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无创DNA产前检测期待“大显身手”
3月5日凌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自然》期刊《医学遗传学》发表了我国学者完成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为一项扩展性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NIPTPlus)覆盖更多染色体异常疾病找到了强有力的证据;有望在产前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中,促进扩展性胎儿游离DNA(cfDNA)检测的临床应用,使更多染色体异常疾病的产前筛查成为现实。这一研究成果很快得到全球同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引发了各界对无创DNA产前检测的重视和期望。
出生缺陷防治——产前筛查是一道重要“关卡”
2012年原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指出,我国的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接近;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病例总数庞大,达到约90万例,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和出生人口素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中心、中国遗传医学中心主任邬玲仟教授表示,出生缺陷病种繁多,目前已知的有8000种~10000种,主要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两者相互作用引发。
目前,出生缺陷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婴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这一趋势在我国也逐渐显现;出生缺陷也是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因治疗、残疾或死亡导致的疾病负担巨大。根据2003年的资料测算,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唐氏综合征生命周期的总经济负担超过100亿元,新发先天性心脏病生命周期的总经济负担超过126亿元。
邬玲仟教授表示,严重遗传病是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其新生儿发病率约为2%,主要由染色体异常综合征(发病率约为1.6%)和严重单基因病(发病率约为0.4%)组成。染色体异常综合征又分为常染色体非整倍体综合征、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综合征、染色体片段缺失/重复综合征、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载有遗传信息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的完整性对于任何生物来说都极为重要,染色体既不能多也不能少,仅仅某条染色体的一小部分出现异常就可能导致致命的后果。唐氏综合征就是人类21号染色体由正常的一对变为3条而导致一种遗传疾病,也称21-三体综合征。携带这种染色体异常的患儿,有明显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和多发畸形等,是最为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出生缺陷性疾病。我国唐氏综合征发生率约为14.7/万,每年新增2.3万~2.5万例。
邬玲仟教授表示,针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产前筛查技术,主要包括血清学唐氏筛查、无创DNA产前检测、超声筛查3种。由于对医生的操作技术具有很高要求,仅有少数大型三甲医院能够开展针对颈后透明带等进行的超声筛查,因此前两种技术成为我国主要的筛查手段。
染色体异常筛查——DNA检测更接近疾病本质
血清学唐筛是一种通过检测孕妇血清中的疾病相关蛋白浓度,并结合孕妇的体重、年龄和采血时孕周等因素,计算该孕妇生出先天缺陷胎儿的危险系数的检测方法,主要的筛查缺陷包括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畸形。
血清学唐筛的高风险孕妇,需根据孕周大小选择绒穿、羊穿、脐穿等穿刺操作,进行最终的产前诊断。邬玲仟教授表示,尽管血清学唐筛是目前最主要的筛查手段,但中孕期三联血清学筛查的检出率仅在70%左右,且有高于5%的假阳性率,让这一技术存在明显的不足。
结合我国14.7/万的唐氏综合征发生率,通俗地解释一下前述两个数字:在1万名接受血清学唐筛的孕妇中,会有大约500名孕妇被告知为高风险,但接受穿刺诊断后,最终确诊的真正唐氏儿只有9~10人;约98%高风险孕妇接受了不必要的穿刺,承受了一定的宫内感染和流产风险。此外,在筛查低风险、未接受穿刺诊断的孕妇中,有4~6名唐氏儿被漏诊。血清学唐筛技术的局限性,决定了每10个唐氏儿中有3~4个会被漏诊。
鉴于血清学唐筛并不理想的检出率和阳性预测值,针对唐氏综合征的筛查,寻找一项更加精准的产前筛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应运而生。NIPT技术是基于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平台,通过对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的检测,发现来自21、18、13号染色体的游离胎儿DNA片段含量的改变,进行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预测。
2012年,原卫生部全国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就该技术进行了论证,认为NIPT是一种近于诊断水平的产前筛查新技术。有专家表示,NIPT可以准确锁定靶向疾病的遗传学病因,虽与血清学唐筛一样,均取孕妇外周血血样进行检测,但其在检出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势,21-三体异常的检出率可达98%~99%,而假阳性率仅为0.2%。这意味着,在1万名接受NIPT检测的孕妇中,仅有1~2名孕妇需要接受不必要的穿刺诊断;在具有更高检测准确性的同时,NIPT大大减少了由于侵入性产前诊断操作带来的手术风险,完全可以取代传统血清学唐筛。
