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复兴路上>特刊报道>奋进新时代 奋进新时代
加强薄弱环节 改进不足之处 ——十三届全国政协提高工作质量综述

2018年10月24日,全国政协召开第一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资政。 本报记者 姜贵东 摄
2018年是十三届全国政协开局之年。
这一年,有很多成绩可圈可点,令人称道:委员履职作业、双向发力、党的建设工作、网络议政、移动履职平台、委员宣讲团……
如果要为这些成绩做个评价,有一个词语再恰当不过:高质量。
2018年3月28日,全国两会刚刚结束不久,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主任会议暨学习研讨班即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会上指出,“要树立正确工作理念,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努力提高工作质量”。
这是他在政协首次提出提高工作质量的要求。
2019年3月3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汪洋主席在工作报告中指出,“提高工作质量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迫切需要。”
从首次提出到“工作总结”,在这个过程中不难看出———高质量是十三届全国政协开启履职之路的新姿态,也将伴随全局工作始终。
■制度为质量筑基
2019年3月26日下午两点,北京友谊宾馆友谊宫二楼大厅一派忙碌的景象。这里是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交办会的现场。
很多承办单位的负责同志连续多年参加提案交办会,比如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的易勇。谈及今年提案办理情况,易勇表示,委员们提出的问题都比较切合实际,建议可操作性强,总体数量上有所减少,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这也是现场不少人察觉到的变化。
有这样的感受,离不开关于提案的两个重要文件。
2018年10月17日,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制定了关于提高提案质量的意见,这是人民政协近70年发展中第一个关于如何提高提案质量的文件,对于从源头上做好提案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1月29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常委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其中修订后的条例中一项重要内容是突出提高提案工作质量的要求,对提案质量、办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细化,加大了平时提案和集体提案征集力度、提案办理协商力度。
这两个制度性文件的通过,是十三届全国政协推动质量意识深入人心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为什么是“又一项”?因为在此前后,已经修订完善了诸多制度文件。
2018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章程在工作总则中增加了应制定年度协商计划的要求,指出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议题、专题协商会议题及其他协商形式的重要议题,应列入年度协商计划,做到协商议题和协商形式相匹配;增加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要推动委员增强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
章程还把“委员”单独列为一章,指出应加强委员履职管理,建立委员履职档案,采取适当方式通报履职情况,为委员履职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提供了章法。
从2018年至今,十三届全国政协陆续修订通过了《全国政协全体会议工作规则》、《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主席会议工作规则》、《秘书长会议工作规则》、《委员履职工作规则》、《委员视察考察工作条例》、《全国政协加强和改进调研工作实施办法》、《全国政协委员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条例》、《专门委员会通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让制度体系和工作方式更为完整。
十三届全国政协还积极落实谈心谈话制度,通过同党外委员和民营企业家、专家学者等进行小范围座谈,以心交心、凝聚人心。
质量是制胜法宝,制度是质量的保障。十三届全国政协完善制度体系,引导大家严格按章程办事,规范政协履职水平,从而推动政协工作明显提质增效。
■创新为质量添彩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比缃?,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已经走过70年辉煌历程的人民政协,如何跟上时代更新的步伐,开启下一个时代的辉煌?
显然,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把提高工作质量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是题中应有之义。
围绕加强薄弱环节、改进不足之处,十三届政协把质量导向鲜明树立起来,在工作中进行大量创新探索,推动政协工作从注重“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
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对协商民主形式的创新实践。
一直以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重点提案办理协商是全国政协多年来的履职品牌,充分发挥了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为了让参与协商的主体更为广泛、让协商民主的影响力更加深远,十三届全国政协在履职伊始就做出了两个“首创”:
2018年8月19日,全国政协办公厅设计开发的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即“委员履职APP”正式上线,委员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下载、登录APP,网络议政正式与移动互联的大潮对接。
2018年10月24日,全国政协第一次举办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活动,主题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嵘?,13位委员在北京、浙江、湖南、广东4个分会场以及通过手机连线方式发言,前后共有800余位委员通过移动履职平台在线互动建言。
一个是指尖上的协商民主,一个是跨越时空的网络议政,这是十三届全国政协在加强信息化建设、与互联网时代亲密接触的生动实践,彰显了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重大创新。更重要的是,与网络接轨有利于让各种协商议政活动提前聚焦提炼,持续跟进讨论,呈现出互动交流更为频繁、氛围更为活跃、协商更有实效的良好效果。
■学习让质量持久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围绕这个中心,十三届全国政协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学习方式,大兴学习之风,用学习成果提升履职质量。
2018年10月26日,全国政协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政协委员学习工作的方案》。方案从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主席会议集体学习、常委会会议集体学习、委员学习研讨班、委员自主学习五方面提出构建完整的学习体系。在创新学习方式中,方案指出要举办委员讲堂和建立委员宣讲团。
2018年10月30日,首场全国政协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活动在全国政协机关拉开帷幕,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宣讲团成员舒启明围绕《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作报告,这也是2018年的宣讲主题。
宣讲活动至今已举办28场,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了让更多人听到这一“政协之声”,宣讲活动还开设了远程分会场。2019年,宣讲活动继续发力,主题围绕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生动实践,70年来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取得的历史功勋和宝贵经验,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等主题展开。如今,宣讲活动已经成为十三届全国政协创新履职新品牌,在讲好政协故事,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更好发挥委员对所联系界别和各方面人士的引领作用上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9年2月23日,第一期“委员讲堂”节目正式上线。节目每期邀请一位全国政协委员作为主讲人,采用录制公开课的形式,依托互联网平台播出。节目中,委员结合自身实际深入阐述对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认知与理解,回应社会各界对重大问题的关切。
在最近一期节目中,全国政协常委马志伟讲述了家族四代人和政协的情缘,述说中国共产党巨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同时以自身经历的鲜活实例与观众共同感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无比的优越性?!靶率贝嗣裾奈杼砉??!苯蔡谩庖淮葱戮俅胛狈⒒又魈遄饔?,发好政协声音,讲好政协故事提供了载体,为政协委员传播正能量、展现理性分析、凝聚思想共识、资政建言搭建了平台,新时代,政协委员可以大有作为。”马志伟说。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在录制完“个人所得税改革,中国在行动”的讲述后表示,“担任‘委员讲堂’的主讲人,不仅可以建言资政,展现政协委员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也提高了政协委员的履职能力?!?/p>
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表示,“委员讲堂”从制度设计上对发挥委员作用、提升履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把履职质量导向和履职能力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截至9月19日,“委员讲堂”已录制22期,播出11期。在不断总结完善中,“委员讲堂”形成了自身风格,架起政协委员与百姓的桥梁,在宣传政策、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成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丰富人民政协双向发力的重要载体。
……
从制度的完善,到创新的举措,再到学习的推进,十三届全国政协的每一步探索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推动人民政协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赝嗣裾吖?0年光荣历程,提高工作质量是人民政协事业赓续不断的重要原因,也是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本报记者刘彤整理)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