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学院书画学院
《书剑恩仇录》中的金石之风
长相思 丁敬
登山观海 黄易
篆刻艺术衍变至清代乾隆年间,以浙江钱塘县人丁敬为首的雄健苍古、冷峻深沉的“浙派”篆刻风格异军突起,一洗当时文人篆刻流于纤巧婉丽的弊端。“浙派”继起的代表人物蒋仁、黄易、奚冈等均系浙江钱塘县或仁和县人(今同属杭州),家近西泠,故又有“西泠四家”之称。
金庸出身浙江海宁袁花镇查氏,西泠印风兴起之时,海宁查氏凭借“一门四进士、叔侄两翰林”的科举盛况,已然奠定其江南簪缨世家的底蕴,此后文脉余香不绝。海宁、钱塘两县地缘相邻,海宁现属嘉兴,在清代还曾属杭州府管辖。早年还在家乡求学的少年金庸曾熏陶过西泠金石的艺术之风,也可谓是近水楼台。
在其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的扉页,金庸就选用了两方“浙派”篆刻的代表作。“长相思”白文印是“浙派”创始人丁敬的作品,笔划简古,章法平正,却气韵生动,印文暗咏小说男女主角陈家洛和香香公主之间却上心头的情愫。清朝嘉庆年间何元锡、何澍父子编撰《西泠四家印谱》时,即选辑了丁敬的这款代表印蜕,当时的印面仍然完整。而金庸选辑的印面左下角“思”字有残缺,平添了一番沧桑残破的意境,又似在默默诉说着岁月无涯、相思无尽。
另一方金庸家藏的“登山观海”白文印是丁敬的学生黄易所作?;埔妆榷【葱〗迨辏偈奔锤娑【囱爸斡 JΨ?ldquo;浙派”的印人虽众,黄易却是不多的能够亲炙丁敬堂的衣钵传人,其用刀在继承丁敬苍劲钝拙的基础上又以神意内蕴著称。该印四字印文格局方正、气势雄浑,顾盼之间、气象万千,是典型的“浙派”风范??上Р糠直驶新裰Γ?ldquo;山”字当中一竖破损明显。对此金庸解释说是因为“幼时不知宝爱,收藏未妥,笔划有残缺处”,抱憾之情溢于言表。
“登山观海”的典故可以回溯到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东征辽东乌桓途中,登高而赋留下的四言古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歌以咏志”,诗意豪放悲壮,抒发的是对宇宙、生命和功业的无尽惆怅和感怀。金庸在小说中就有“登山观海”的写实描绘:“登山”在书中第七回“琴音朗朗闻雁落,剑气沉沉作龙吟”,描写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在杭州飞来峰的上天竺与微服出行的乾隆初次邂逅、似曾相识的情景;“观海”相对应是第八回“千军岳峙围千顷,万马潮汹动万乘”,陈家洛撞见乾隆深夜在海宁海神庙偷祭陈阁老,二人在海塘边观潮听海的桥段。
如果借用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武术来形容篆刻艺术的风格,“浙派”印风好比华山派“气宗”,不似“剑宗”招数秀妍奇绝,讲究的是内功苍劲、以气御刃。欣赏以上意蕴深远的两印不难窥见这一特色。
编辑:付裕
关键词:金庸 丁敬 浙派 书剑恩仇录 金石



埃及阿斯旺的旅游市场
伊斯坦布尔:春回大地百花开
都柏林庆祝圣帕特里克节
春茶采摘正当时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上??狗腔?、行人交通违法攻坚整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