据初步估算,NIPT进入我国市场以来,已为近1000万名孕妇提供了检测服务,检出了数万名三体综合征患儿。尽管其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但与传统血清学唐筛相比,服务数量仍远远不足,经济因素成为其推广受阻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开展孕中期唐筛三联法的收费一般在200元左右,而且已基本在各地纳入财政补助或医保报销,个人实际负担金额更低;而NIPT最初的收费标准普遍在2000元以上,且没有相关财政补助或医保报销政策,但这一状况应该得到改变。邬玲仟教授曾针对两种检测技术,牵头开展了一项卫生经济学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综合考虑因假阳性带来的不必要穿刺诊断、漏诊带来的唐氏儿诊疗照护带来的资源消耗等因素,只要例均收费控制在1620元以内,开展NIPT的社会经济成本就会低于血清学唐筛,可以带来更高的社会收益。目前,绝大多数地方的收费标准已经低于这一费用临界点,广东省深圳市已将NIPT纳入医保报销。
贡献中国智慧——染色体异常筛查再解世界难题
事实上,导致唐氏综合征的21-三体只是产前诊断发现的全部染色体异常中的一部分,甚至21、18、13三大染色体三体的占比也仅为1/4左右;其他的染色体异常问题同样可导致严重的出生缺陷,需要在产前筛查和诊断中予以高度重视。
比如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MMS)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先天性畸形、器官功能障碍、生长发育迟缓、智力残疾、自闭症等。目前,已被发现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有300余种,综合发病率远高于唐氏综合征的发病率;而且MMS大多为新发突变,其发生与孕妇年龄无关,常规产前检测技术难以发现,将NIPT检测范围扩展至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也是临床的迫切需求。
专家表示,国际上对检测MMS的探索从未停止。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院所、临床机构和检测企业等已开展大量研究,但对以DiGeorge综合征为代表的MMS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均不理想,无法达到临床一线应用的条件。直至不久前,本文开始所述的这项中国研究结果的发表,让人们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该研究由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中心、湖南家辉遗传专科医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联合我国一家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贝瑞基因共同完成。该研究招募了94085名自然受孕的检测者,通过无创胎儿游离DNA检测并行筛查非整倍体综合征、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结果显示,在成本较低的低测序深度的基础上,通过拓展性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NIPT-Plus),不仅保持了非整倍体的高阳性预测值,而且对全基因组MMS也获得了理想的阳性预测值,其中最常见的DiGeorge综合征的阳性预测值达93%,远超同期国际同类技术水平。
“NIPT技术亟待升级应用,但在推广至临床应用必须有过硬的临床研究数据支持,我们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肯定?!壁崆淌诒硎?,该领域的国际同行认为这一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近10万人的大样本人群跟踪随访为NIPT-Plus作为临床一线筛查技术提供了有力证据,为相关临床指南的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贝瑞基因公司首席信息官于福利博士表示,染色体片段缺失/重复和MMS的致病性CNVs一般只有几兆至几十兆碱基,片段较小;二代测序技术噪音较大,检测基因拷贝数变异很难;孕妇外周血中胎儿DNA含量分布峰值较低、信号微弱等,都是NIPT技术应用于MMS检测的技术难点。贝瑞基因利用PCR-free专利技术实现了较好的降噪效果,新的生物信息算法极大优于其他算法,加之临床团队和研发团队紧密配合促进技术迭代,共同促成了此次技术和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邬玲仟教授表示,未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NIPT及NIPT-Plus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还需要加强教育宣传工作,让百姓和医务人员都能意识到NIPT筛查的重要意义;还要加强产前诊断中心的服务能力建设,NIPT-Plus技术将覆盖众多的染色体异常疾病,要提高医务人员对这些疾病筛查的辨识能力;同时要严格筛查技术开展的质量控制和规范管理?!癗IPT-Plus技术相关研究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了国家提倡的产、学、研一体化,非常有利于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最终造福老百姓?!?/p>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检测 染色体 技术 综合征 筛查


英国正式向欧盟提出推迟“脱欧”
埃及阿斯旺的旅游市场
伊斯坦布尔:春回大地百花开
都柏林庆祝圣帕特里克节
春茶采摘正当时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上??狗腔?、行人交通违法攻坚整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