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吃无糖食品就不会升血糖?
清晨咖啡的一勺糖、晌午解乏的一颗巧克力、晚上慰劳自己的一个甜点……人们常无法抵挡这些“甜蜜”的诱惑。但研究表明,各种慢性病、老年病的发生和糖都脱不了干系。那么吃无糖食品是不是就安全了?如何吃糖更健康呢?
糖类家族种类繁多
生活中我们能遇到很多种类型的“糖”。
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生活中常见的含单糖的食物有蜂蜜、葡萄糖营养剂、甜菜、动物乳汁等。这类糖可以被身体直接消耗吸收,升血糖的速度特别快。
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双糖在人体内需分解成单糖再被身体吸收,升血糖的速度比单糖略弱。
单糖和双糖食物升糖速度都比较快,糖尿病患者最好避免食用。
多糖:包括淀粉和糖原、纤维素等,多糖是由至少要超过10个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所有多糖都含有葡萄糖。
代糖:代糖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多,根据是否产生热量分为:营养型甜味剂和非营养型甜味剂。
营养型甜味剂食用后会产生热量,但是相比于蔗糖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包括山梨醇、木糖醇、甘露醇等;
非营养型甜味剂中还分为人工合成类,如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等;天然类,如甜菊糖。
无糖食物并不一定真无糖
近些年兴起了很多无糖食品,也被称为是糖尿病患者、减肥人士的福音,但是无糖食物是否真的“无糖”?并不是。
多数食品说的“无糖”,是指制作过程中没有添加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或者添加的这些糖含量可以忽略不计。但细究会发现:
1. 食物原料本身就带糖:比如每100g牛奶自带4.2g乳糖。无糖饼干、蛋糕原料本身就是淀粉,淀粉也是多糖的一种。
2. 含有甜味剂代糖:如糖精、安赛蜜、阿斯巴甜、纽甜、三氯蔗糖等。试验发现,在健康人群里,吃上一星期的代糖,也会出现高血糖的现象。
3. 添加大量脂肪:还有些无糖食品为弥补“无蔗糖”欠佳的口感,而添加大量脂肪,导致食物热量甚至比有糖食品还要高。
学会科学吃糖的5招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的游离糖应该控制到供能比不超过10%,最好是到5%以内。也就是每天可吃25g的糖,最多不能超过50g。
1. 学会看配料表,如果有白糖、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麦芽糊精、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玉米糖浆等的,在配料表前面的位置,含糖量非常高,建议别吃。
2. 配料表中有甜味剂,如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蔗糖素等,食用少量是安全的,但还是更推荐选择“醇”类的天然糖类替代品,如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等,吃的时候也要控制量。
3. 浓缩果汁属于糖溶液,和糖浆没什么区别,建议尽量别吃。
4. 淀粉类食物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属于隐形糖,不能忽视,要按规定量吃。
5. 选择天然食物,避免二次加工,比如能吃水果就别喝果汁。因为水果中的糖存在于细胞中,可以阻碍升糖速度,相比果汁会好很多。
若是血糖控制得比较好的高血糖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低于10mmol/L,可以在两餐之间吃,每日不超过200g水果。血糖未达标者可用西红柿、黄瓜等代替。
无论是糖类还是糖的替代品,吃多不仅会让人变胖,肥胖还会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学会科学吃糖,才能离健康更近一步。
编辑:刘畅
关键词:血糖 食品 无糖食品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