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温州孵化生长因子药物
壁虎尾部可以再生,是因为有细胞生长因子调节。人类新生儿发生唇腭裂,是因为细胞生长因子的某种受体存在缺陷。作为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细胞生长因子是生物药物研发的重要切入点。近30年来,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教授带领科研团队潜心于此。他们完成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创新,在国际上首次将成人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开发为临床药物,为我国开发具有自主国际知识产权的重组蛋白药物提供了坚实基础。日前,该团队的项目《我国原创细胞生长因子类蛋白药物关键技术突破、理论创新及产业化》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做细、做深、做透
坚持不懈终见“森林”
20世纪90年代初期,李校堃师从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林剑教授,开始细胞生长因子研究。起步阶段非常艰难,当时对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不多,学术观点也存在争议。
李校堃告诉记者,细胞生长因子最初是外国学者在牛脑垂体中发现的。但从牛脑中提取这种物质产量非常有限,100头牛的提取量仅够几位患者使用。针对这一问题,李校堃团队尝试把这种蛋白的基因转到大肠杆菌上,成功借助大肠杆菌快速繁殖的特点,极大提高了细胞生长因子产量,从而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此后,研究团队新进展不断。他们发现,细胞生长因子对人类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皮肤组织等都具有调控作用,与睡眠、情绪、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都有密切关系。为此,该团队花了10年时间,挖掘新机制、新靶点,丰富制剂类型、拓展适应证范围,帮助无数糖尿病足患者减少了慢性溃疡导致的截肢、致盲。
要把细胞生长因子做成老百姓能用的药物,是研究团队始终坚持的目标。他们在过程工艺优化、新型蛋白制剂开发、长效修饰工艺建立、适应证范围拓展、新机制和新功能发现等方面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自1992年至今,该团队相继开发出3个国家一类新药、1个植入型三类医疗器械。目前,他们研发的系列产品应用在全国5500家医院,临床用药人次达到6800万。更重要的是,这些药物由我国率先研发,极大地降低了价格,是美国、日本同类药物价格的1/10左右。
“从基础理论突破到转化成药物创新成果,每个环节都要试验,漫长的重复性工作要耐得住寂寞。同时要找到特色,付出努力,做细、做深、做透?!崩钚医栌眯蜗蟮谋扔鹘樯芰送哦蛹岢值目蒲芯?,“就是要把不起眼的事物做到极致,要让‘咸鱼翻身、火腿走路’”。
创新、协同、共享
多学科团队共促转化
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是非常艰难的过程,建立密切的协同关系非常重要?!安а行?,校企医整合”是李校堃的成功法宝。
“完整的、互相协助的团队才能实现创新、协同、共享?!崩钚医樯?,就团队自身来说,成员来自全国各地,知识结构越丰富越能够互相启发、彼此借鉴。从行业的角度看,温州医科大学不仅与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密切配合,更与各大医院保持着紧密联系。
“临床上什么样的药物剂型最稀缺,哪些是治疗的关键点,药物怎么用效果最好,这些宝贵经验只有医生知道。”李校堃说,教学、科研、产业,每个环节都要有成果转化的理念。
医学院要注意研究论文与产品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基础研究在设置研究方向时就要考虑研究内容能不能变成产品;同时要协助企业完成临床转化,告诉企业临床最新进展等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成果转化的机制。
目前,温州医科大学已成立了成果转化管理部门,还设立成果转化为主的教授位置,专职负责与企业合作及科研成果孵化产品。此外,研究专利拍卖收入的30%也可用于未来的成果转化。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生长因子 药物 团队 细胞 研究


埃及阿斯旺的旅游市场
伊斯坦布尔:春回大地百花开
都柏林庆祝圣帕特里克节
春茶采摘正当时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上海开展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攻坚整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