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李鉴踪:春节文化的精神内涵
作者: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李鉴踪
春节是一个立体性的、连续性的大年节,一般认为它从腊月初八开始,直至正月十五才结束。其内容包含祭神、敬祖、守岁、祈年、贺春、拜年、爆竹、联欢等活动和习俗。从岁首祈年祭礼的上古时代到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过年这个节日被一代代中国人传承着。在这个绵延不断的链条中,过年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但过年的诸多精神内涵却一直传承至今。我在此将这精神内涵简单归纳为:一颗感恩之心,一种团圆之乐,一个希望之梦。通过祭神祭祖,感恩天地护佑、祖先保佑,让我们在“衣食住行用”上得到了收获;通过亲人团圆,让我们尽享天伦之乐,尽情释放在“仁义礼孝和”方面的心理需求;通过贺春庆典,让我们于欢乐中憧憬在“福禄寿喜财”方面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1 感恩之心
从很大程度上讲,春节就是一场感恩的仪式。为何这么讲?让我们先从春节的起源说起。
关于春节的起源,通常认为始于殷商时期岁尾年头的祭神祭祖活动,而这种祭祀活动又发端于原始社会合祭众神的“腊祭”。段宝林先生说:“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一个节日,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一般认为其源为上古的蜡祭。”
为了过好春节,古人在腊月就开始忙着祭神祭祖了。蜡祭祭祀的神灵很多,包括传说中创造了人类的创世始祖女娲、教会了人们渔猎方法的人文始祖伏羲,还包括想象中的天神、地神、风神、雨神、山神、水神等等。祭祀的目的,主要是向神灵们表达感激之情,感谢他们赐予阳光雨露,感谢他们教会我们谋生的本领,让我们得到了温暖,收获了粮食,捕猎到了鱼和野兽。
到后来,春节祭祀的对象,主要是与人们现实生活联系更加紧密的灶神、门神、财神和家族祖先。到了近现代,虽然神灵信仰逐渐淡化,但年俗中祭神祭祖的传统在各地仍或多或少保留了下来。
比如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神(俗称灶王爷)的日子。传说灶神是玉帝派到人间的特使,这一天要回到天上报告这一家一年来的善恶。祭拜的目的,首先是感恩他一年来驻守灶台,使一家人有饭吃;然后,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如今,随着厨房结构的不断变化发展,灶王爷的画像已难见踪影。不过,门神却从古至今一直没被冷落。即便今天,许多人家在春节前都要在大门上张贴门神年画。门神作为守卫门户的神灵,驱邪逐鬼,守家卫宅,保一家人平安,我们在过年时当然要向其表达感恩之心。
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还是财神。许多地方的习俗认为:吃团圆饭时放鞭炮,主要就是为了迎接财神。在有的地方,团圆饭一年比一年吃得早,边吃边放鞭炮,称作“抢路头”。大家相信:早放鞭炮就能把路头财神早点接到家,使这一年财运旺盛。
春节期间祭祖,在许多地方是与祭神同时进行的,但也有单独祭祀的。祭拜之前,先是接引。迎接祖灵的时间,各地并不统一。绝大多数地方,祭祖的时间是在除夕夜,有的在年夜饭前就先请祖先,有的在子时到来前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在午夜零点准时接引。
祭祖的仪式,各地有别。有的在除夕夜专设的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有的地方,将祭祖的仪式称之为“拜家堂”,因为祖宗是“家亲”而不是神,仪式在家中堂屋进行。有的地方,家家户户在堂屋中悬挂祖先画像,但多数地区只是供着祖先的牌位。在祖先的牌位前摆好美酒佳肴、时令果品,供列祖列宗享用;点燃香纸蜡烛后,家长率子孙行叩祭礼。在祭祖时,要面对列祖列宗的牌位,逐项禀报家中一年来发生的喜庆事件,大到娶媳、聘女、生儿添丁,小到生活怎样等。
虽然各地祭祖的时间和仪式有别,但目的和意义却是大体一致的:慎终追远、礼敬祖先,感恩祖先的恩典和保佑,感恩祖先开创的良好家风、族风和开拓进取精神;呼唤祖先回家过年,同时祈求祖先继续保佑子孙后代繁荣昌盛、诸事顺意。
春节祭神祭祖的习俗能一直保留下来,是因为,我们的感恩之心一直没有改变,我们对丰收、平安、祥和的期盼一直没有改变。
春节是中国人的感恩节!从古至今,春节习俗始终浸透着一颗感恩的心。
2 团圆之乐
家的观念是中国人最浓厚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在春节习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回家过年,是许多人一年到头的最大心愿。说团圆是春节文化的核心内涵,相信多数人都会认同。
我们常说“新年快乐”!新年为什么快乐?首先就是能够与父母亲人在一起。世界上还有什么能比家人团聚更让人快乐的呢?所以,过年了,远在他乡的游子,无论天涯海角,即便舟车劳顿,都会想尽办法赶回家乡,与父母亲人团聚,赶上除夕夜的团圆饭。
