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北大清华抢状元 教师:在优秀学生眼中都是备胎
原标题:北大清华抢状元 教师:在优秀学生眼中都是备胎
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大学,高考放榜后,谁招到了更多的状元历来是关注的焦点。两天前,北大清华四川招生组在微博爆发火药味极重的“舌战”,互相撕破脸皮,斥责对方在招生中造谣、欺骗、金钱收买等行为。其实,这次“口水战”只是北大清华“抢人大战”的一个缩影,两校的争抢由来已久。
抢夺状元愈演愈烈北大清华使出浑身解数
每年高考季,北大清华争取甚至抢夺高分生源尤其是状元的消息就会不断传出。今年,这一“抢夺”升级得更为白热化。6月28日上午,实名认证的“北京大学四川招生组”和“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在微博“掐架”,互斥对方采取欺骗考生、金钱利诱等不当方式争抢生源,并称对方散布谣言、骚扰本校报考者,引发广泛关注。当天中午,双方已将相关微博删除。对于此事,两校校方均表示,对于个别招生人员的不当行为应予以严厉禁止,希望继续给考生提供高质量的招生咨询服务,帮助考生选择最适合的大学。
其实,两校战火由来已久,有知情人士称,每年高考后从拿到新鲜出炉的高考排名那一刻,两校的战火就拉开序幕。各校为了抢夺状元、高分考生简直是使出浑身解数。有媒体总结称,两校抢夺的怪象有很多,包括“提前报喜,派专人贴身跟踪”、“当面互掐,为抢到谈话优先权不惜争吵出手”、“暗中互黑,冒充对手劝考生挑换学校”、“利诱考生,优惠条件不断加码”、“分数至上,不管考生怎么样只看分数够不够高”等。
早在2013年,北大就曾向记者表示,在高考志愿填报咨询阶段,北大明确拒绝了少数企图向北大索要巨额奖学金、进行讨价还价的所谓“状元”,用实际行动切实坚守教育工作者的良知、责任和诚信,使教育回归本质。但是,从双方“交火”的状态来看,真实情况似乎迷雾重重。
往年情况暂且不论,抢人大战在今年有愈演愈烈之势。除了微博“骂战”之外,记者发现,往年出分后,面对媒体的采访,北京的文理科状元都会明确表态,自己的目标院校是北大还是清华,或者有其他打算。但是,在今年的状元采访中,情况却完全不同,状元对自己的去向讳莫如深,完全没有端倪可循。在6月23日出分当天,北京理科状元刘智昕面对记者的追问就表示,北大方面的老师已经联系过自己,但具体如何填报志愿还需要和父母再商量。刘智昕的妈妈和记者聊天时透露,出分后知道女儿得了理科状元,他们单位同事建立的微信群名称就改成了“北大状元妈在我们这里”。同样,文科状元蔡雨玹接受采访时,几名清华大学招办的老师就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提前“接触”。此外,理科状元刘智昕到媒体接受专访时透露,出分后北大清华的招办老师都纷纷联系她,清华大学四位招生老师还一路追到媒体的办公室,希望她能够报考清华。有网友调侃称,北大清华这阵势,简直就是“ 抓 状元”。
港校风光不再北清仍是首选
作为中国两所顶尖一流大学,如此公开撕破脸皮,让人们不禁想问:何至于此呢?
