则是这其中的一位。在两会到来之际,本刊特邀欧阳中石先生结合自身经历,就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京剧艺术的当代价值与传承等问题进行对话。
“见异思迁”唯钟情于京剧
问:您曾多次谈过与京剧大师奚啸伯先生结缘的事,您是什么时候真正入门京剧艺术并领略其艺术真谛的?
答:我从小就喜欢看戏,在济南看到梅兰芳先生演出,觉得他演的事都属于历史人物的事,很自然地就对历史人物产生了兴趣。后来我又看了周信芳、小达子(李少春先生的父亲)等几位先生的演出,觉得太有意思了,都是在用形象说历史。当时还有个客观的好条件,就是我的街坊跟戏剧界有很深的渊源,常带着我去免费看戏。
后来等我读书了,书上的历史人物跟戏中的历史人物勾连起来,因此我就对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兴趣。1937年4月4日,那天正好是儿童节(民国时期的儿童节是每年的4月4日),我第一次登台演出,当时演的是《刀劈三关》这出戏,后来听说是外疆派的戏,就是南方那边的戏剧,我没管这些,反正就稀里糊涂地唱了。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到了农村,开始读私塾,读的都是有关历史人物的书,所以戏剧中的与历史书中的历史人物吻合起来,再加上集市上只要有戏我都会跑去听,看的又不全是京剧,还有河南梆子,所以对戏剧的爱好更广泛了。
1940年初,我回到济南接着读书,更要看戏唱戏了。记得在中学毕业的时候,我唱了一出《法门寺》,之后不久就遇到了奚啸伯先生,之前我看过很多他的唱片,我就唱了他的戏。他个子不高,脸很瘦,我还知道他是位大学者,他的祖父叫裕德,是清朝后两期考状元的主考官,很有幸我有机会在朋友家遇到奚先生,认了老师,这样就与京剧有了真正的接触。
对于我那个时候读书,我总结了四句话:少无大志,见异思迁,不务正业,无家可归。所谓少无大志,就是我没想过我将来要成为什么了不起的人物。所谓见异思迁,就是我看到不同的东西都喜欢,看到唱戏的喜欢唱戏,看见画画的喜欢画画,抗日战争期间我回到农村,看到种地的我也喜欢种地。上大学了,才懂得需要有个专业,于是上了哲学系逻辑专业,到毕业时候,由于受当时苏联影响,这一专业不能在很多学校开课,我就只好改业,所以我第三句话是不务正业,我的“正业”不能“务”,就只好改业,我明明是研究逻辑的,却教了数学、语文、历史甚至化学。其四是无家可归,不是说我没有温暖的家,而是我不知道选哪一家。但是我对戏剧确实喜欢,喜欢到什么程度呢?1950年,我要考大学了,我就想,如果考上了就去念书,考不上就下海唱戏。后来竟然考上了,其间也没和戏疏远关系,过去我在济南,奚先生去济南我去看他,到北京后,我跟他更接近,谈的很多东西都吻合。无论是历史知识、文言文字还是书法,他都特别精到,对问题分析很深刻。所以我在无形中还唱,只是不再大张旗鼓的了。后来奚先生不在了,上世纪80年代初在石家庄开展纪念奚啸伯先生的活动,好多朋友都说,我是先生最重要的学生,代表演出一下吧。一演出,朋友说你太接近奚先生了,到现在也这样,跟戏曲分不开家。虽然这几年看戏少,但我的好多学生都是演员,来这边都跟我谈戏,所以我还是一直都没离开过戏剧。
问:刚才您谈到对京剧的喜爱,记得您曾经做过“如何鉴赏京剧之美”的讲座,您觉得京剧在当代具有哪些艺术魅力,具备哪些当代价值?
