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万无一失的核安全从何而来?
9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核安全事业发展历程、核安全基本原则和政策、监管理念和实践经验,阐明了中国加强核安全国际合作、推进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行动。作为中国政府第一部核安全白皮书,一经发表便备受关注。
核安全事关核能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事关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事关国际和平与安宁。中国在确保核安全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据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核电机组已安全稳定运行累计300余堆年,未发生过国际核与放射事件分级表(INES)2级及以上的事件或事故;全国18座民用核燃料循环设施、2座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场保持良好安全记录;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由20世纪90年代的每万枚6.2起降至目前的每万枚1.0起以下,达到历史最低水平……核材料“一克不丢、一件不少”,核设施“稳妥可靠、万无一失”,折射出中国核安全事业进入安全高效发展的新时期。
这一成就来之不易。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做出开放利用核能的重大决定,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完备的核工业体系,中国核事业从无到有、持续发展,始终把保障核安全作为重要的国家责任,融入核能开发利用全过程。正是积极适应核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推动核安全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我国核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安全记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核安全之路。从制定实施国家核安全战略,到发布核安全中长期发展规划,再到建立系统完备的法规标准体系;从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监管机构,到实施全链条审评许可,再到开展全过程监督执法、全天候监测辐射环境……政策法规的堤坝越筑越牢,科学监管的篱笆越织越密,为核安全打造了“铜墙铁壁”。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中国核安全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万无一失”的成绩,之所以能够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归根结底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科学指引。突出发展和安全、权利和义务、自主和协作、治标与治本“四个并重”的核心内涵,强调“安全第一、依法治核,预防为主、纵深防御,责任明确、独立监管,严格管理、全面保障”的基本原则,这一核安全治理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生动诠释着中国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上的进步,为解决核安全全球治理的根本性问题、构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指明了原则、方法和路径。
核安全没有国界,和平利用核能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确保核安全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2014年3月24日、2016年4月1日,习近平主席两次参加世界核安全峰会,围绕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全面阐述中国政策主张,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当前国际核安全局势复杂多变,任何国家都无法在这一问题上独善其身??梢运?,中国不仅以自身高效的核安全建设,为世界和平利用核能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也在一以贯之忠实履行国际义务和政治承诺中,为共同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注入了中国智慧。这是中国作为大国责任担当的体现,也是立足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坚定选择。
“核电厂安全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实现现代化”“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继续得到有效保障”,这是核安全“十三五”规划设定的2025年远景目标。以“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为指导,沿着中国特色核安全之路前行,实现这一目标可期、可为。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安全 中国 万无一失 事业 发展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