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西泠六家闹印坛
篆刻艺术,是书法和镌刻相结合,用以制作印章的艺术,也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元代是文人篆刻艺术觉醒的时代。自明末文三桥、何雪渔起风气渐开,文人学士研朱弄石成为一时风雅。至有清一代,金石学大盛,篆刻艺术宗派递兴,作家云起,遂与诗、书、画鼎足而立,成为近五百年来我国文人艺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在清代的众多篆刻流派中,浙派一脉绵延二百余年,名家众多,流衍亦广,影响尤大。浙派是自清康乾间钱塘丁敬创派,继起者有蒋仁、黄易、奚冈,时称“武林四家”。后又有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及钱松四人接续而下,传其衣钵,八人同为杭州人,系出一脉,各有建树,是为印学史上彪炳千古之“西泠八家”。浙派之肇始在丁敬,而其兴盛则在八家?;蚬ぶ拢蛐刍?,或圆劲,或苍古,师法同源而各擅其胜。
正因对五百年来印学影响之深,故对“西泠八家”的研究一直以来都为学界所重,而其传世作品更为历代藏家所梦寐以求。八家的活动时间跨越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间近两百年的时光,作品之完整流传并非易事。特别是经过丁丑兵火之难,“文物荡然,即藏印一事,亦多散佚”(高野侯《丁丑劫余印谱叙》),一睹八家遗制,已然不可多得。在近几年的拍场中,“西泠八家”的作品偶一出现,必为藏家全力追逐。而现今为止,民间所知能集齐西泠八家篆刻印章的只有日本的怀玉印室。
而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所知同一场拍卖最多也只出现过其中四家的作品。而嘉德今年春拍中出现的“怀玉印室藏西泠六家篆刻作品”专题,将丁敬、蒋仁、黄易、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这六家的作品史无前例地聚集在了一起,在业界引起不小的轰动。
丁敬(1695年-1765年),浙派始祖,字敬身,号龙泓山人,晚号钝丁。工分隶,精篆刻,远承何雪渔,近接程穆倩,博采众长,气象万千。篆刻古拗峭折直追秦汉,力挽清初印坛娇媚之失;边款不用书写,以刀直下,尤为前人所未有,海内奉为圭臬。常往来于杭州、扬州间,与金农、汪启淑、明中等交往甚契。此次嘉德春拍中的这枚“采芝山人”白文小印,以缪篆入印,以切刀为之,钝朴奇崛而不迟涩,干净利落而不轻巧,在古朴的气息中透出一种轻松的味道。边款单刀刻“丙子正月过春草园刻此印,钝叟并记”。丙子年为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这年丁敬61岁,艺术已臻化境。丁敬传世作品市场上寥若晨星,此枚印章曾收录于《西泠八家印选》中,传承有序,堪称杰作。
蒋仁(1743年-1795年),原名泰,因于扬州平山堂得汉“蒋仁之印”古铜印而改名,号山堂、吉罗居士。诗画皆工,行楷书最佳。蒋仁比丁敬小48岁,是八家中最得丁敬神髓而又能自有创新者,赵之谦就曾说“蒋山堂印在诸家外自辟蹊径”。嘉德春拍中的此枚“勤斯补拙”朱文印刀法自然,篆法圆转宽博,巧中寓拙,章法拟汉印而独出机杼。“拙”字下方留出的透气空间令整枚印严整的气息顿显活络。边款刻“山堂蒋仁入墨篆之,属子玉刻于邗上”,苍浑朴茂,颇得颜体书法韵致。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得知此枚印章乃蒋仁所篆印稿,而请他人所刻。蒋山堂一生性格耿介,少与世接,更不轻易为他人奏刀落笔,因此流传作品不多。此印曾收录于《斗盦藏印》、《日中书法的传承》,在巧与拙的用心经营中,似巧实拙,时巧时拙,妙不可言。
