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拍卖时刻拍卖时刻
万“饰”从“头”起:古代春节头饰有讲究
明代金灯笼耳坠(图片来自作家孟晖微博)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张艳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古人很重视“头面”,可谓“万‘饰’从‘头’起”,那么在春节这一喜庆、热闹的节日里,人们都戴什么样的头饰?又有什么讲究呢?
元旦拜年头戴“闹嚷嚷”
闹嚷嚷,明代元旦日,男女老幼所戴之饰物。以纸做成,缠于铜丝之上。为古代“人胜”、宋代“闹蛾”之遗。元旦拜年时,无论男女老少,皆头戴“闹嚷嚷”。
明•沈榜 《宛署杂记•民风一》:“岁时元旦拜年,道上叩头,戴闹嚷嚷:以乌金纸为飞鹅、蝴蝶、蚂蚱之形,大如掌,小如钱,呼曰‘闹嚷嚷’。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贵人有插满头者。”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花儿市》:“《余氏辨林》云:京师孟春之月,儿女多剪彩为花或草虫之类插首,曰闹嚷嚷。” 清•姚之骃《元明事类钞•元日闹嚷嚷》引《北京岁华记》:“元旦人家儿女剪乌金纸作蝴蝶戴之,名曰闹嚷嚷。”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人胜(摹作)
农历正月初七人日戴人胜
人胜,即古时妇女人日所戴的装饰物。古代荆楚风俗,妇女们于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日)剪彩或镂刻金箔为人形,贴于屏风或戴在发上,以讨取吉利,称为人胜?!毒3晔奔恰罚?ldquo;正月七月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相遗。” 唐•李商隐《人日即事》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唐•温庭筠 《菩萨蛮》词之二:“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宋•尤袤 《全唐诗话•李适》:“七日重宴大明殿 ,赐彩镂人胜。” 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闹蛾金钗(陕西西安唐代李静训墓出土)
上元节戴闹蛾
闹蛾亦称“夜蛾”、“蛾儿”,中国古代汉族妇女的一种头饰,用丝绸或乌金纸为花或草虫之形,然后用色彩画上须子、翅纹而成。
明•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自岁莫正旦,咸头戴闹蛾,乃乌金纸裁成,画颜色装就者;亦有用草虫、蝴蝶者。” 清•王夫之《杂物赞•活的儿》:“以乌金纸剪为蛱蝶,朱粉点染,以小铜丝缠缀针上,旁施柏叶。迎春,元日,冶游者插之巾帽,宋柳永词所谓‘闹蛾儿’也,或亦谓之‘闹嚷嚷’。” 清•陈维崧 《望江南•岁暮杂忆》词之一:“人鬭南唐金叶子,街飞北宋闹蛾儿。”。
宋代正月十五元夕夜,妇女戴之,以应时节,盖取蛾儿戏火之意。至明代,仍很流行,“闹嚷嚷”即其遗制。宋康与之《瑞鹤仙》词:“花影乱,笑声喧。闹蛾满路,成团打块,簇着冠儿斗转。”宋•周密《武林旧事•元夕》:“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蝉貂袖、项帕,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
清代宫灯形金耳坠(图片来自作家孟晖微博)
上元节出游头戴灯球
对古代女子服饰颇有研究的作家孟晖表示,在上元节的诸般头饰中,第一不可或缺的就是各式袖珍灯笼,当时叫“灯球”。女性把这些小灯笼挑在钗头,形成独特的上元节专款步摇。侯寘作有《清平乐•咏橄榄灯球儿》:“缕金剪彩。茸绾同心带。整整云鬓宜簇戴。雪柳闹蛾难赛。休夸结实炎州。且看指面纤柔。试问苦人滋味,何如插鬓风流。”
上元节戴雪柳
宋代妇女在立春日和元宵节时插戴的一种绢或纸制成的头花。《宣和遗事》前集:“少刻,京师民有似雪浪,尽头上戴着玉梅、雪柳、闹蛾儿。”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家家点起,应无陆地金莲;处处安排,那得玉梅雪柳?”
上元节戴玉梅
人工制作的白绢梅花。宋代元宵节,节物尚白色,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夜,青年妇女盛行戴玉梅,以为应时的头饰。彼时街头巷陌,皆有售卖。此风习延续至宋以后。宋•晁冲之《传言玉女》词:“娇波向人,手捻玉梅低说:‘相逢常是,上元时节’” 。宋•李邴《女冠子》词:“东来西往谁家女,买玉梅争戴,缓步香风度。”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正月十六》:“市人卖玉梅、夜蛾、蜂儿、雪柳、菩提叶。”宋•范成大《菩萨蛮》词:“留取缕金幡,夜蛾相并看。”
上元节小首饰的花色,以朱弁《续骫骳说》“元宵词”一条列举较全:“都下元宵观游之盛……又妇女首饰至此一新,髻鬓篸插,如蛾、蝉、蜂、蝶、雪柳、玉梅、灯球,袅袅满头,其名件甚多,不知起于何时。”
虽然宋代元宵节崇尚白色,穿白色的衣服,头戴雪柳、玉梅等白色应节饰物,但若有黄金饰品,也是极好的。其他古代金饰:
定陵出土一对金心字簪(图片来自作家孟晖微博)
镂空云凤头金钗
镂空云凤头金钗,明代文物,1960年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老龙窝明墓出土,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丫形双股金发钗
丫形双股金发钗,南宋时期文物,1988年在江西省德安县宝塔乡杨桥村“南宋咸淳十年周氏安人墓”中出土,现藏德安县博物馆。钗体呈“丫”形,双股,金质。其造型和树杈十分相似,是古代妇女的发饰。
凤纹桃形霞帔金坠子
凤纹桃形霞帔金坠子,明代文物,1972年南城县洪湖公社益端王夫妇合葬墓出土,现藏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坠子呈桃形,两面为镂空飞凤纹,凤纹细颈,长方形头,鹦鹉嘴,双翅展平,五根尾羽粗长,为明代早中期常见的凤纹样式。明中晚期后,坠子的工艺、纹饰等不及前期精致、秀美,凤颈短粗,羽毛增多,凤头更似鸡头。
金凤簪
金凤簪,明代文物, 1972年南城县洪湖公社益端王夫妇合葬墓出土,现藏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金凤簪
金凤簪,明代文物, 1972年南城县洪湖公社益端王夫妇合葬墓出土,现藏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金凤簪除凤头用金片成形外,全身都采用累丝法制成。金凤脚踏朵云,昂首挺胸,硕大美丽的五根尾羽向上翻卷,玲珑剔透,精美绝伦。簪脚上分别錾刻“银作局永乐贰十贰年拾月内成造玖成色金贰两外焊贰分”字样。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春节 人胜 闹蛾 金钗 金凤簪












埃及阿斯旺的旅游市场
伊斯坦布尔:春回大地百花开
都柏林庆祝圣帕特里克节
春茶采摘正当时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上??狗腔怠⑿腥私煌ㄎシüゼ嵴?/ins>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