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谭英双:信息技术为产业转型升级添薪续力
作者: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大学分中心 谭英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迫切需要信息技术添薪续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新模式、新路径。
信息技术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传统产业生产经营方式,以较低成本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延伸价值链,推动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标准创新、组织和营销方式创新提供了新动能,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新平台。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但一些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一些关键设备依然依赖进口。更好发挥信息技术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作用,应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实现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自主可控;鼓励协同创新,引导企业加强产业链深度合作,协同推进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
信息技术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模式。传统的企业生产经营,相关决策更多依靠企业管理者的经验、直觉和魄力。信息技术正在改变这种状态,使企业不仅可以精准掌握当前的市场需求,还可以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向;不仅可以小批量生产,还可以做到私人定制。信息技术有利于实现要素互联互通和系统集成、资源优化整合和高效配置、生产经营决策精准高效;可以建立联通高效的合作平台和智能终端,大大简化信息传递过程,使产业结构更加扁平化、产品种类更加多样化、管理服务更加智能化。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产业发展新模式,需要重新定义地理边界、产业边界、商业逻辑和商业模式,加强预测监测,注重生产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低消耗的产品;建立开放共享平台,强化数字资源深度挖掘,实现跨层级、跨部门的数字资源整合,打造共建共享的数据生态。
信息技术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路径。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产业链进行改造,可以实现精准感知、在线处理、智能决策和科学管理,有助于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为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提供更加精细、高效的路径,推进技术集成与商业模式创新,打造智能产业集群。为此,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建设智能园区、数字工厂、数字车间等,促进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着力培育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同时,聚焦行政管理、民生服务、公共产品等,促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让人民群众拥抱智能时代、参与智慧经济、共享智慧生活,从而为产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环境。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产业 信息技术 转型 升级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在京闭幕
泰国大选350席分区议席中为泰党暂获多数议席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准备就绪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