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足尖上”的艺术传承 千年敦煌舞“飞入”课堂
新华社兰州11月26日电 题:“足尖上”的艺术传承 千年敦煌舞“飞入”课堂
新华社记者任卫东、白丽萍、郎兵兵
还未进入教室,就听到“嗒嗒”的拍子声和身体接触地板的摩擦声。
“准备,情绪到位,开始!踢腿……这组动作再来一次?!崩贾菸睦硌г憾鼗臀璐写葱路⒄寡芯恐行闹魅谓鹆琳诟迷阂帐踔耙笛г憾鼗臀璧赴嗟难衔璧缚?。
舞蹈课上,学生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金亮老师,跟着老师手势的起落,轻柔缓慢地做着每一个动作。
17岁的兰州文理学院艺术职业学院学生郝如梦正和同学们努力练习着敦煌舞,舞动的身体如同壁画上的“仙子”一般灵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郝如梦说,学习敦煌舞已经有两年半,早晨6点半到教室训练,为了能够展示壁画人物的轻盈身姿,腿上绑着10公斤的沙袋,抬腿上千次练习腿部肌肉柔韧性,进行手势、手位、单脚、腰部、眼神、呼吸等组合训练,每天这样的训练时间长达8个小时。
“敦煌舞是舞蹈家们追寻古迹、挖掘遗产,依据敦煌壁画舞姿创造的具有西部特色的古典舞蹈新流派?!苯鹆两樯埽鼗臀璧姆绺穸捞?,每天都要进行动作姿态的系统训练。
通过教科书给学生讲再多的历史知识,也不如让他们站在壁画前倾听一分钟历史的声音。除了敦煌舞主课的训练外,学校设置了相关的敦煌学课程,同时还会组织实地参观莫高窟,让学生临摹、体验“飞天”神韵,教师们将收集提炼的敦煌舞蹈元素创作成舞蹈作品,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敦煌乐舞文化。
85岁高龄的敦煌舞教学体系创始人高金荣长期担任这所学校的驻校专家,她表示:“这样的结合,可以让学生们感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产生历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仅可以提高修养,而且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中获得美的教育?!?/p>
如今,千年敦煌壁画上的古老舞姿已成为兰州文理学院艺术教学的特色课程。早在1981年,敦煌舞创始人高金荣将敦煌舞引入课堂,还开创了包括手姿、手臂、单脚形态和琵琶道具组合在内的舞姿训练课,编导了《敦煌梦幻》《极乐敦煌》等组舞以及教学剧目《千手观音》《妙音反弹》等舞蹈,为建立敦煌流派的舞蹈艺术奠定了基础,“活化”了敦煌壁画。
为传承和?;に柯肺幕?,兰州文理学院专门开办了敦煌舞蹈表演实验班。2016年,兰州文理学院“敦煌舞表演艺术人才培养”被列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目前,兰州文理学院艺术职业学院的敦煌舞蹈班每年招收25名学生,分4个年级开设敦煌舞基本训练课、敦煌舞剧目排练课等课程,形成了中等艺术职业教育与高等艺术教育相衔接的招生录取与教育教学机制。
“近年来,师生们一起编排了《千手观音》《莲池戏游》等几十个敦煌舞剧目,多次赴新加坡、泰国等地交流演出?!崩贾菸睦硌г旱澄榧茄窒员硎尽6鼗臀璧赴嘧叱隽瞬簧俣鼗臀璧溉瞬?,其中包括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女主角“英娘”的几任扮演者,还有不少毕业生考入更高学府进行深造,继续研究学习舞蹈。
近期,兰州文理学院还成立了敦煌文化研究中心,利用敦煌文献资源中心,将文化?;ご杏胍帐醮葱氯谖惶澹哟蠖远鼗臀杓拔幕挠τ眯匝芯?。
编辑:杨岚
关键词:敦煌 艺术 舞蹈 传承 兰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