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专家和同袍告诉你:穿汉服是有学问的
上周末,第二届“国丝汉服节——明之华章”活动在杭举行
专家和同袍告诉你:穿汉服是有学问的

“汉服之夜”萌娃也上场了。本报记者 吴煌 拍友 楼航燕 摄
要说杭州最适合拍古装剧的博物馆,非中国丝绸博物馆莫属。
这个周末,要是你撞进国丝博,处处可见穿着绮罗衣裳的年轻人,摇着团扇,撑着油纸伞,穿过曲折回环的小路,站在石拱桥上看风景。反而是钱报记者这身现代便服,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了。
4月27日、28日,第二届“国丝汉服节——明之华章”活动在国丝馆举行。
前一周,消息刚出,“同袍”们几乎把国丝微博后台挤爆了——在汉服圈里,汉服爱好者互称同袍,出处就是《诗经·秦风》中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两天,汉服节的一些热门活动,比如专题讲座、文物鉴赏、汉服之夜,刚在网上开放报名通道,不到5分钟,“汉服之夜”250个名额秒空,国丝工作人员说,连站票都没了。
“汉服之夜”走秀
台上台下都像古画中走出来的
不少“同袍”,是冲着讲座中的大佬来的。
4月27日上午,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孙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扬之水、国丝馆馆长赵丰分别作了题为“明代在服装史上的继承和创新”“更衣记中的奢华之色”“明代丝织品种和设计”的专题讲座。
而当晚的“汉服之夜”,是国丝汉服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
明代人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怎么过端午、迎中秋,宫廷封赏、士人婚礼、成年冠礼又有哪些讲究。今年的“汉服之夜”,以明代服饰为主题,分为“燕居”“往事”“仪礼”三个板块,几家汉服团队通过真人现场演绎,呈现了明代不同时期、不同场合服饰的特点和演变趋势。
台上是精美华服的走秀,台下也有很多观众穿着自己搭配的汉服,整个银瀚厅250张凳子全部坐满,不少没有抢到票的观众只好围站在后场。
现场,一位梳着单刀半翻髻、穿着坦领襦裙的年轻姑娘,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她叫郁翠子,专门请假从武汉赶来杭州参加活动。
郁翠子这一身行头,可谓盛装,服装、发型、配饰都是按照出土的唐代陶俑复原的,妆面也画了全套,花钿,斜红,面靥,花瓣唇,好像唐代侍女从画中走了出来。
“我对考古、对中华服饰都很感兴趣?!庇舸渥铀?,“汉服有它独特的美丽之处,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汉服代表了不同时代的人文审美?!?/p>
她的好朋友伊伊,穿着晚明形制的杏粉色立领纱衫,配上淡绿绣花马面裙,十分素雅。站在一起,一浓一淡,各具美感。
汉服爱好者成半个专家
国丝馆明年再约宋之雅韵
就跟郁翠子一样,很多汉服爱好者已经是半个历史专家,会自己摸索考据,穿哪个朝代的服饰,形制对不对,应该搭配什么样的发型、妆容、配饰。
“我今天穿的形制是对的,虽然面料现代了一点,”从合肥来的大一学生阿怪介绍,上衣是立领对襟琵琶袖,外面套了方领对襟披袄,马面裙上还系着一只小荷包。
穿了5年汉服的阿怪参加过很多线下活动。前几年,她也遇到过穿汉服被误认的情况,“会有人问你是不是穿的韩服,要么就被认为是在cosplay。很难过,我明明穿的是民族服饰,没有人认出来?!?/p>
但现在好多了,阿怪告诉钱报记者,“很多年轻人会向我来打听在穿着上有什么讲究,还说觉得好看,也想穿穿看。”她觉得穿汉服的人越来越多,知道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社会的包容性高了,自然而然也就传播了汉服文化。
头顶莲花冠、身穿黛蓝道袍的子鲤,是个男生,江西宜兴的汉服商家,也参加过不少大型的汉服活动,比如中华礼乐大会、西塘汉服文化周等。
在他看来,杭州举办的汉服活动跟文化和历史结合得更好,“传统和现代可以结合,但还是要先打好根基。很多人提倡汉服改良,连最基础的都没做好,改良有点过早了。这次国丝馆的活动就很好,尊重传统,很有内涵?!?/p>
赵丰馆长表示,“国丝汉服节”会持续办下去,2020年的“国丝汉服节”的主题为“宋之雅韵”。喜欢汉服的朋友们,可以准备起宋代服制,明年再约一波啦!
编辑:杨岚
关键词:汉服 国丝 同袍 活动 专家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