答:应该说我们的京剧是综合性的艺术,无论从内容、文字,还是从表演而言,都是了不起的,从哪个方面都是很成功的。一时或暂时有人不喜欢很正常,有人喜欢跳舞,有人愿意看足球,大家都是从多方面去热爱这个社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哪朵花朵都开,百花齐放才会更好。
京剧是对历史人物的传达,也是对一个事件的整合。比方说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这是个历史事件,要演成戏,需更加紧凑的表现。你想想,如果关羽把曹操杀了,该是什么结果?应当是直接找到汉献帝,请汉献帝回中原执掌江山,就不会出现三国鼎立的情况。结果关羽没杀曹操,就形成了三国,三国把中国的疆界又扩大了,最后再合并统一,就很自然发展下来了,这对于历史都有它一定的作用,大家都会加深对历史的认识,以鉴古知今。
问:能否谈谈您与奚啸伯先生交往中最深刻的事情?
答:我上面对华容道故事的分析,就是从奚先生开始的,了不起吧?戏中人物该怎么考虑,这个戏该怎么来演,奚先生都会分析到。比如还说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的故事,谁来理解这个问题呢?如果当初派一个傻兵去,到那儿就把曹操杀了,那怎么能行?最后派的是关羽,他在曹营居住了12年,他和曹操有这个历史渊源。谁能理解关羽呢?这需要派将的人才——诸葛亮。他能理解关羽,因为他能理解整个事业的大局,甚至比刘备、孙权还要理解。这就得需要诸葛亮来协调,所以戏里加强了诸葛亮说服关羽去华容道的戏。这等于让关羽去犯个错误。别人要是放走了曹操,就得砍头,结果关羽去就没被砍头,因为他这个人物太重要,而且做的也合情合理,大家都能理解。所有这些奚先生都想到了,他能够深刻理解历史,把历史的真相告诉大家,没有很深的分析一般是做不到这些的。
问:您曾说过,奚先生的京剧艺术理想是“和”,您的京剧艺术理想是什么?
答:奚先生为什么强调“和”呢?他认为这个社会向前发展,是大家的向前发展,不是一个人的。他曾举过另一个例子——为何秦桧敢把岳飞给害了。岳飞立下那么大功劳,秦桧把他害死,当朝统治者也得把他处理了。为什么秦桧没被处理?其实真正放掉金兀术、把岳飞处理掉的是皇上,因为岳飞要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帝。如此,岳飞非除去不可。另外,奚先生写字也很了不起。他在没唱戏之前,曾经给书店写书,当时都是石印书局,需要手写,他就曾写过好几部书,很遗憾的是,我不能确定这些书里面哪部是他写的。
问:奚先生的戏剧成就掩盖了他在书法上的造诣。
答:对。奚先生不到20岁就下海唱戏了。他是旗人,他的九婶也来阻拦过。他的九婶是谁呢?宣统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中有一张慈禧扮观音的照片,旁边扮龙女的就是。九婶说咱们皇家子弟能当戏子吗?奚先生说,现在都民国了,不兴这个了。所以他唱了戏,也没人再管他。
“有时代的‘前’度,也要有历史的高度”
问:有些人认为,同为传统戏剧的昆曲前几年推出青春版《牡丹亭》,吸引了很多青年观众,京剧艺术也可以走这条路子吗?
答:这个事情很有意思。并不是昆曲演了一个青春版《牡丹亭》,昆曲就发展了。对于京剧,现在有些人有各种想法,有认为应该纯粹保持旧有的,也有觉得京剧要垮台的,演员们有的保守有的前进,这是很正常的。我觉得我们国家的一切东西都是在发展中,随着时代在发展,随着时代在满足当代的需要,这是发展的必然。我们中国人所做过的事情,现在来看,不会平白无故的灭亡,得有合理的成分。什么叫传统?自古就有,传流了下来,到现在还那么热烈,而且再过几年恐怕还存在,这叫做传统。有的东西流行一段时间就没有了,它就不是传统。像昆曲,从盛到不够盛,别的剧种多了,它就显得古老,现在即使在世界范围来说,昆曲也不算是落后的剧种,它也是在发展中。所以说,我们祖国留下来很多文化,都有它的生命力,都有它的发展轨道。
问:有人认为传统剧种需要一面创新一面挖旧,京剧有无挖旧的可能?
答:有。今天演的霸王跟以前一样吗?不一样??砂酝蹙烤够故枪ビ械娜恕O衷谘莸氖峭牙胨谋纠疵婺?,还是更加接近他的本来面目,都得随着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改革,这很正常。
问:您在戏剧方面还在教学吗,如何看待京剧发展?
