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碑帖拓片收藏市场高而冷
近年来,碑帖在收藏市场上的需求已由原先的曲高和寡逐渐深温,价格也随之上扬。但碑刻拓本鉴赏,对于收藏者本身的文化素养要求价高,为此,碑刻拓本收藏家连毅提供了5个能够影响碑帖拓片收藏价值的因素,希望对广大藏友有所帮助:
一、 年代。碑帖的年代通常有三个,即书写年代、刻碑年代、拓本年代,前二者基本上时间相隔不是太长,通常所说的碑帖年代指拓本年代,可以根据碑帖本身的题记和收藏印章来判定。一般来说,拓制年代越早越值得收藏。
二、 珍稀度。物以稀为贵,如果碑帖属于祖本、孤本、珍本、善本,一旦流传有序,自然价格不菲。
三、 碑的体积。原碑的体积越大、铭文越多,碑帖的价值越高。
四、 历史典故。记载历史典故或与历史事件有关的碑帖极具收藏价值,例如《大唐中兴颂》。
五、 作者名气。出自名家之手的碑帖价格相对无名之氏更高一些。
在中国历代收藏中,碑帖拓片与善本古籍、青铜器并列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艺术收藏,同时也是历代文人研究、收藏的大宗。
不过,《国际金融报》记者在走访收藏市场时发现,目前的收藏市场中,碑帖的市场行情虽有所看涨,但与书画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很多传统艺术收藏家们甚至对碑帖拓片知之甚少。“其实这也是碑帖拓片现在面临的现实——价值看涨却收藏有限。造就这样现实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受藏家追捧的唐拓、宋拓等早期拓本存世稀少;二是碑帖拓片作为一种高端的收藏门类,没有一定的金石学、文字学、历史学、文物学以及书法知识很难轻易介入。”长年研究金石碑帖的收藏者彭璇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在收藏界,碑帖拓片相对于书画等收藏来说,确实有点“高冷”。
然而,这项“高冷”的艺术作品背后究竟有怎样的历史底蕴,包含怎样的艺术价值,还需我们耐心探索。
文化传承重要载体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明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发明最多的国家,传拓技术就是其中重要发明之一,由此而产生的碑帖拓本(或称拓片)是承载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1400年来,碑帖拓本更是保存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和丰富多彩的书法、绘画艺术。
据历史资料记载,碑帖是一种集文化历史内涵、艺术品位和工艺加工为一体的艺术品。
在古代,先人为了记述前朝重要事清和隆重庆典等,把文学形式和书法家的手迹经过名匠刻手刻凿在悬崖和石碑上,因此,碑石就有多重性的艺术内容,其拓印下来的拓本经过裱装成轴或册页,就成了碑帖。
而我们如今所说的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称。在印刷术发展的前期,碑的拓本和帖的拓本都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以后人们为了学习书法,或作历史资料都要学习这些文字资料。
“深入研究后,不难发现,碑的称谓最早始于汉。据清代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王筠的考证,最早的碑有3种用途:宫中之碑,竖立于宫前以测日影;祠庙之碑,立于宗庙中以拴牲畜;墓冢之碑,天子、诸侯和大夫下葬时用于牵引棺木入墓穴。”彭璇告诉记者,由于这些实用的目的,最早的3种碑上都是没有文字图案的。
而帖,最早是指书写在帛或纸上的墨迹原作。后来写得优秀的墨迹难以流传,于是人们把墨迹作品刻在木头和石头上,以便多次拓制,而原来的墨迹作品及其拓本统称为帖。至于我们所称的拓本是拓片一种最主要的装裱样式。
记者了解后发现,对于从碑刻上捶拓下来的拓片,有几种收藏?;ぐ旆?,最常见的就是折叠装袋收藏。
“这样的优点是未经装裱用浆,不会生虫蛀,缺点是不便欣赏,经常翻阅容易折损,几经翻阅势必脱节,无法折叠复原。因此出现了卷轴装,如同书画一般装裱成卷轴。”南京一家古玩店的老板林显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现在很多人收藏的碑帖也多半是卷轴。
