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李汉秋:中秋 中华儿女团圆梦
从圆月意象到团圆心理
中国节的形成和发展有这样的规律:本来是起源于对自然、对气候物候的一种体悟,产生了一种“节点”,而后在发展中必不断融入人文情愫、人文内涵。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加进了许多想象的人文故事,而且这故事也在文化选择中不断演变发展。家喻户晓的嫦娥奔月传说就经历了常人不详的演变过程:
中华民族早有“后羿射日”的神话,又与“嫦娥奔月”的神话联系起来,产生了美妙的传说故事。相传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们难耐高温。后羿神弓,射掉了九个太阳,剩一个太阳,使温度适宜。后羿从王母娘娘处得到一颗灵药,一人独食即可升天成仙。后羿既舍不得抛下心爱的妻子嫦娥自己一个人上天,也不愿妻子嫦娥一个人上天而把自己留在人间。所以他把灵药带回家后就搁起来。就是从嫦娥如何对待灵药开始,前后产生了许多不同“版本”的差异,概括起来至少有三大类。
《全上古文》辑东汉张衡《灵宪》记载了较早的“嫦娥化蟾”的传说:“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偷吃灵药升月变成蛤蟆,在月宫中捣药,日子寂寞清苦。所以李商隐有诗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陈陶也有诗:“孀居应寂寞,捣药青冥愁。”蟾、蟾蜍,在古代纹饰中并不少见,殷商青铜器上就有蟾蜍纹。战国至魏晋,蟾蜍一直被认为是神物,有辟邪功能,甚至被作为幸福的象征。1972年考古出土的马王堆汉墓一号墓,这是汉初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夫人辛追的墓,墓中有幅T形帛画,最上端描绘的是天国的景象,其代表物:一边是金乌代表太阳,另一边是对月宫的描绘,在月亮上有一只体形硕大的蟾蜍,蟾蜍口中含着一棵灵芝。月亮之下,有一美丽的女子正朝着月亮缓缓升起??杉故且泽蛤艽碓铝?,墓葬时间略晚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三号墓出土的同类帛画也是以蟾蜍代表月亮。正是基于此观念,月亮被称为“蟾宫”。“蟾宫折桂”被用以喻称古代士子秋试登科乃至仕途得志。
但在后世的审美中癞蛤蟆毕竟不美,嫦娥窃药背夫也不善,与月亮的美好形象不谐调,于是就有了为嫦娥翻案的版本:后羿功成身贵专横无道,百姓不堪其苦,嫦娥不忍后羿拥药长生而长期统治百姓,因而做了吞药的自我牺牲,升月后不是变成癞蛤蟆而是变成玉兔。这么一来固然完善了嫦娥形象,但却损毁了后羿形象,这样的后羿也就不值得眷恋团圆了。于是又有第三类版本,也是六朝后最流行的版本: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不少人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趁后羿不在,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威逼嫦娥交出灵药。危急之时嫦娥当机立断,取出灵药一口吞了下去。吞下药,嫦娥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她眷恋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月仙。傍晚后羿回家,知情后悲痛欲绝,他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夜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最爱吃的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这天正是八月十五。百姓闻知,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团圆吉祥。从此,拜月的中秋节渐成民俗。
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以绚丽的色彩塑造了美和善统一的嫦娥,让她做月亮的形象代表,这是审美提升的结果,也是文化选择下的创造。这个嫦娥美则美矣,但升月后却留下不能团圆的遗憾,人们赞其美丽贤淑,又怜其孤栖寂寞。李白在《古朗月行》里就说:“阴精(指嫦娥)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在《把酒问月》里又好心地问:“嫦娥孤栖与谁邻?”北宋晏殊说,“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一直到毛泽东都在说“寂寞嫦娥舒广袖”。(《蝶恋花·答李淑一》)后来虽然想象出个邻居“吴刚伐桂”,但伐桂之无尽期恰衬托出嫦娥寂寞之无尽期。只有咬住嫦娥的裙子随之升到月中的玉兔,代她劳作,不停地捣药,是不是想再制一颗仙药,让后羿吃了也升到月中与嫦娥团圆呢?
