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大观河开凿于明代 造就十八甫一带商业繁华
亲爱的读者,这个题目会不会让你有点摸不着头脑?“只听说过大观园,没听说过大观河?!薄笆烁铣乔淦鹄春苡形兜?,跟大观河有什么关系?”其实,关系可大着呢,没有这条已经消失了的河流,我们钟爱的西关风情或许会减少不少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月华
溯源
西关十八甫 全是亲水“平台”
前一阵我们讲西濠涌故事的时候,讲到西濠涌是自第一津起,沿着第二甫、第三甫……直到第八甫,然后往南流入珠江。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官方拆城修路,第二甫到第八甫修成了今天的光复中路,这些地名消失在时间的河流里了,只有“六甫水脚”“八甫水脚”还藏着这条千年护城河记忆的蛛丝马迹。
有意思的是,第二甫到第八甫的地名虽然消失,但第十甫路、十一甫路、十三甫路、十五甫正街、十六甫大街、十八甫路等地名在百度地图上可都是妥妥能搜到的。此外,如今的上九路、下九路,其实在旧日的历史地图也被标注成了上九甫、下九甫,同样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城市开发热”中修成了马路,这才改了名字。
之前我们说过,关于“甫”这个字的来源,学界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说,“甫”是古越语中留传下来的发音,有“村庄”的意思;有的说,“甫”是“铺”的简写,“十八甫”;还有人说,“甫”其实是“埗”的谐音,即埗头(码头)的意思。不过,多数人还是赞同“甫”就是“埗”的意思?;谎灾?,诸“甫”之出现,与水有莫大关联。
这一下,问题就来了,如今消失了的二甫、三甫直到八甫,与守卫了广州千年的护城河西濠涌息息相关,那么,上九甫、下九甫、第十甫、十一甫直到十八甫,它们又曾与哪条河流相亲相爱呢?在百度地图上,你肯定是找不到的,因为它早就湮没,变成繁华街巷了。咱们还得一头扎进故纸堆,慢慢搜罗与还原。
走向
东接西濠涌 汇入珠江水
这条已经消失了的河涌,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大观河”。记得《红楼梦》里贾元春给省亲花园提名的时候,写了一句诗“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大观园之美好,让人念兹在兹?!按蠊酆印钡牡妹隙ú皇谴印逗炻ッ巍防锏玫降牧楦?,因为它的出现,比《红楼梦》早得多。不过,从这个名字也可以看出,开凿者对自己的作品相当满意。
据史料记载,大观河故道起点在今大德路与人民中路交界以南,一路向西,至光雅里转南,到今十八甫路至和平路口,再折西而行,至今丛桂路北转直上,汇入珠江。不知道你有没有耐心读完这段文字,反正我是趴在地图上看了半天,才大概弄清了它的走向。老实讲,我在西关老城区逛的时候,哪里的小吃味道好,心里真是门儿清,但自己到底是在哪一个“甫”,从来都是蒙查查,本来嘛,诸“甫”多是从“?!崩锍こ隼吹?,又或偎依着西濠涌,或与大观河相邻相挨,大观河的流向曲曲折折,像我这样的“路痴”弄不明白状况,也情有可原啦。
趴在百度地图上,还原大观河的旧模样,多少有点困难,但假如我们回到明代的广州城,站在越秀山上往下俯瞰城区,就容易很多了。但见在今人民路一线,城墙巍峨,西濠涌在城墙外一路往南,太平门外(位于今人民南路),一座古桥横跨西濠涌,桥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桥畔,一条宽约30米的河流从西濠涌“分出”,蜿蜒向西,曲曲折折,直至汇入珠江。
你问我为啥能看得这么清楚,嘿,西关的商业大开发是从清代中期渐渐开始的,明代的西关,虽已有商贾聚集的迹象,总体还是保持着“莲塘处处”的田园风光。所谓“泮塘”之名,本就是从“半塘”演化而来,可见老西关旧时河涌、池塘之多。在越秀山上登高望远,当然可以把大观河的俏模样尽收眼底。
繁华
诸“甫”林立两岸 小桥流水人家
从清代中期开始,大观河两岸渐渐热闹了起来。其实,在诸“甫”中,上九甫、下九甫可以说是资格最老的,我们都知道,达摩来华,就是在今天下九路的绣衣坊码头登岸,故而有了“西来初地”的故事;我们不知道的是,当时紧邻珠江的绣衣坊其实是广州最早的“蕃坊”,许多来自南亚的商人自发聚居于此,做进出口的大买卖,达摩祖师自己也是搭乘远洋商船来到广州的。下九路再往前走一点,就是第十甫路,宋朝时,这里毗邻珠江,故而建了一座南海神庙,香火还挺盛,连著名诗人杨万里都曾到此一游。其余诸“甫”从“?!崩锍こ隼矗⒔ソケ渖矸被桃登睦?,就要晚很多啦,而且跟大观河息息相关。
像我这样的路痴,今天在十八甫一带逛逛停停,很容易迷路;如果穿越回清代,反倒没那么容易犯迷糊。因为上九甫、下九甫、第十甫到十四甫在大观河北岸,十五甫、十八甫则在大观河南岸。河上有大观桥、德兴桥、志喜桥、永宁桥……这些古桥的名字读来琅琅上口,又特别讲“意头”。信步走上一座古桥,欣赏两岸的茶楼酒肆、和富商大贾的一座座精致园林,再看看河上来来往往的货船,听听画舫里传出来的管弦之声,真有点“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意境。
与玉带濠的命运一样,大观河成就了诸“甫”的繁华,可商业的繁荣又难免使人“与水争地”。晚清年间,大观河日渐淤塞,河面大大收窄。1921年后,官方大修马路,河道货运功能渐成鸡肋,“小桥流水”的风景很快就成了“明日黄花”,风光不再。20世纪50年代,全河改为渠箱,大观河“藏于”地下,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本文参考了《水润花城 千年水城史话》《荔湾风采》《越秀史稿》等资料。)
编辑:杨岚
关键词:大观 繁华 濠涌 明代 商业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