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西夏时期的陆上丝绸之路
唐末五代以来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转型时期,“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丝路盛况不复存在。这种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与西夏的崛起有一定关系。西夏王朝在公元十一世纪初攻取河西走廊,占据丝绸之路主动脉,这对陆上丝路贸易及西北地区交通状况产生了强烈影响。对此,学界存在较大分歧:一种观点认为西夏崛起严重阻滞了陆上丝路交通,甚至认为陆上丝绸之路基本中断;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西夏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畅通,西夏之于丝路贸易并无大碍。实际上,这两种观点都不能很好归结这一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基本特点,应当看到其中的复杂因素。如何正确理解西夏时期在中西方物质文化交流史中的准确定位及其历史借鉴,是当前丝路研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
丝路畅通与否应包含两层含义:丝路贸易的客体即物流是否畅通;丝路贸易主体即人流是否受阻,应将二者区别对待。学界所讨论的丝路畅通或断绝多指第二层含义。从汉文文献看,仍有一些丝路商旅途经西夏境内抵达中原,因此不能笼统地说西夏兴起导致陆上丝路断绝?!端问贰せ伧酱访魅芳窃匦湍昙浠伧焦笔乖谏挛髦钪菟阶悦骋祝鸨彼纬⒕?,下令边臣对途经夏国的回鹘商人严加看管。从河西走廊进入宁夏平原的灵州,东向经夏州进而南下抵中原地区是西夏时期的一条重要通道。当然,也不能避谈西夏兴起后给丝路贸易及交通带来的巨大影响。从史籍反映的诸蕃朝贡次数看,西夏建国前后的确是丝路贸易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北宋建立到西夏攻取敦煌的75年间,西域诸蕃以平均每年一次的频率向中原政权朝贡,而在其后的时段里,诸蕃朝贡的频率降低到两年一次。这种状况不能不说与西夏的兴起有关。
因此,问题的实质并不在于西夏占据了哪些地区,而是西夏与周边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环境,这恐怕是影响丝路贸易状况的决定性因素。宋人当时对这一状况也有清醒认识,如宋臣富弼曾讲:“自与(西夏)通好,略无猜情,门市不讥,商贩如织,纵其往来,盖示怀柔。”明确指出在通好的政治环境下,才出现“商贩如织”的盛况。虽然宋夏双方对缘边贸易都持积极扶植态度,但宋夏之间的关系却变化无常。一旦处于战事状态,双方都严格控制边地人员出入,无疑会影响丝路贸易。庆历年间宋夏交恶,宋朝就下令严查途经夏国的商旅。西夏文献《天盛律令》中也有战时出入边境的严格规定。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西夏时期诸蕃并立,呈现割据状态,但追求和平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东西方物质文化的交流始终继续,只是丝路贸易的规模、方式和路线发生了变化。
唐末五代以降,陆上丝路贸易的主体发生了巨大变化,曾主宰丝路贸易的粟特商人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回鹘势力的异军突起,甚至可以说五代以后陆上丝路进入了“回鹘时代”?;伧缴倘似捣被钤居谡庖皇逼诘穆缴纤砍裰?,其中包括西州回鹘、甘州回鹘、龟兹回鹘、民间回鹘等商人。如西夏文献《天盛律令》卷7《敕禁门》中就有专门针对高昌回鹘、大食等地商人贸易的规定。回鹘商人还成为与中原政权进行朝贡贸易的主体,足迹遍及华夏中原与北方草原。从中西文化交流的内涵看,回鹘积极参与陆上丝绸之路已经超出了商业贸易范畴,扩展到文化交流的层次。一些回鹘商人迁居内地久留不归,《宋史·吐蕃传》记载大量高昌回鹘商人在鄯州进行丝路贸易,人数有几万之众。一些回鹘商人直接进入中原地区,以致宋朝廷还曾下过针对回鹘民众的“逐客令”:缘于秦陇地区大量回鹘商人聚集,并以此为家,宋朝要求边臣严加看守,并且遣返部分回鹘商人?;伧缴倘说那ㄈ耄泊戳吮鹁咛厣囊煊蛭幕?。今河南开封市郊的兴慈塔,兴建于北宋初期,其二层内壁上嵌有20方伎乐塑像砖。塑像砖上刻画的就是一些菩萨手执羯鼓、曲项琵琶等外来乐器进行演奏的形象,其内容反映的应是北宋时期专供朝廷欣赏的龟兹乐队。由此可见,西夏时期回鹘不仅成为陆上丝路贸易的主力军,回鹘文化还渗透和影响到中原地区。
西夏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辽朝沟通东西方的作用显著增强。由于辽朝控扼北方大漠,幅员辽阔,东起日本、朝鲜,西到中亚地区都与之保持着广泛的贸易联系,“东西交汇,贯通南北”的地域特点使四方商品汇集在此,辽朝因此成为巨大的中转贸易市场。辽朝与西域诸族保持密切的贸易联系,这一点在《契丹国志》里有明确交代:“高昌国、龟兹国、于阗国、大食国、小食国、甘州、沙州、凉州,以上诸国三年一次遣使,约四百人,至契丹贡玉、珠、犀、乳香、琥珀、卤沙、玛瑙器、宾铁兵器、斜合里皮、褐里丝、门得丝、帕里阿褐里丝,以上皆细毛织成,以二丈为匹。契丹回赐至少亦不下四十万贯?!绷沙辜坛兄性ǖ某泵骋滋逑担钷逼捣保庥胫性ū鹞薅?。近些年来,新材料的发现和发掘不断提升学术界对辽朝丝绸之路的认知。一是在回鹘文书中发现不少契丹人的人口买卖文书、典押文书、诉讼文书以及做生意的协议等,甚至反映出辽朝高昌地区居住着不少契丹人,这显然是辽朝沟通东西方功能的直接体现;二是有关辽朝丝路文物考古资料的大量面世,不断提供丝路研究的新信息。例如内蒙古奈曼旗的辽陈国公主墓出土了不少丝路文物,不仅有伊斯兰风格的瓷器,还有一件琥珀佩饰特别引人注意。该佩饰为胡人驯狮浮雕佩饰,是一件熟悉驯狮场景的西方匠师的写实作品,应从中亚地区输入,证实了文献中所载契丹族与西域诸国相互交往的密切关系。随着出土文物和考古资料的增多,应重新审视辽朝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与作用,这也将为丝绸之路研究增加新的内涵。
概言之,九至十三世纪是陆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维系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运营和发展。由于辽朝等政权在丝路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并非简单的东西向交流通道所能概括,而是形成了巨大的丝路贸易网络,纵横交错,极具复杂性。阐明西夏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基本状况,可以看出,中西方物质文化交流一直未断,丝绸之路见证着东西方进行交往交流的客观需求,同时也为今天维护好、利用好这一条国际通道提供历史启迪和借鉴。
作者:杨蕤(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13世纪西北民族关系与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研究”负责人、北方民族大学教授)
编辑:杨岚
关键词:西夏 丝路 陆上 贸易 丝绸之路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