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1947年北大教授“加薪运动”:月薪四百万 不够吃饱饭?
近日,某零售平台推出了民国集市活动,不想却闹了大笑话。其宣传海报上称“穿越历史老集市,让物价回归1948”,引发了巨大“非议”,网友们纷纷表示,1948年可能是我国近代史上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年份之一。那么,历史上,民国那些年的真实物价究竟是如何呢?
1947年9月23日,胡适在日记中写道:
“北大开‘教授会’,到了教授约百人。我作了三个半钟头的主席,回家来心理颇悲观:这样的校长真不值得做!大家谈的,想的,都是吃饭!向达先生说的更使我生气。他说:我们今天愁的是明天的生活,那有工夫去想十年二十年的计划?十年二十年后,我们这些人都死完了!”
当胡适在日记中抱怨“这样的校长真不值得做”时,距其1946年9月就任北大校长,已经整整一年。实际上,自胡适主持北大以来,面临的经济困局一直都存在,且始终无法缓解,更无法彻底解决。此时的北大校长,其本职工作是首先要倾力为北大教员解决“吃饭问题”,而不是以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为中心,这当然是胡适始料未及的,又是他不得不要全力解决的难题。
北大教授公开信:
需要不冻死不挨饿的生活
抗战胜利之后的北大复校工作,千头万绪,在国内物资奇缺、物价飞涨的经济不景气状况之下,为争取复校经费及当局支持,为确保北大教师生活无虞、学生有课可上,胡适一直为之殚精竭虑、竭尽所能。他马不停蹄,飞赴南京、北平、上海、天津各地出席各种会议,周旋于上至政府当局、下至社会各界的交际圈中,已经忙得焦头烂额,寝食难安。
就在这百般忙碌之中,1947年8月26日,为筹备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而飞赴南京的胡适,根本料想不到,北大内部已经“后院”起火。
原来,包括与胡适私谊不错的王重民、俞平伯等数十名北大教授,联名发表了一封致北大校长的公开信,强烈要求尽快改善待遇,解决基本生活问题——“不冻死不挨饿的生活”。群情激愤,还要求尽快召开紧急会议,解决“已濒绝境”的北大教员生存问题。
这封公开信,写于1947年9月1日,次日即发表在了中国北方发行量最大,也是传阅量最广的都市主流媒体——天津《大公报》上。报刊部分原文如下:
“适之先生,前次朱骝先先生到本校来,先生曾力言起码工作设备的必要,要求政府注意。我们以教学为本职,很感谢先生能为我们的工作帮忙说话;但是我们固然需要起码的工作的设备,也需要起码的生活——不冻死不挨饿的生活,如其不然,有起码工作的设备而无起码工作的力量,还是无济于事。我们现在生活情形,先生想必知道,不仅知道,恐怕和我们正是同病相怜。我们一个月的收入不能维持半个月的生活,谈不到子女的教育费用,更谈不到应付即将到来的严冬,这是一种什么生活?最近调整待遇,简直是开玩笑,简直是使得斯文扫地。先生是我们的校长,也是我们的同情者,或者可以说是同病者,希望能为我们的生活,教育的前途及中国将来的命运再切实的仗义执言,力争改善,吃不饱,仅有起码的工作设备,我们力不从心,恐怕也难继续工作?!?/p>
北大教授月薪涨至百万,却“明涨实降”
北大教授的“吃饭问题”一经曝光,社会舆论大哗,各界声讨质疑之声,一浪高过一浪。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胡适四处奔走、多方斡旋之下,终于迎来了当局同意对北大教授普涨月薪的基本态度。为此,北大内部经研讨,提出了一套“加薪”方案。
在这个方案中,竟然可以保证相当一部分教授月薪涨至百万之数,可谓“惊天动地”。1947年9月28日,北平《世界日报》刊发了这一方案:
“以本年一月份公教人员实质所得为标准,现在应调整之数目,其计算方法:本年一月份待遇办法,係生活补助费十七万,薪金加成一千一百倍,而本年一月份物价指数为一一七四五七八倍(据北平联合征信所报告)。按此指数则(一)生活补助费为相当于二十五年之170000/1174578=14.17元,(二)加成数为相当于二十五年之1100/1174578=9.1%。为计算简单起见,暂定生活补助费为十五元,乘以物价指数,加成倍数为物价指数之1/10,依此标准,九月份之待遇可用八月份物价指数计算之。根据联合征信所之报告,北平八月份物价指数为五五四六七一七倍,故(一)生活补助费应为15X5546717X1/10=832007元(二)加成数应为5546717X1/10=554671.7倍,故可定为八十三万元。又薪金之五千五百倍,此数之全部购买能力,与一月份之十七万及一千一百倍数字相等,依此则月薪六百元之教授,可得830000+600X5500=4180000元,余可类推?!?/p>
应当说,这一套“加薪”方案看起来有些复杂,并不是简单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之类的金额汇总式方案,而是加入了当时恶性通货膨胀之下特有的物价指数体系,且以抗战之前的物价水平为基准,用“浮动倍率”方式经过测算方才得出的。方案中所谓“月薪六百元之教授,可得830000+600X5500=4180000元,余可类推”,乃是指战前月薪为六百元银圆,或月薪为六百元法币(法币未贬值前,法币与银圆1:1等值兑换)的北大教授,通过这套方案测算,至1947年时应当将月薪提升至四百余万元法币,方才有可能与战前的薪酬实际购买力基本持平。