有教育界人士称,北大清华的抢人大战最初的导火线是港校的刺激。
自2005年以来,香港、澳门高校陆续进入中国大陆招生,发起猛烈攻势集体挑战北大、清华的“霸主地位”,以状元为代表的高校优质生源争夺大战由此展开。尤其是香港的高校,为了吸引内地优秀高考生报考,更是开出了高达六七十万港元的巨额奖学金。有业内人士称,港校的到来打破了状元们必进北大清华的“生态圈”,在有第三方竞争的情况下,北大清华的争夺也日渐升级。
2005年,来自人大附中的理科第一名陈秀野,意外地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生化专业就读,而放弃了此前报考的清华大学生物专业,成为近年来“弃清华选港校”的第一人。自此,“狂揽数十状元,港校吃香”、“状元弃北大清华选港校”等新闻就开始占据招生季的头条。
为了应对港校的压力,北大清华也开始在奖学金、专业等方面向考生伸出橄榄枝,比如“状元奖学金”的年年走高,承诺100%满足状元及高分考生专业志愿等。自2003年开始试点进行的高校自主招生也成了北大清华提前锁定高三尖子生群体、提前“掐尖儿”的手段之一。
经过近10年的争夺,北大清华与港校逐渐“打成平手”。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科技和教育的飞速发展,北大清华等大陆高校的国际化程度与港台高校差距越来越小。而且,北大清华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威望,也是中国社会各界最为认可的顶尖大学;与港校相比,选择在北大清华就读,将来的职业发展前景更好。
从2013年起,当初最热衷港校的广东状元也开始抛弃港校,纷纷“回归”选择内地名校。2013年10月,辽宁省2013年文科状元刘丁宁,放弃72万元全额奖学金,从香港大学退学,回乡复读报考北大,更是让舆论哗然。2014年,港校在广东地区甚至没有录到一个状元。
有机构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的9年里,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在内的港校用于争夺状元等优质生源的奖学金总额达到5000万元,但9年来只录取了71名省级状元,不足一成。虽然台湾和澳门等地区高校也开出高额奖学金,但迄今为止,尚未赢得任何大陆高考状元的青睐,没有实现招收大陆高考状元的零突破。
“刘丁宁”等省级状元们的回归预示着港校热开始大幅度降温,也间接标志着港澳台高校抢夺大陆高分尖子生的金元政策走向失败。
优质生源“用脚投票”选择世界名校
在北大清华疲于应对港校竞争之际,真正的狼已经来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一流大学也加入到了优质生源的争夺当中,优质生源的流失已成既成事实。形势有多严峻,从高考报名人数的下降可见一斑。去年,按照教育专家的统计,全国弃考族达100万人,弃考的人数中,约两成选择出国留学。今年这一数据有增无减。
这些年,出国留学机构大热,留学低龄化趋势加剧,越来越多家长选择在中学,甚至小学、幼儿园,就让孩子到国外接受教育。出国留学已经不再是高考落榜的无奈之举,而是主动选择的提前规划。在北大清华还为了抢几个状元争得面红耳赤、面子尽失的时候,“尖子生”们已经用脚投票,抛弃了北大清华,早早地盯上了世界一流大学。
今年,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应届毕业生共169人,其中163人赴美,6人赴其他国家。据学校升学指导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5月20日已有161人被美国前50名大学录取,占比99%。多项录取结果创历史新高,其中普林斯顿大学录取1人,耶鲁大学录取2人,其中25人被美国前10名大学录取。
今年,北京四中国际班毕业生共153人,其中10%去了美国排名前10的大学,25%去了美国排名前20的大学,85%去了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录取的学校包括哈佛、布朗大学、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名校。除了国际班之外,普通班也有十几名同学选择了出国。与去年相比,四中今年出国留学的人数增加了近一倍。
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今年共有190多人出国,在申请美国大学的学生中,70%以上进入美国排名前50(含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的大学;在申请英国、加拿大的大学的学生中,100%进入排名前20的大学?;褂醒话拇罄窍つ岽笱?、德国雅各布大学、耶鲁新加坡国立学院以及录取率极低的密涅瓦大学(Minerva)录取。
如果说公立校的国际班不能绝对说明问题,可以再看一下来自留学机构的数据。今年,前途出国留学在录取季共收到了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超过1万份录取通知书。其中,奖学金金额高达约2亿人民币。其中,被美国排名前30名大学录取的近800人,其中哈佛7人、耶鲁87人、斯坦福5人、哥伦比亚大学74人、宾夕法尼亚大学35人、康奈尔34人……就本科而言,被美国前100名大学录取的共有1967人,其中,哈佛1人、耶鲁2人、哥伦比亚大学1人。
这还只是一家留学中介的数据。
某知名中学老师告诉记者,在他们的学生眼中,北大清华都是“备胎”,真正优秀的学生瞄准的都是世界级的名校。“北大清华在全世界排多少名?”这位老师坦言,北大清华的争抢从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优秀生源流失后,这两所国内顶尖大学面临着巨大的生源压力。但是,继续为了抢夺高分考生闹得面红耳赤,只能加剧优质生源的流失。“一所大学如果没有情怀,没有底线,如何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这位老师说。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北大清华抢状元 备胎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