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线传真 一线传真
玉树市:脱贫劲风过草原
本报记者 洪玉杰
巍巍昆仑,在这里绵延千里;滔滔三江,从这里蜿蜒奔腾。
这里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雪域高原上,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情况复杂,成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地区的典型。
9057户、34540人的贫困人口分别占全市农牧民总户数的近四成。这样的贫困比例,在全国深度贫困地区也是少有的。脱贫攻坚,对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来说,是一场极其艰难的硬仗。
因生态脆弱与生态优先?;そ恢⒋?,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繁衍的传统产业,伴随着国家三江源生态?;さ氖凳?,原本单一、薄弱的产业格局,如何转型发展,玉树市将如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这些时代之问,不仅是摆在玉树市党委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成为检验玉树市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标尺。
党建统领,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动力
党建统领、优化机制,玉树市挺向贫困深处的冲锋号一次次吹响!
压力就是动力,责任就是担当。玉树市全面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不断创新和优化组织机制,统筹指挥推进全市精准扶贫工作。与各乡镇、街道办及行业部门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承诺书》《决心书》,人人明确责任、逐级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
基础实,才会行得稳;动力足,方能走得远!玉树市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增强乡镇及村级党组织建设能力。
人心齐、泰山移。玉树市切实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主力军作用,向全市62个村选派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第一书记,挑选精兵强将加强驻村工作力量。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出台《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干部管理办法》,实行半月一通报、一月一考评、一季一评比和年底考核制度,让脱贫攻坚成为考核和检验各级干部担当作为的试金石,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
产业牵引,铺就贫困户脱贫之路
精准扶贫的核心和关键是产业扶贫,产业不兴,则脱贫乏力。
本着因地制宜兴产业的思路,首先在区位优势突出的村开辟“实验区”,重点培育扶贫产业,积累成功经验,发挥成功经验的辐射带动作用,四大试验区培育的五种产业发展模式日臻成熟,辐射带动之效日渐显现。
清幽秀丽的通天河畔,坐落着素有“玉树粮仓”的仲达乡。玉树市因势而为,利用宜农宜牧、农牧结合的独特区位优势,精心培育仲达乡“塘达”模式,不断扩大农业大乡的影响力。黑青稞、马铃薯、芫根、油菜、饲草料种植成为塘达村新的地理标志。
高海拔、纯牧业区的下拉秀,草场资源优势显著。借助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实验区建设的“东风”,全力打造纯牧业区发展扶贫产业的“钻多”模式,通过畜种改良、牛羊入股、草场流转、劳力整合、产品加工,使钻多村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高达350多万元。高原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点燃了这片深情的土地,使这里的牧民通过接受一种新型的合作养殖模式,生活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
背靠草原、手牵城区、交通便利、宜农宜牧亦宜商是扎西科街道办和巴塘乡明显的区位优势。依托交通推产业、利用市场谋产业,成为甘达村和铁力角村典型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经营超市、发展养殖、产品精细加工、马术表演、开办度假村等多元产业项目,玉树市在交通沿线谱写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华丽乐章。
西杭街道办坐拥商贸经济发达的城区,玉树市依托城区优势兴产业,积极打造城区扶贫的“扎西大同”模式。通过经营宾馆、交易市场、停车场、运输业等,过去的牧民已实现向商人的华丽转变。
“塘达”模式培育的农牧结合发展之路,已在仲达乡、安冲乡的多个村落地生根,丰富的种植业滋养着养殖业,农牧循环经济模式已如火燎原?!白甓唷蹦J皆诠阗蟛菰洗蠓乓觳省⒏吒杳徒?,在这种成功经验的示范效应下,周边乡镇也是“畜”势勃发,小苏莽、上拉秀、哈秀、隆宝等乡镇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革掀起大潮。交通沿线各村纷纷效仿甘达和铁力角模式,让便利的交通成为脱贫致富的阳光大道。新寨、结古的各村利用城区优势,在繁荣着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贫困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稳步提高。
在四个实验区成功培育的五大产业扶贫模式,是玉树市脱贫攻坚行动中最典型的经验和最精彩的华章,这些模式最大限度避免了不切实际或千篇一律上产业、上项目,增强了产业稳定性,提高了产品竞争力。扶贫产业成为助推贫困户脱贫、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总动力”。
就业驱动,保障贫困户稳定脱贫
因艰苦的气候环境、恶劣的生存条件,在玉树仅靠发展产业很难保证所有贫困户脱贫致富。因此,玉树市审时度势,提出“产业+就业”的扶贫模式。即以产业为牵引,以就业为驱动,在精心选择培育扶贫产业的同时,切实在提高贫困户内生动力和劳动技能上下功夫,多措并举,用“双引擎”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带来“双保险”。
脱贫致富,核心是人,最为关键的因素也是人。要脱贫致富,首先要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为此,玉树市开拓创新地提出并实施了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授人池塘的“三授”和“就业保底”的“3+1”就业扶贫模式。
授人以鱼,以改变贫困户的观念。千百年来习惯了在马背上挥鞭奔腾,忘不了血管里马蹄的嘶鸣??扇缃裎┯泄勰畹母谋洌呕峥粝M?。已不记得多少次走村入户,多少遍讲解政策,只记得贫困户点头答应参加技能培训,所有的疲惫瞬间释然,一切努力终将值得。四年中,玉树市贫困户参加劳动技能培训蔚然成风。
授人以渔,让贫困户掌握一门技能。一技在手、终身不愁。为了达到有技术、能就业的目标,玉树市围绕就业、因人施教。四年来,对4220名贫困人口进行了缝纫、汽修、石刻、烹饪、唐卡绘画等技能培训,青壮年技能培训全覆盖。
授人池塘,给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玉树市积极与各用人单位对接,开展“订单式”的劳动技能培训,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贫困群众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近年来,共转移贫困人口就业4070人次,在企事业单位稳定就业的有585名。
同时,玉树市还采取“就业保底”政策,将那些年龄稍大、文化水平较低、在城镇难以就业的贫困户,用公益性岗位全保障。目前有4094个贫困家庭享受了就业兜底政策。多年来手握牧鞭,逐草而牧的牧民转变为林业生态管护员、草原生态管护员,每户每年可增收21600元。
千年一瞬的巨变下,玉树市的贫困状况和农牧民的精神面貌在“产业+就业”扶贫的持续发力中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社会公益事业全面发展、社会风貌得到根本转变,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如果说,玉树市的精准扶贫工作是一列火车,那么党建指引着它的方向,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就是它的双引擎,行业扶贫则是它的车轮,而社会扶贫就是它的润滑剂。这列火车承载着全市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梦想,疾驰在决胜全面小康之路上,带动着一个区域的全面发展。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伴随着脱贫攻坚这项“国字一号”工程的不断推进,一系列惠民富民强民政策犹如一阵强劲的春风吹遍雪域草原,温暖着农牧民的心田,玉树市积年的贫困冰山已然解冻消融。
编辑:曾珂
关键词:脱贫劲风过草原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