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线传真 一线传真
“志智双扶”促景颇山乡脱贫

▲云南芒市西山乡营盘民族小学学生在课间跳起景颇族舞蹈——目瑙纵歌(6月2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新华社昆明6月26日电(记者伍晓阳、杨静、庞明广)云南芒市西山乡全乡1.2万余人,景颇族人口占92.8%,人均有耕地5亩、林地17亩,资源禀赋可谓良好。但由于社会发育迟缓、长期偏僻闭塞,西山乡发展滞后,2014年贫困发生率还有23%。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精准扶贫中,当地党委政府推进“志智双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引领提升乡风文明,精准施策解决素质型贫困问题。目前,西山乡贫困发生率已降至5.8%。
激发内生动力,培育特色产业
西山乡毛讲村的景颇族老人目勒跑,曾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和老伴长期患病,两个儿子也不争气,一家人靠种地为生,生活困窘。
2014年,扶贫队员来到他家,讲解扶贫政策、了解发展意向。他的两个儿子是壮劳力,但缺乏技能。扶贫队员把他儿子带去参加技能培训,并对接到浙江打工。老两口则在家搞养殖,如今养了7头肉牛、16头生猪。
2017年,目勒跑一家脱了贫,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党的扶贫政策好,我们也要自立自强?!痹粲艄鸦兜睦先?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景颇族聚居的西山乡,光热水土条件优越,但过去社会发育迟缓,生产力水平低下。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以前日子苦啊,连盐巴都没得吃?!?8岁的景颇族老人董木三说,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教村民开垦水田、用牛耕田,生产生活水平渐有起色。
脱贫攻坚战中,当地党委政府立足资源优势,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目前,西山乡甘蔗种植已发展到3万余亩,百香果、澳洲坚果等新产业快速兴起。2018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240元。
营盘村芒良组的董跑腊是个“大忙人”。他在当地糖厂打工,每个月固定收入有3200多元,家里种了12亩甘蔗,承包了一片沙滩开发乡村旅游,还跟人合伙养竹鼠?!鞍滋煸谔浅习?晚上去竹鼠基地帮忙,家里的甘蔗只能雇人砍了?!彼?“思路开阔了,口袋也就鼓了起来?!?/p>
重视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课间铃声响起,西山乡营盘民族小学的300余名学生伴随着激昂、欢快的旋律,在操场上跳起了景颇族舞蹈——目瑙纵歌。
营盘民族小学有9个民族的学生,其中景颇族占85%。为传承景颇族传统文化,学校采用双语双文教学,民族舞蹈成为学校的课间操。
“我们这里没有辍学的,家长们都积极送孩子上学?!毙3ぱ畎布姿怠?/p>
“教育能让我们的孩子走得更远?!庇堂褡逍⊙в⒂锢鲜κ崭伤?。他在乡镇从事教育工作31年了,教过的学生超过千人。他希望学生们能走出去,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把本民族的文化带出去。
近年来,芒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在加大本地培养力度的同时,还将部分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送到东部职校培养,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移风易俗,提升乡风文明
对景颇族群众而言,红白事、入新房都是家里的大事。以前办酒,8个或10个菜品,米酒、啤酒、饮料、香烟是宴席“标配”?!八乙巧倭?就会被大家看不起?!蔽魃较缬檀迮寥碜榈男∽槌だ桌张?。
精准扶贫以来,这样的“标配”不见了。今年5月,目毕栽的小女儿出嫁,桌上就只有6个菜,香烟、酒类都不上桌?!罢獯伟炀浦换?万多块,跟前几年行情比,节省了至少一半。”目毕栽说。
过去,景颇族群众虽然贫困,但在“煮酒”“婚丧”等方面花费不少。新中国成立前,景颇族群众每年用于“献鬼”等支出最高超过总收入的50%。
近年来,西山乡景颇学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对进新房、红白事宴请人数、菜品数量等做出详细规定,引导群众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让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芒市扶贫办主任杨善斌说,通过提倡农村节俭办红白事,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把精力和资金等用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上,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的愿望更加强烈。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山乡 景颇族 西山 扶贫 群众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