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汉服”拥趸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在浙江卫视6月27日晚播出的《中国梦想秀》上,一组表演者在舞台上穿着“汉服”进行了表演,并作了中国传统礼仪方面的展示介绍。身为梦想大使的周立波,在他们表演结束后发问:“(穿上汉服)晚上九点半以后走出去,会不会吓到人?”随后又进行了调侃:“你们是哪个洗浴中心的。”话一出口,周立波立刻遭到网友的质疑,要求他公开道歉。有“服装史研究专家”站出来说:“汉服是我们民族代表性的服装,历史文化深厚,周立波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这样评价汉服是不合适的,这反映出他对民族传统服装的不了解。”
我不大喜欢周立波主持的节目,包括他那个响当当的“一周秀”。他的台风我很看不惯,具体的还是不说了,免得因为不中听,他再让我来个公开道歉。但在“汉服”这个问题上,我倒是和他颇有共识,没他那么大胆而已。我不知道周立波对传统文化是何种态度,本人是非常热爱的,当然,热爱归热爱,与专家说的了解还不能画上等号。“汉服”的“历史文化深厚”毋庸置疑,但仅仅这样认为就失之于笼统,实际上从亚当和夏娃知道用无花果叶遮羞的那一刻开始,注定了世界上任何民族的服饰都具备“历史文化深厚”的一面,不独“汉服”为然。在我们的权威辞书中,并没有收入“汉服”这个词条,因而“汉服”拥趸也未尝不是盲人摸象。既曰传统,总该有所本吧?但我们在历史上经历了那么多的朝代,除了北魏、西魏、元、清等少数几个,时人的服饰大抵都可以称为“汉服”,今天该视何时的为正宗呢?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的沈从文先生,一度专门研究中国历代服饰,连文字带插图,出了厚厚的一大本。不要说历代了,即使在同一代,不同阶层的服饰也大不一样。官员与百姓自然泾渭分明,就是读书人与市井小民穿的也大不同。比如明朝刚开始的时候,读书人穿的衣服“无异胥吏”,朱元璋便“凡三易,其制始定”。他把这种衣服命名为“襕衫”,其用料和形制在《明会要》里有详细记载,“玉色绢为之,宽袖、皂绿、帛绦、软巾、垂带”云云。朱元璋还亲自试穿一回,然后“颁行天下”。就以明朝而言,倘若谈弘扬或振兴“汉服”的话,该以哪个阶层的为蓝本呢?
周立波的“会不会吓到人”自是一种调侃,吓到人肯定不会,“突兀”是一定的。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我们都知道他好洁成癖、拜石为兄,其实他还喜欢“冠服效唐人”,也就是明明生活在宋朝,偏要弄身唐朝的衣服穿上。这也可见,同是汉人政权的唐朝、宋朝,汉服也不一样。当然,李唐的民族成分也有胡人说,那是另话。说回米芾,他就是“所至人聚观之”,走到哪人们围观到哪。米芾有“米颠”之谓,如此穿戴被视为“癫”的一种也说不定。我估计,提倡“汉服”的人们大概是受到了“和服”“韩服”的影响??慈毡净蚝挠笆幼髌?,在现代许多隆重的场合都有传统服饰在飘动。但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传统服饰基本上一以贯之地传承到今天,《大长今》表现的是他们15世纪的事情,其中的服饰和今天仍然盛行的传统服饰并没什么两样。在我们则不然了,要对传统进行打捞、发掘。
所以,无论是人家的传统比较单一,还是我们的传统丰富多彩,弘扬或振兴“汉服”的话,首先在形制上得给出明确定位。另起炉灶重新设计的话,不仅与弘扬或振兴了不相涉还要贻笑大方,但如果任意截取历史上的某一个点便属于挂一漏万,却又恰恰是对被“漏”了的属于“万”的那部分的不够尊重。这些问题,恐怕是“汉服”拥趸们首要考虑的问题,弘扬或振兴是好事,但自己首先要进行深入了解。
编辑:水灵
关键词:汉服拥趸们 首要考虑的问题 汉服


英国鸣礼炮庆贺小王子诞生
史上首位虚拟球童诞生 患病小球迷实现梦想
土耳其5.1级地震已致39人受伤
3名中国游客在埃及北部车祸中遇难
雅典市出任“2018年世界图书之都”
马克龙展开访美行程
我国首次深??脊诺鞑榉⑾值谝桓鑫奈锉瓯?/ins>
多伦多市政广场降半旗悼念汽车撞人事件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