黄易(1744年-1802年),字大易,号小松。诗人黄松石之子,工诗词,精碑版鉴别,与当时著名金石家阮元、翁方纲等过往甚密,书法绘画并为世所重。篆刻更亲受业于丁敬,兼及宋元诸家,风格娴雅遒劲,具体而微,其“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一语对于后人篆刻启发尤大,在当时与丁敬并称“丁黄”,声名甚隆。嘉德春拍中的此枚“梅垞吟屋”朱文印篆法略变元朱文之法,线条劲健,浙派以“涩”为特点的切刀法在此变得轻快流畅;布局上则大胆舍去四边以突出四字印文的整体结构,工稳处更显生动。边款刻“小松居士为梅垞先生作,癸未中秋日”。癸未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黄易刚20岁,可知此印为其青年时期的作品,天分之高令人惊叹。此方印章曾收录于《西泠八家的书画篆刻》、《日中书法的传承》两部书中。
陈豫钟(1762年-1806年),字浚仪,号秋堂。富收藏,擅墨拓,书画金石皆有所成。篆书得李阳冰法,篆刻专宗丁敬而兼及秦汉。法度严谨,工整秀润。喜作密行细字边款,且颇为自负。嘉德春拍中的此枚“汉槎珍藏”白文印绵密细腻,遒劲挺拔,分朱布白大方得体,深得汉铜印之趣味。边款亦是一丝不苟,典雅可喜。而从边款文字“此余壬寅岁为吴五兄同学所作赏鉴印也。细玩之,略有汉人刻铜遗意。近日酬应虽多,以此印较之,一无长进,抚三叹,不止斯技也”的感慨中,我们得知此印乃秋堂得意之作,因此在刻完此印(壬寅,1782年)的4年后还重新题跋,相当自矜。
陈鸿寿(1768年-1822年),字子恭,号曼生,又号曼公、种榆道人等。工画,行书、隶书、篆书均潇洒出尘,自成一体,独步当世。有“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时见天趣”之语,可谓是其艺术之真实写照。篆刻继“西泠前四家”之后开浙派新面,运刀如雷霆万钧,苍劲浑厚,豪迈自如,后之学浙派者多有取法。与陈豫钟齐名,世称“二陈”。此“迈庵秘笈”白文印为典型陈曼生风格,在大胆的行刀过程中不求笔画之横平竖直,曲直宽扁一任自然,浑厚跌宕,古拙浪漫,气度逼人。
赵之琛(1781年-1852年),字次闲,号献父,亦作献甫,又号宝月山人。嗜金石文字,书法绘画自成家数,均极生动。篆刻直接师事于陈豫钟,然笔意则与陈曼生为近,天机所到,意趣横生,可谓集浙派之大成。浙派自丁敬起以“拙”立于印坛,传至次闲,则化拙为巧,面目趋于华美,所作边款,尤为精致。嘉德春拍中赵之琛有两方印章呈现,一方为“愿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白文印,一方为“永受嘉福”朱文印,印文均为吉语,且边款纪年都为丁酉五月,为同时所作,甚为难得。两方印章风格则各异,去其拙取其巧,篆法刀法纯熟精妙;朱文印则以大篆为之,宽边细文,布置精心,古雅可喜。
嘉德春拍“怀玉印室藏西泠六家篆刻作品”专题中的六件印章全部成交,共取得了730.25万元的成交额,掀起了篆刻印章收藏的新一轮热潮。
“西泠八家”同出一脉,因时代各异,其风格亦各有变化,如蒋仁以古秀胜,黄易以遒劲胜,陈豫钟以工致胜,陈鸿寿以雄健胜,赵之琛以巧妙胜。而八家以其笔意之古健、气味之宏厚,开后世印学之新路,均不愧大家风范,印学正宗,能流传于世的真品少之又少,特别是丁敬、蒋仁等浙派开创者的作品,更是难得一见,因此取得了不同凡响的市场表现。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西泠六家 西泠 篆刻艺术 印章 印石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