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李汉秋:中秋 中华儿女团圆梦
■演讲人简介:
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人文学者。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教学,现任中国《儒林外史》学会会长等。十几年来,一方面致力于推进道德建设,另一方面致力于中华节日体系建设,最早以全国政协提案建议清明、端午、中秋放假。
■编者按:
一轮圆月,几多情思。以圆月为标志,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月节,寄寓着华人团圆、圆满的梦想,积淀着华人团圆的心理诉求、圆满的精神追求,几千年来,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时至今日,仍然滋养着中华儿女。在李汉秋先生的讲述中,从月圆到团圆,是我们民族凝聚力深层的心理依据,也是我们今天共圆中国梦的一种精神资源。
■精彩阅读:
■中秋节的格调不是狂放火爆的,而是恬静清雅的,抒情的。我们要找回并学会欣赏中秋节这种美。
■在千里之外,面对共同的一轮明月,共婵娟,共思念故乡、故人,共同对月亮倾诉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念之情,这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心态。
■各地区、各民族过节的习俗异趣纷呈,多姿多彩,但万变不离中华文化的基本性格,聚中华儿女的心,铸中华儿女的魂。
从祭月拜月到欣赏圆月
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月亮文化。远古的先民,白天看到太阳,夜晚看到月亮,看着月出月落,月缺月圆,一种神秘的力量支配着大地,很敬畏。中国讲阴阳,月亮称为太阴,与太阳分别成为阴阳两极的代表。远古先民感到太阳、太阴支配着我们的生活,产生崇拜。中国周朝就有祭月的仪式。祭月的习俗绵延不绝,现在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时候帝王祭月的场所。祭月扩至民间,有广泛的拜月习俗。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对月亮神秘敬畏的心理减淡,欣赏的态度逐步加强。长期的农耕社会,使中华民族对月亮自古以来就有细致的体察、诗意的感受、哲理的感悟。你看,阳历15日月不必圆;而华人的农历,每月十五总是月圆,正月十五元宵、七月十五中元、八月十五中秋,都是传统大节。太阳总是圆的,而月亮阴晴圆缺,变化不居,华人很细致地名之为:朔、望、晦;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月牙儿、一钩新月、一轮满月。
在欣赏中人们发现“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正在秋季3个月的正中间,从天文学上说秋分时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到赤道上,古时祭月是在秋分,但秋分多不是满月时,而农历八月十五是最接近秋分点的一个满月之日,且秋高气爽、天清云淡、夜空如洗,月亮又大又圆又亮,于是中秋节就选择了八月十五。加上这时正是秋收季节,秋收,是一年劳动的成果,是来年生活的凭靠。面对五谷丰登,瓜果满枝满架,真是———中天一轮月,秋野万里香,人的心情最好,“十二度圆皆好看,最团圆夜是中秋”。到唐代中秋节就正式形成了,中秋赏圆月逐渐成为全民族的习俗。
赏月佳处,莫如登高、临水。登高人近月,临水月近人,水清月更近。月亮在水面上,好像用手可以捞到,传说李白不就是捞月溺水了吗?水月相融,引发诸多思绪、诗情,出现了很多好诗,也出现了很多赏月的胜景。中国人把赏月跟欣赏大自然的山水之兴连接在一块了,徜徉于山水和清风明月之间,这是亲近自然、调节身心、陶冶人生,与自然相通相融的很好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对大自然的亲近,是中国人的休闲。现在旅游业兴,把传统的山水之好跟赏月的雅兴结合起来,可以开展赏月专线游,可以评比赏月胜景。在传统节日中,中秋节是饶有诗意的佳节。
中国人很早就观察到月亮太阴往往是以7和7的倍数作为一个周期的。潮汐是跟着月亮涨落的,从正常中线的位置到涨到最高的位置是7天,从中线的位置落到最低潮的位置又是7天。这是太阴的周期。太阴相对地上的人就是女性,女是阴,妇女有一些生理现象也是以7和7的倍数作为周期的。月亮跟女性的关系非常密切,不是阳刚的美而是阴柔的美,被亲切地称为月姊、月姑、月娘。跟西方狂欢节的格调不同,中秋节的格调不是狂放火爆的,而是恬静清雅的,抒情的。我们要找回并学会欣赏中秋节这种美。
编辑:罗韦
关键词:团圆 月亮 嫦娥 中秋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