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广东美术100年略论:南粤百年 其命惟新
五岭之南的广东,有着五色焕丽的历史文化华章。远的不说,近些年,有学者重新省察晚清阮元、张之洞督粤导致的两次文化突进。1924年,阮元在广州越秀山创建学海堂,成为中国最早实行导师制的学府,培养了文廷式、梁启超、胡汉民等大量人才。阮元引朴学入粤,提倡“崇尚汉学,实事求是”,扭转了空谈心性的风气,对近代广东文化的发展影响至钜。倘没有这样前提,不可想像岭南能接连推出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恒等一大批文化人。1920至1930年代,聚集京师的广东学人不乏名家。新学梁启超,史学陈垣、张荫麟、陈受颐,诗学黄节,古文字学容庚、商承祚,版本目录学伦明,思想史容肇祖等,皆足领袖群伦。无怪乎,上世纪30年代会有学界大家陈寅恪、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等人种种推崇粤学的议论。
古元 人桥 版画 1948年
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历经了一连串激烈的动荡与变化。近代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由涅槃转往新生的蜕变。这一进程,是沉重、痛苦和十分艰难的。20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不仅是中国美术的特定语境,也是它依托的平台和嬗变的动因。
美术得预时代风气之先,岭南艺坛百年来波谲云诡的发展轨迹,内在逻辑与大转型的时代是一致的。
康有为首开变革之路
要谈百年来的中国美术思潮,无论从哪一种角度说,第一个要提到的都是康有为。
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创立万木草堂时,34岁。7年后,他发动了著名的“百日维新”。其实,变法维新不仅是一个政治事件,也是一个文化运动。且不说改良派的康、梁,谭嗣同、严复等人数年来在各地组织学会,设报馆和学堂的种种努力。“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所下的数十道诏命,便有废八股、设学堂、编译书籍等一系列除旧布新的举措。诚然,这些措施随着慈禧政变得手全变了废纸,但维新派改造文化的苦心殷殷可鉴。
康有为在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1904年,在参观了欧洲一些著名博物馆的藏品后,他对中国绘画发表了言辞激烈的看法——“吾国画疏浅,远不如之。此事亦当变法”。1917年,康氏在《万木草堂藏画目》序言中更哀叹,“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接着,他进一步慷慨陈词阐述遍历“百国”之画所得的结论。他认为,中国宋代以前的绘画“未尝不极尚逼真”,这种画法“今欧人尤尚之”(《万木草堂藏画目序》)。总体而言,他虽尖锐批评了几百年来的文人写意画风,但仍然是主张中西结合的。只不过,他开出救治几百年沉疴的偏方是以15世纪以前的院体画为“正法”,“取欧画写形之精,以补吾国之短”。在今日看来,康有为的看法不无偏激。但在清末民初沉闷已久的中国画坛上,这变革呐喊是一块掷入死水的石头。
鲁迅、蔡元培、陈师曾、徐悲鸿、刘海粟、乌始光、陈之佛等都是其时人所熟知的弄潮者。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主张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力倡新艺术,主张兼容并包,还有任用陈师曾、林风眠、林文铮,支持徐悲鸿、刘海粟等举措,对中国现代艺术及艺术教育之发展都起了不可估量作用。
1917年,教育部拟建中国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34岁的中山人郑锦受命筹措,他赴日本“取经”,搜寻资料,设计课程,筹备师资和招生。“北平美术学?!?918年4月15日成立,郑锦被任命为第一任校长。这所学校即中央美术学院前身。
出自广东梅县的林风眠留法勤工俭学,1925年回国,25岁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8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筹办国立艺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并任院长。林风眠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 ,提出“提倡全民族的各阶级共享的艺术”等口号。他锐意革新艺术教育,广纳人才,聘请法国教授克罗多讲授西画。林风眠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和代表人,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筚路蓝缕的可敬前驱。
编辑:杨岚
关键词:美术 艺术 广东 中国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