事实上,北大教授们这种心急火燎的“加薪”呼声,以及当时这种人人自危、人心惶惶的时局,从《世界日报》这些报道所在版面上,每天都开辟的“经济天地”栏目就可以清楚地感受得到。当时的美元对法币汇率为1:44000,这还是有利可图的收购价,售出则为1:45400。而战前发行的任何种类的银圆,此时都是“硬通货”,一块银圆就可以兑换法币21200元。其余的食品物资,如面粉、大米、猪肉、油、白糖等,以及生活必需的煤块价格也每天都有变化,足见当时物资匮乏与货币贬值之巨。
按照北大教授们的核算办法,每月底薪为六百元(以战前银圆或未贬值法币计价)的教授,在1947年9月应得月薪法币数额为4180000元。依此推算,北大教授们所要求的薪酬数额,战前与战后币值的比率约为1:7000;这一比值,比之《世界日报》上公布的银圆与法币兑换比率1:21200,还有相当差距,这二者之比值约为1:3。
换句话说,北大教授们的“加薪”方案所要求的核算方法并不过分,在保持实际购买力的前提下,他们愿意将战前币值的薪酬实值调低至三分之一即可,也算是与政府当局共赴国难、共克时艰了。此刻,他们急切地要求“加薪”,实在是生活所迫,逼于无奈之举;即使这一“加薪”方案顺利实现,且拿到手上的法币在一个月内也不贬值的话,他们实际上也蒙受着不小的经济损失,战前月薪六百元的教授,满打满算也不过拿到了战前币值二百元的月薪。
“浮动倍率”的加薪方案注定是一纸空文
此刻,国民党政府的金融体系已离崩盘不远,北大教授设计的“浮动倍率”再怎么精确,也无法赶得上货币贬值的速度了。即使当局于1947年9月底就采纳并批准了北大的“加薪”方案,并火速于10月就执行并实施这一方案,北大教授们也会再一次被物价指数惊得目瞪口呆,大呼上当。
就拿顾颉刚恰恰于北大“加薪”方案公布当天,1947年9月28日的一则日记来比照,就会知道“浮动倍率”的加薪方案注定也将是一纸空文了。这一天,顾在日记中写道:“理一次发,两万元矣,实四毛也。”此刻,理一次发的价格已为法币20000元,实为战前币值0.4元,二者比率已达1:50000!如此看来,递交当局的“加薪”方案,已毫无实际意义;如果照此实施,战前月薪六百元的北大教授,1947年10月“加薪”之后实得月薪币值顶多只有八十元左右了。
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增发速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至今堪称“空前绝后”。当时,不光北大教授们对此难以想象,北大校长胡适也只能是竹篮打水白忙活;与此同时,全国民众都无一例外地全部卷入这场金融巨骗与疯狂劫难之中。
据载,1945年8月抗战结束时,法币的发行额是5569亿元,比1937年6月的14.1亿元增加了392倍,增加幅度已不小,但这还只是疯狂的开端。1945年底,法币发行量已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10319亿元,与8月相比,几乎翻了一番;1946年底更增至37261亿元,比上年底增加了2.6倍;1947年12月高达331885亿元,在1946年的基础上又增加近8倍;1948年8月21日,竟高达6636946亿元之巨,短短的8个月里增加了19倍,如此一来,“币值已贬到不及它本身纸价及印刷费的价值”。于是当局孤注一掷,发行新的通货金圆券来取代法币,1948年8月19日付诸实施,以1∶300万的比例收兑无限膨胀了的法币。
就在国民党政府即将发行金圆券前10天,1948年8月9日,正在休假的向达又向胡适致信,再次表达了对北大教授们、师生们“吃饭”问题的严重关注,并在“浮动倍率”加薪办法已无现实可行性的前提下,提出应让曾经向学校贷款度日的教授们暂?;勾?,并力争要每月发放三次薪水的建议。
对于向达的建言,胡适有无回信,目前尚无可查证,其实也并不重要了。有心重振北大的胡适,早已无力回天;岂止一个北大复校后的“烂摊子”,国内整个皆是经济崩盘之下的“烂摊子”了——这是后世读者都可以心知肚明的。1948年12月15日下午3时许,胡适在北平南苑机场登机,直飞南京而去。他的日记再次中断15日,1949年元旦,他在日记中称自己是“逃兵”,是“难民”。
“这样的校长真不值得做”——北大校长,胡适咬牙坚持做了两年之后,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过北平与北大,而是辗转于美国与台湾两地,直到1962年逝世。或许,一向以处理文教界实务见长的胡适,至死也会对这桩无法操办的“北大加薪案”,以及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的北大教员经济困局,感到无边的惶惑与莫名的失落吧。
供图/肖伊绯
编辑:杨岚
关键词:北大 教授 月薪 法币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