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理性看待结婚率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数据,从2013年开始,我国结婚率逐年下降。2013年全国结婚率为9.9‰,2014年降低为9.6‰,2015年为9‰,2016年降到8.3‰,2017年再降到7.7‰,2018年中国结婚率只有7.2‰,创下2013年以来新低。
我国结婚率下降,并非是一个新近出现的势头,而是人口变化的合理结果。首先,适龄的结婚人群变少了。举个例子,我国1987年人口出生率为23.33‰,1996年人口出生率为16.98‰,2010年出生率是11.9‰。当年的出生率下降也许并没有什么,但作用在社会人口结构变化上,就是今天的结婚人群变少了??悸堑轿夜改昀闯錾实淖叩?,这一结果也会反映在几十年后的结婚率上。另一方面,结婚率的分母是全部人口,随着社会经济进步,老龄化人群越来越多,也会相应挤压适婚人群的占比。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都表明,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生育率走低、结婚率走低、老龄化走高都是正常的人口发展规律。
结婚率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化。首先是城市化过程中,人们主动结婚的意愿降低了。随着受教育程度增长,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女性的权利意识普遍增长,部分适婚年龄人群开始更加追求实现自我价值,许多人追求“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主义”,宁可错过也不愿意将就。其次,城市化也带来了被动挤压效应,许多人感觉到工作压力大、购房压力大、生育压力大,由此婚姻多了些家庭和经济的考量,这就会加大磨合协商时间,从而延长了年轻人的平均婚龄。城市化发展程度越高,结婚率就会越低,这从地区数据差异中可以得到印证。结婚率最高的几个地区是西藏、青海等,北上广深等城市相对较低。
结婚率下降虽然具有合理的原因,但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带有一定的风险。结婚率下降,最直接体现的就是出生率下降,劳动力要素的供给在未来会呈现下降趋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要素的短缺将制约中国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同时,大城市具有的“虹吸效应”,会对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形成“挤出”结果,使得部分地区经济发展受到挑战。此外,对于年轻人而言,结婚往往意味着一对夫妻养四个老人,压力也不算小。现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吸引高端人才,国内部分省市间发起“抢人大战”,大都是为了给经济发展贮藏潜力。对一些人口净流出的地区而言,应该具备相应的?;馐丁?/p>
综合来看,结婚率降低其实是一个正常现象,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加快,婚姻不再是唯一的选择,社会应该包容这种现象。不过,从提高生育率的角度看,还是要拿出办法来促进年轻人结婚、生育。无论是前几年全面放开二孩,还是不久前在个税改革中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我们均能看到政策在这方面的努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提出充分保障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在我看来也是一个不错的建议。现在年轻人普遍“晚婚晚育”,有些观念性的因素或难更改,但是主动消除一些政策性或经济性障碍,未尝不会没有效果。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结婚 下降 理性 看待 人口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美国纽交所“换装”迎接李维斯上市
江苏盐城化工厂爆炸已救出31人
圆月
纳米比亚举行独立日庆典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山东:春雨润花
当中国京剧遇上意大利歌剧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