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碑帖拓片收藏市场高而冷
市场价值不及书画
随着近年来收藏热的兴起,碑帖拓片已由前几年的曲高和寡逐渐为收藏者所接受。
林显告诉记者,由于近几年碑帖拓片的收藏渐渐升温,其价格由之前的几十元几百元一帧,变为近年的几千元到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不等。尤其是有些碑被国家各级博物院、馆封存后,拓片价格飞涨。
有数据显示,近十年来,碑帖拓片的市场价格翻了近40倍。2005年翰海春拍,《王基残碑》以34.1万元成交;2012年西泠印社秋拍,宋拓本《北魏王子晋碑》以304.75万元成交;2013年北京匡时春拍,宋拓《化度寺碑》以55万-65万元的估价起拍,经过数十轮的激烈争抢,最终以322万元成交;2013年12月,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微博]以822.9万美元购得苏轼《功甫帖》,更使得碑帖拓片进一步引起市场关注。国内以中国嘉德为首的一线拍卖公司开始重视碑帖拍卖,并都以善本碑帖专场形式推出。出现这种上升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博物馆的碑帖展览增多,碑帖收藏群体在缓慢扩大。
虽然市场价格不断飙升,但碑帖拓片收藏依然无法与书画收藏同日而语,近现代绘画大师如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等人的作品价格早已经过亿,而唐拓、宋拓也还在百万元间徘徊。
位于琉璃厂的汲古阁,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致力于拓片研究,相关负责人李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目前的艺术品市场,多数藏家以保值增值为收藏目标。相对于书画来说,收藏碑帖的主要以学者和书画家为主,这一群体是带有深厚文化情结的研究型收藏,他们不会轻易买卖,所以碑帖没有较大的流通性,不是投资型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碑帖收藏并不是近些年的事情,自宋代兴起,一直到民国,它都是极珍贵的收藏品。中国社会历来由文人秉持,文人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信仰、立志。因此,文字是文人的另一种生命形式,书法就成了文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帖的地位也就非常高。
在上世纪初期,碑帖也有着很高的价格。1920年,近代考古学家、教育家罗振玉公开出售历代碑帖拓本,宋拓《唐皇甫君碑》标价2000元,明拓《瘗鹤铭》标价1200元,明拓《唐雁塔圣教序》标价290元。而罗振玉同时出售的书画中,宋代大家郭熙的画卷标价为1200元,明朝唐寅的《品茶图》标价仅为650元,清朝赵之谦的《花卉》四条屏为200元。可见当时碑帖珍本善本的价格高于历代画。现在,郭熙的名画拍卖价格可达到1500万元以上,而宋拓《唐皇甫君碑》的价格最高也就60万元左右。
相隔100年,拓片收藏市场与书画市场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究其原因,碑帖收藏既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更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一般藏家难以轻易介入。再加之当下艺术品市场多以投资为目的,碑帖拓片的回报显然不如书画高。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客观原因,碑帖一般都被视为文物,不宜出国,所以又减少了一部分艺术品投资者的介入。而碑帖因有“黑老虎”之称,很少有人用来送礼。而外国人对直观的造型艺术品较易欣赏,对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理解不透,这也导致国际市场碑帖很难火爆。
虽然如此,在彭璇看来,碑帖拓本的收藏依旧会保持上升趋势。
“我们知道,在收藏市场中,古代书画精品存世量越来越稀少,还夹杂着赝品越来越多,市场上鱼龙混杂,使藏家们望而却步。”彭璇指出,而碑帖这种艺术品,造假成本过高,旧拓碑帖的鉴定相对容易,市场上赝品相对较少。碑帖拓本的价格也处在低位,收藏正当时。