林显表示,碑帖卷轴装外观与书画卷轴装看似相同,其实装裱手法略有不同,书画装裱可以用刷子尽量将书画作品刷平,“但是碑帖是有黑白两部分的,白的是字口(一般指的是字的形体,起笔、落笔、运笔等,或者整个字给人的感觉),是我们欣赏的主体,黑的是石面着墨处,若统一刷平,则字口撑大变形失真,故碑帖装裱要求较高”。
后来,为了便于在书案上阅读拓片,古人发明了拓本,又称“裱本”的装裱样式。裱本分简装、精装。最简装又称“剪裱本”或称“割裱本”。
“剪裱割裱”顾名思义就是将高大的碑刻拓片(每行多则数十字),逐行剪割成普通书本高低的字条,然后按页从右到左依次粘贴在废旧无用的线装书中,考究一点就粘贴在自制的空白线装书中。这种装订形式是拓本的最早样式。古人将碑版拓片改装成便于翻阅的书本样式虽然简便易行,但是剪裁的碑帖字条一般参差不齐,极不雅观。随着装裱技术的发展,将书画册页的形式移置到碑帖拓片之上,预先在剪裁后碑帖字条的字与字、行与行空隙处加上墨签条(墨色接近的废弃拓片的边角料),填补露白处,然后按类似书画册页装裱的步骤制成经折式、册页式。
唐碑宋拓最为名贵
不可否认,碑帖拓本的名目很多,以时代而论,时代较早的碑帖拓本称唐拓、宋拓(包括北宋拓、南宋拓)、元拓、明拓、清初拓、乾隆拓等,稍后的有嘉道拓、咸同拓、光绪拓、民国拓等。彭璇告诉记者,在这些拓本种类中,唐拓最为珍贵。“若是哪位藏家能获得一本唐拓,那简直是获得了稀世珍宝”。
碑帖作为文物藏品门类之一,最初源于唐而兴盛于宋。碑帖是金石学的一个分支,在文物藏品中是很独特的一类。
记者查阅资料后证实,现在存留的唐拓本极少,仅有柳公权的《神策军碑》、《金刚经》,以及欧阳询的《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简称《化度寺塔铭》)。其中,《化度寺塔铭》在碑帖收藏界尤为著名,李百药撰,欧阳询楷书。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立石。唐朝以后,翻刻本甚多。
有历史学家评论称,此碑无一字不佳,是欧书的第一代表作。有人把它比作王羲之正楷的化身?!缎褪槠住匪担?ldquo;化度寺石刻”,其墨本为世所重。南宋书家姜夔说:“化度胜于醴泉,骎骎入于神品。”《化度寺碑》的妙处,在于严劲缜密,神气深隐,具有体方笔圆之妙,有超尘绝世之概。同时,此碑模勒之工,非后世所及,故称楷法极则。
唐朝之后传世的各种宋拓碑帖,拓工则十分讲究,纸墨都十分精良。以宋纸为例,其品种多样,主要的大凡有澄心堂纸、金箔纸、越竹纸、白麻纸、麻布纹纸、阔罗纹纸、桑麻纸等多种。用什么纸,其纸的厚、薄,根据捶拓需要而加以选择。有用薄纸作淡墨拓,有以厚纸作重墨拓,拓法有擦墨拓、有扑墨拓。
就宋麻纸来说,真正的宋纸,不是纯白色,而略带微黄,韧性较大,所以能耐久,宋拓所用的好纸,在拓时是捶的(不是上下来回拓),这种拓可保持字的原状,不使字形走失。但如摩崖或较大的碑碣就不能捶而是拓。
由于宋拓拓工精良,故用重墨者拓出的效果极佳,可谓沉静黝黑,锋棱毕露;用轻墨拓出来的拓本,清淡雅洁,毫发皆现,这种精工拓法,历来为后人拓墨皆效仿之。故历来就有唐摹、宋拓一代绝艺之美称。
精美的宋拓本,可谓价值连城。如宋黄庭坚云:“孔庙虞碑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孙承泽《庚子销夏记》云:“宋拓《大观帖》有黄、白纸二种,所见不一……按此帖在宋时莆田方楷曾以百万购之不得。”正因精工,宋拓本价格居高不下。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遗存下来的宋拓本为数不多,但总数要远远超过唐拓本。这些传世的宋拓本中,一般来说帖多碑少。碑中以汉、唐碑居多,尤其是唐碑更多,如唐碑有《黄庭坚书此君轩诗刻石》、《虞恭公碑》、《九成宫醴泉铭》、《怀仁集王圣教序》、《多宝塔碑》、《道因法师碑》、《东方朔画赞》;秦汉有《石鼓文》、《泰山刻石》、《孔宙碑》、《华山庙碑》、《史晨碑》、《刘熊碑》,曹魏《范式碑》,吴氏《天玺纪功刻石》及宋拓《大观帖》卷七等。
然而,明时期的碑帖拓本也比较讲究,一般均按宋拓的具体要求来捶拓。纸墨也比较讲究,但总的来说,远不如宋拓那么周密精到。由于明朝造纸业十分发达,纸的名目颇多,有黄棉纸、皮纸、红筋罗纹纸、太史纸、连史纸、白棉纸、镜光纸等。这些纸一般来说比宋纸要薄一些,但纸质坚韧,纸色或黄或白,一般淡黄色居多。至于墨,除了由宋墨遗存下来外,明代造墨法十分讲究,墨色乌黑,但总的来说远不如宋代的墨精良。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碑帖 拓片 收藏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