答:我现在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当博士生导师,教中国戏曲的研究生。现在有教戏的老师对新派来的很多文化工作者很不满意,认为后者经常胡指挥,根本不懂戏,这是一种说法;而派去的文化工作者又认为,这些老师完全是陈旧的理论,根本不知道戏剧现在发展到哪了。其实后者确实不大懂戏,中国的京剧有它自身的一套,有它在舞台上表演的、观众看的角度,你完全站在外围乱讲,当然说服不了人。所以去年有人在《人民日报》写过一篇文章,说中国京剧为什么不能发展,就毁在一个人手里。谁的手里?导演。中国戏曲学院现在也有了京剧导演专业,但还没有毕业多少,还没有占有舞台。我们应该让指挥戏的人成为内行,让这些内行学到新的理论,两者相结合。所以我经常在讲,应该吸收京剧界内行人来学习理论,让一些研究戏曲的进入戏曲中来,这样你再指挥就有条件了。所以我觉得,我们随时都要发展我们的文化,并且得合情合理地心悦诚服地来参加,没有这样的心情,则很难开展工作。
问:赞成将京剧与现代新科技手段相结合这种方式吗?
答:我觉得新的方式是一种探索,在试验中有的保留下来,有的未必能保留下来。举个具体例子,在五四运动期间,为了解放妇女,让她们不穿衣服上大街游行。保留吗?创新吗?不符合时代向前发展,永远再没这种现象了。所以我们要“新”,而且要“高”,应该又新又高。希望京剧发展既要有时代的“前”度,也要有历史的高度,这是我们的要求。
问:对京剧艺术的收获与付出,您怎样评价?
答:“戏”这个字,过去也曾写成“嘛”,左“虚”右“戈”,假刀假枪,这就是戏。戏弄的是假刀假枪,可说的是历史,并用今天的语言、今天的思维把历史分析清楚来表示的,让大家引以为鉴。由此也可见,我们中国的汉字及其包含的文化内容很了不起。
问:是的。那么,京剧和书法对您意味着什么?
答:这两者决然不同,但两者都追求美的特征是一样的。京剧是用身体、声音、歌曲来展示美,书法是用笔画给人以美,都是组合的方式。我们写一个字,就像一个人站着,人应该怎么站最美,在让人看的位置,一定是最美的时候。手怎么放,脚怎么放,如果顺手顺脚就不协调、不正常了。无论声音、无论动作、无论静止,都需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戏剧如此,书法亦如此。
我总觉得,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是一天天走向美的,走向了不起的。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发扬中华文化,我觉得书法也好,戏剧也好,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为发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采访手记:
与欧阳中石先生的访谈约在2月25日的午后,先生的家中。书籍的充盈,墨香的雅致,还有空气中飘浮着的一抹茶息,都顿时将窗外雾霾的阴郁扫净。
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已年届86岁高龄的老先生谈到兴奋处,到口的茶杯不停地被放下,直到访谈结束,即使在笔者不忍心的几次提醒下,先生都没顾得喝上一口水。先生本应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其间还有几位学生和访客的拜访,但都没能打断他对于京剧艺术的娓娓道来。
谈到奚啸伯先生的书法,他激动地站起来,走到书架深处直接找到珍藏的奚先生20多岁时的书法复制品,夸赞不已,并对没能发现出自奚先生之手的书而遗憾不已;说到戏剧与书法之美时,他更是不顾疲倦,摆出各种站姿,向笔者展示各个角度、各种方式的站姿的美与否;谈到京剧,谈到书法,谈到传统文化,谈到祖国,他总是很自然地在前面加上“我们的”三个字,并毫不保留地表达出自己对于祖国及其传统文化的热忱。
在访谈中,他总是将奚先生挂在嘴边,而只要谈到他与奚先生有关的事情,他总是忽略自己,几乎将全部的语言加诸奚先生身上,并时不时很自豪地对笔者说,“了不起吧”,那种对老师的恭敬以及学生式的谦卑,在这位书法、戏剧大家身上仍然“十足”地表现出来。
编辑:付裕
关键词:欧阳中石 京剧 艺术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