汲古阁的李先生同样认为,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越发重视,碑帖拓本必然会受到市场追捧。“首先,古代碑帖破坏比较严重,数量越来越少,当今谁藏有旧拓本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其次,因为人们的长期忽视,目前古代碑帖的价位还比较低;另外,这些年传统书法开始回归,传统碑帖的需求有所增加。这些原因都使得碑帖的需求和价格开始上升。不过,这种市场认可价格仍然远远低于其历史、艺术价值”。
鉴伪须作系统学习
关于如何鉴定碑帖的价值,彭璇表示,“我们知道碑帖拓本的赝品很少,但是在收藏碑帖的时候,它的时代和其他因素也决定了它的价值。这个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研究的。”
其实,对于古代碑拓的鉴别、收藏、整理,前人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究碑帖的专著,自宋代始,以考据内容和书法为多。与此同时,清中叶以来考据学很盛行,后来定海方若又著《校碑随笔》一书,专论名碑字画损泐年代,如汉《庐江太守衡方碑》,碑内“将”字未损,为明末清初时拓。北魏《马鸣寺碑》尚未断裂是道光以前拓本。作伪的就依其说,将原碑损坏字或断裂处,在碑上嵌蜡填补以充旧拓。故凡旧拓帖发现在考据处显得笔力软弱可疑的,或者发现纸墨不够年代,绝色不正路的,都要引起注意,非经仔细研究,万不能随便论断。
而碑拓收藏的重点应以唐代以前的碑刻为主。石鼓文是中国石刻艺术之祖,原石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唐代初年在陕西出土,传有唐代拓本,今未见。现存有明安桂坡十鼓斋所藏三种北宋拓本。明初拓本,“颽”字未损,明中叶拓本“黄帛”二字未损。
林显也表示,碑拓的辨伪及版本鉴定,主要从历史年代、地理、避讳、书体、书法及拓印、纸张、题跋、印章等方面入手综合考据。
“这个时候,充分借鉴前人的经验就变得极其重要的了。我建议,初学者可以去阅读学习方若的《校碑随笔》、王壮弘的《增补校碑随笔》,这两本书考订碑学十分详细,是基础著述。”林显说。
与此同时,也有专家指出,认识古代留下的各种拓本,重要的是对原石的鉴别,由于原碑石被毁,因此,仅存的原拓本或孤本,就会价值连城。
据史料记载,宁代黄庭坚曾有记孔庙碑的“贞观刻”,以千两黄金所购得,这说明了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的价值。然而到以后翻刻的“成武本”、“西安本”,翻刻本的质量不及原拓本。1920年,大收藏家罗振玉公开出售由他鉴定的明拓本《西安本庙堂碑》,价值140大洋,张叔末藏《成武本庙堂碑》值120大洋。
“碑帖也有作伪的作品,这些作伪的作品,也多是古人做的。”彭璇对记者普及,比如说,宋人作伪唐代的碑帖拓本,明朝却重刻或者翻刻宋朝的拓本。
记者也了解到,南宋以后,碑帖的制伪高手开始从拓法上和刻石上下功夫。所以进一步鉴别出书法的风格、用笔等,就成了鉴赏中的主要依据。再有鉴别碑帖的辅助依据,即题签、印鉴、题跋等这些文字,都能帮助我们鉴定真伪。
而这些“伪品”之中,存在一些重刻和翻刻版。由于原物已毁或早已失传,因而重刻的叫重刻本。这种本因为原石不存在,拓本又极稀少,或已成为孤本,或者根本就没有传下来,因此重刻本的价值也不可低估。但重刻本往往不只一种,也有先后、优劣之分。如秦《峄山碑》传说为魏武推倒,邑人火焚而不传。杜甫尝有云:“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则可见唐时已有摹本,惜今也不传。今所传者,唯宋淳化四年八月郑文宝以南徐铉摹本,重刻于长安。
“在碑帖中,还有一种叫做伪刻。这是假造者根据书本上的资料,杜撰成文,书写刻成的。”彭璇对记者补充,这里的伪刻因为是没有根据的杜撰,更不如翻刻,所以毫无价值可言,对于藏者们来说,需要仔细辨认。
据了解,很多伪刻为了骗取人们的信任,往往谎称某月某地出土。有的以拓片骗人,有的干脆连石刻一起出售。如汉《营陵置礼碑》、《张飞立马铭》、《陶宏景墓志》等就是这类伪刻。汉碑伪作,明代已经不少,且书法面貌酷似,没有一定经验的人,很容易信伪为真。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碑帖 拓片 收藏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