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米芾行书的特点和后人评价
米氏论书及后人评价
米芾于书学注重传承,并首重笔法。其在《自叙帖》中曾说:“要得笔,谓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如一佳士也。”又:“得笔,则虽细为髭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扁,此虽心得,亦可学。”
米芾对于线条形态的掌控尤具独见:“去颜肉,增褚骨,发天秀,助神物。”(《书法赞》)这不仅是对颜真卿、褚遂良书法的温和指摘,更表明了米氏对于线形肌理的美学追求。骨肉停匀、相辅相成应该是他认为的理想状态。
米芾论书有言:“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自叙帖》)又:“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提笔,字愈无筋骨神气。”(《海岳名言》)这是其执笔心得,主张精神振作,八面出锋。他尝说:“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钟法。丁道护、欧、虞笔始匀,古法亡矣。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氏始有俗书。”(《海岳名言》)
至于结字法,米芾论道:“唐人以徐浩比僧虔,甚失当。浩大小一伦,犹吏楷也。僧虔、萧子云传钟法,与子敬无异,大小各有分,不一伦。徐浩为颜真卿辟客,书韵自张颠血脉来,教颜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非古也。”(《海岳名言》)即是主张字形结构各任其特点布置,避免整齐划一、千篇一律,而要自然得法、势出天成。
米芾的书法艺术历代评价甚高,影响深远。辑评数则,可见一斑。
《宋史·米芾传》:“特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宋黄山谷《山谷题跋》:“余尝评米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似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耳。”
宋高宗赵构《翰墨志》:“米芾得能书之名,似无负于海内。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然喜效其法者,不过得外貌,高视阔步,气韵轩昂,殊不究其中本六朝妙处酝酿,风骨自然超逸也。”
明宋濂《宋学士文集》:“予尝评海岳翁书如李白醉中赋诗,虽其姿态倾倒,不拘礼法,而口中所吐,皆成五色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负面的品评也从另一个角度指出了米书的放逸过甚是其所短。虽然是见仁见智,但也对我们取法米芾做了有益的提示。比如明项穆《书法雅言》:“苏之点画雄劲,米之气势超动,是其长也;苏之浓耸棱侧,米之猛放骄淫,是其短也。皆缘天资虽胜,学力乃疏,手不从心,借此掩丑。”又如清梁《承晋斋积闻录》:“米海岳软笔作书,下笔极细,钩剔极粗,放荡散漫,太无规矩,终不为佳也。”
米书史有定评,究其成功之处,不外有三:一是专心师古,取法乎上;二是把握传统精髓,在笔法这一关节上别有会意、重点突出、高屋建瓴,尊重了书法艺术的本体规律;三是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超出常人的学习毅力。其余如广泛的交游以开阔视野、丰富的收藏以充实学养,都为其书法艺术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米芾 行书 蜀素帖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