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学院书画学院
离群特立的浙派始祖丁敬
丁敬篆刻“丁敬身印”
丁敬篆刻“烟云供养”
被袁枚誉为“世外隐君子,人间大布衣”的浙派篆刻始祖丁敬,字敬身,号砚林、钝丁,别署玩茶叟、丁居士、龙泓山人、孤云石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寓扬州,终身不仕,以酿酒为生。丁敬嗜好金石铭刻,常在西湖两峰三竺的穷岩绝壁中寻觅,欣赏、摹拓前人妙迹,终日不忍去。又擅诗,每每与文士厉鹗、杭世骏、金农等相唱和。晚年邻家突遭火灾,殃及丁宅,所珍藏的古籍与书画、篆刻作品皆荡然无存。精通印学。
流派篆刻发展到乾隆时期,印家辈出,作品纷呈。像同期著名印章鉴藏家汪启淑所辑《飞鸿堂印谱》达四十卷,存印人四百六十余位,刻印三千四百余钮,可谓缤纷炫目,印坛呈现一派繁盛的景象。数量虽多,而彼时印人多效法明末遗风,相沿成习,模拟守旧,渐趋板滞的末流气象。曾风靡于江南的林皋精妍光洁一路印风,也被诸多印人刻意模仿,粉饰过甚,坠于矫揉轻媚。丁敬清醒认识到这一时弊,曾谓:“近来作印,工细如林鹤田,秀媚如顾少臣,皆不免明人习气,余不为也。”他在前面一首《论印绝句》中也特别注释:“吾竹房(丘衍)议论不足守”,有意冲破元人赵孟頫、吾丘衍所提出的“印宗秦汉”的篆刻传统理念,把目光拓展到长期以来遭受冷落的六朝至唐宋印章,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丁敬高瞻远瞩,基于其雄厚的诗文、金石等学识修养和对印章发展史的深入研究,以及长期实践摸索后所掌握的娴熟技法,加上其耿介孤傲、不随人后的品格,使他在篆刻的篆法、章法和刀法上都作了全方位的突破。时代赋予了丁敬机遇,丁敬也不负苍天,作为浙江人的丁敬,勇敢地担当起开创浙派的重任。
丁敬篆刻进行多元的审美探索,上至周秦两汉,下至唐宋元明,广征博采,取精用闳,大大拓宽了篆刻的取法范畴,印内求印,堪称前无古人。晚清著名印学家魏稼孙曾称赞:“钝丁之作,熔铸秦、汉、元、明,古今一人”,确为不刊之论。丁敬篆法以方折寓圆婉,删繁就简,增减适度,笔画含蓄,字态雍容。用刀既得益于入土汉印产生的斑驳锈蚀的线条,又借鉴发展了明代朱简的碎刀直切,清新中得古拗峭折、生涩苍浑之趣,一洗当时印坛之颓风。丁氏切刀也从此成为衡量浙派篆刻的标准用刀技法。丁敬创作不仅面目繁多,并为浙派篆刻创立了多种经典印式。后世学人将他与同籍后继者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并称为“西泠八家”, 他们大多取丁敬一翼而发展成自家面目,成为清代中叶最著名的两大篆刻流派之一。浙派篆刻从诞生至今已两个多世纪,从者如云,影响至巨,丁敬的开创之功不可磨灭。
编辑:付裕
关键词:丁敬 篆刻 浙派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