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京”“师”“都”义考 北京何以称“北京”
首都为一个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为什么以“京”称之呢?
中国历史上,许多政权的都城都称“京”。以“京”称都城始于周朝建立之初。周武王灭商后,定镐为王都(王室居住地及西周王朝中央政府所在地)。是时,以“京”称镐,镐亦称“京”?!妒ご笱拧は挛洹返谝徽滤担骸叭笤谔欤跖溆诰??!薄吨<恪费裕骸按巳蠹鹊清冢谔煲?,武王又能配行其道于京,谓镐京也?!敝祆渥⒃唬骸熬?,镐京也?!庇纱丝蠢?,周人以其先祖公刘的居住地“京”作为对王都的一般称呼。按照东汉哲学家王充的说法,这应该是出于“本所兴昌之地,重本不忘始”的初衷,昭彰公刘的功业。
“京”与“师”常并称“京师”?!豆酢返谌滤担骸熬┦χ?,于时处处?!敝祆渥⒃唬骸熬┦?,高丘而居众也。董氏曰:‘所谓京师者盖起于此,后世因以所都为京师也。’”杨伯峻说:“京复称京师者,周人于地名之下往往加师为称,亦犹《召诰》称洛,《洛诰》称洛师。”清代学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吴斗南曰:‘京者,地名;师者,都邑之称,如洛邑亦称洛师之类。’其言是也?!本荽?,“京师”意为“众人聚居的高丘”,相当于“京邑”。
春秋以降,京师也称“周京”“京周”?!妒げ芊纭は氯返谝徽滤担骸扳槲义惶荆畋酥芫??!敝祆渥⒃唬骸爸芫?,天子所居也。”《下泉》第二章说:“忾我寤叹,念彼京周?!敝祆渥⒃唬骸熬┲埽讨芫┮??!薄断氯返谌滤担骸扳槲义惶荆畋司┦??!敝祆渥⒃唬骸熬┦Γ叹┲芤病!薄断氯肺呵锸逼谧髌?,作此诗时,平王当居成周,故以洛邑为“京师”。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毛诗正义》说:“周京与京师一也,因异章而变文耳。周京者,周室所居之京师也?!毕执南籽Ъ仪蚶铩妒故汀吩蛟唬骸熬┲埽粗芫?,倒文以协韵耳。”
西周时期,京、京师,指的都是镐。到东周,京周、周京,则指洛邑。也就是说,周王在哪里居住、办公,哪里就称“京”。
后世也有人认为,镐京亦以“都”言。“都”原为有先君宗庙的城邑。《说文·邑部》说:“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从邑者声?!薄妒ば⊙拧ざ既耸俊返谝徽滤担骸氨硕既耸?,狐裘黄黄。”《郑笺》说:“城郭之域曰都。”朱熹注曰:“都,王都也?!鼻蚶铩妒故汀匪担骸岸既耸?,犹今言城里人也。惟此都字,疑指镐京言?!?/p>
总之,在周代,京、京师、周京、京周、都,均指称“王室居住地及中央政府所在地”。后来,“京”“师”“都”这方面的含义一直延续下来。
今之北京,西周时期称蓟。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后,封尧帝之后于蓟,北京建城历史由此开始。春秋战国时期亦称蓟,秦代为蓟县,是广阳郡郡守驻地,西汉为广阳国首府,东汉复为广阳郡郡守驻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称幽州,隋时为涿郡,唐代复称幽州。
辽时,北京称南京(燕京)。938年,契丹获幽云十六州后,升幽州为南京,又称燕京,为辽的陪都(当时的辽都在上京)。这是北京称“京”的开始。金时,北京称中都。1153年,金海陵王迁都燕京,定名中都。这是北京建都之始。元代,北京称大都。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1272年,迁都燕京,称大都。
明代,北京先后称北平、北京。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为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改大都为北平府;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将他做燕王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改北平为北京,并迁都于此。这是“北京”这一称谓的开始。
清代,北京称京师。1644年,清军攻入北京,定都于此,称京师。
辛亥革命后,北京由京师改为北京。孙中山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1日辞职,袁世凯继任,于5日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从此至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为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以北京为首都。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为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时期,北京改为北平。其间,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成立傀儡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将北平改为北京。1945年8月21日,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收复北京,更名北平。
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北平控制权,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将北平更名为北京,定为首都。
纵观北京3000多年建城史,凡称“京”以及“都”“师”时,皆为都城或陪都。
以地理方位言之,历史上常有东京、西京、南京、北京之称,分别为东部、西部、南部、北部的都城之意。如,宋初,因后周旧都开封号东京,以洛阳为陪都,号西京,1014年后以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为南京,1042年以大名府为北京,这就是北宋“四京”。幽州辽时升为南京,以其位于上京之南。是时,上京和南京之间还有中京,亦以方位名之。
今之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其现名始于明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将应天府改为南京,二京一北一南;清代,南京称江宁;其间,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为天京;辛亥革命后改为南京,为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国民政府亦以南京为首都,其间,1939年迁往陪都重庆,1946年还都南京。
中国如此,汉字文化圈中的日本、朝鲜也有相同的情况。如日本的京都,桓武天皇794年迁都于此,称“平安京”。1868年,江户幕府倒台,天皇由京都迁往东北部的江户,改名东京,至今一直为日本首都。朝鲜首都平壤历史上曾称“西京”,918年,高丽朝建立,定都松岳(今朝鲜开城),称开京;926年以西北的平壤为“西京”,与开京相对应。
综上所述,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无论中国还是日本、朝鲜,名称中带有“京”以及“都”“师”的城市,往往与都城有关,或作过都城,或作过陪都。
(作者为光明日报总编室副主任、高级编辑)
编辑:杨岚
关键词:北京 京师 南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