嫦娥奔月表现了古人的一种梦想:人可以登月,可以飞天。我们现在正一步步来实现,我们中国登月卫星就叫嫦娥一号、二号……不仅可以登月,而且可以返回,嫦娥可以回家团圆。
第二个方面,中国人出于自己特有的文化心理,赋予中秋节浓重的人伦情思,寄托着团圆的心理期待。
中华文化是伦理型的文化,源于大自然节律的节日,人们总一定要充实进社会伦理的内涵。八月中秋的月亮是圆的,这个“圆”对中国人可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而是积淀着许多人文意蕴。在古代中国人的想象里,天是圆的,圆是完整的、周全的,没有缺欠,所以叫圆满。圆满就是十分完整、完善、完备。在中国人的深层观念里,圆、合、和是内在相通相融的,属于同一个文化心理结构。圆则合,合则圆;圆则和,和则圆,圆满是合一和谐的。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月亮圆满时候也希望人间圆满。圆满体现在人间,首先就是团圆。中秋节,天上月圆,地上人圆,花好月圆人团圆。团圆是天伦之圆,夫妻团圆、亲人团圆、骨肉情深、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安享天伦之乐,这在中国人的幸福指数中占有重要位置。团圆是生活的一种愿景,愿意看到的生活状态,是中华儿女追求的
生命情调、生命境界。这是中华民族历久以来养成的民族心理,这种文化心理是华人的心理特征之一。我们问很多外国朋友,他们望月的时候,有没有像华人这样想到团圆,想到故乡、亲朋?他们没有。这就是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差异。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我们中华民族对月亮历久以来有这么多的文化积淀,我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积淀,形成文化心理,我们看到月亮,就会想到家庭,想到故乡,想到亲友。中华的月亮文化注满了浓浓的人伦情义。
古时没有通讯卫星、信息卫星,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中天的皓月就可以引发感应,心有明月一点通,不仅可以引发不同地域上的横向感通,而且可以引发不同时间上的纵向感通。从纵的时间上看,月亮纵览古今,穿越时光通道,可以勾起往昔的回忆、故乡的回忆。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妇孺皆能背诵,中国人从小在孩童时,不仅看到月亮,而且把歌颂月亮的诗、月亮的故事,连带对月亮的感情,在心里栽种得很深很深。明月、故乡都栽在心田里了,一辈子都忘不了。月光是轻柔的,好像一只温柔的手,牵引着中国的儿童,让他跟着嫦娥姑姑一起游月宫。月亮是朦胧的,这种朦胧美的意境,伴随着中国的儿
童,度过如梦如幻的快乐童年,涵养着中华民族的月亮情结。所以长大成人后,仍觉得“月是故乡明”,把月亮跟故乡,跟亲情、乡情、友情、爱情联结起来。从横的空间上看,月光普照大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轮明月升起来了,天涯共此时,中华儿女即便远在他乡异域、分散在天涯海角,面对共同的皓月,都会怦然心动,都会产生心灵感应,产生心理的共振共鸣,形成心理凝聚,“千里共婵娟”。这是文化积淀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深层心理元素。这样的天涯“共”此时,是一种文化的“共”认同,民族的“共”认同,只有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有中华文化心理的中华儿女,才有这种“共”,在千里之外,面对共同的一轮明月,共婵娟,共思念故乡、故人,共同对月亮倾诉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念之情,这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心态,越是远在他乡异国表现得越明显。
中国人面对中秋皓月,仿佛面对可以倾诉衷肠的神秘密友,任何隐秘的心理诉求和期盼,都可以向她倾吐,托她传递(“明月千里寄相思”),请她代表(“月亮代表我的心”),希望得到她的护佑。中秋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的这种团圆意识是很宝贵的。团圆是一种群体意识,中国的伦理很讲究群体,整体性,对整体的义务。你看团圆,如果意识中只是自己一个人,一个个体“我”在这里自圆自足,有什么团圆不团圆呢?团圆不是一个人,团圆是有个群体,是我跟我的亲人、我的家庭、我的朋友、我周围的人团圆。这种群体意识,造成了中国人的一种整体感、集体的观念,一种人伦的责任感。
中秋节的主题是人月双圆,所以叫团圆节。我们向来讲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团圆扩大到全民族的团圆,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元素。我们讲“国家”,家国一体,国是扩大了的家。国家的团圆就叫金瓯无缺——金瓯是圆的,没有缺欠,代表领土完整统一。团圆,成了这种家国观念生成的心理元素,爱家爱国的家国情怀的深层心理结构。这种深层心理结构是民族凝聚力的一种结构形态,是民族凝聚力的深层的心理依据,也是我们今天努力圆中国梦的一种精神资源。在我们中华儿女的心理深层,总觉得我们的国家需要各民族大团结,领土完整、国家统一、这才是团圆,这才是圆满。这种大团圆心态,是我们民族的性格,民族的心理特点,连我们的戏剧、文学作品,都喜欢大团圆的结局。不能把大团圆的心理状态当做落后的、保守的意识,当做一种劣根性来批判。当然,我们肯定团圆的心理元素和结构,并非肯定一切勉强以团圆作结的作品。牵强的大团圆作品,那是创作的缺点,不能归咎于团圆意识。我们要积极地引导好、发挥好团圆心理结构的正能量,使之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资源,从而通过中秋节庆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民族凝聚、国家统一。
编辑:罗韦
关键词:团圆 月亮 嫦娥 中秋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