大年三十夜,是真正意义上属于中国人的岁尾与年头?!耙荒瓴桓?就赶三十晚”。除夕,凝聚了中国人一年的亲情惦念,积淀了一年的离合悲欢。无论是在外打拼的游子,还是在家中留守期盼的父母,聚在一起吃上一顿年夜饭,一家人举杯同庆,欢声笑语,团团圆圆,这是每个人春节时最期待的事。人们既是在享受着满桌的美酒佳肴,更是在享受着那份团聚的欢乐与喜庆的气氛。
吃团圆饭,是举国上下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最为热闹欢快的时刻。丰盛的年菜美食摆满一桌,全家围坐在一起,共吃“团圆饭”,此时此刻,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欢笑,心头的慰藉与充实感难以言喻。
年夜饭各种各样的食物,往往都富含美好的寓意。在南方,不少地方有两样菜必不可少:一是象征“年年有余”的整鱼,二是象征“团团圆圆”的丸子(南方人俗称圆子)。北方习俗,则是家人围坐一起包饺子和吃饺子。饺子的做法,最重要的是和面,“和”与“合”谐音,“饺”与“交”谐音,“合”与“交”都有相聚之意,所以“饺子”象征着亲人团聚、家人团圆。
在许多地方,除夕夜就直接叫“团圆夜”,可见团圆确实是春节文化的主要精神内涵。一年一度的“团圆饭”,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民俗文化活动,充分表现出了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与天伦之乐。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这种天伦之乐,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表现得淋漓尽致。除夕夜的家人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无限安慰与满足,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对于中国人来说,除夕不仅仅是一场欢乐的聚会,更是一场精神的仪式,强化着家族成员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年夜饭内容甚至地点等都有所变化,但变化的是形式,永远不变的是暖暖融融的爱意,是亘古不变的亲情。一年里再艰苦再困难,除夕夜面对从心底爱护自己的家人,我们都会自然地敞开心怀大笑大闹,给自己疲惫的身心一次任性的权利。
年夜饭后围炉守岁,是春节的重要习俗。守岁的目的,原是强固身体,延年益寿。为了防止瞌睡,许多地方还形成了一种禁忌,说如果不好好守岁,第二年身体会不好。实际上,守岁的主要目的还是感恩父母,向老人表达孝心。许多人一年中少有时间陪老人聊天,除夕夜守岁,不正是一个借春节习俗陪伴老人和家人的好机会吗?
如果说除夕夜的主题是家人团圆,那么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则是在更大范围内和亲戚朋友们的团圆。
春节是中国人的团圆节!从头至尾,始终洋溢着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
3 希望之梦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到了,万象复苏草木更新,在春节这个除旧迎新、送冬迎春的大好日子里,很自然的要满怀喜悦之情,载歌载舞地隆重庆祝这个节日。
春节是中国人普天同庆的狂欢节,整个节日期间,除了家人团聚、亲友拜年之外,还有一系列让人兴奋、充满激情、充满欢乐的习俗与活动。
春节贺春的习俗很多,比如贴春联。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将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的内容,多为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感恩天地赐予,祈盼来年丰收。
比如挂年画、挂灯笼、贴窗花、贴福字。挂贴年画在各地都很盛行,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门前张挂大红灯笼、门上贴“?!弊值认八?除了增添节日气氛外,无不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梦想。
比如逛庙会。这是各地人们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北京的庙会,闻名全国,如五显财神庙、东岳庙、白云观等处的庙会,人潮不断,非常富有过年的民俗文化特色。逛庙会,除了拜神外,品尝风味小吃、玩游戏和购买风车等小玩意儿是重要内容。春节时到五显财神庙“借元宝”,是许多老北京人的重要活动。庙里最吸引眼球的,是一个巨大的金元宝,人们排着队摸金元宝,憧憬来年多多发财。
比如舞龙灯。舞龙灯又叫龙舞,是一种古老的民俗舞蹈。一般用竹条或铁丝扎成龙形,里面安上蜡烛或灯泡,外用布或纸包裹,上涂彩色而成。中华民族以龙的传人自居,龙的形象优美而矫健,被人们认为是吉祥如意和奋发腾飞的象征。所以,古往今来,东南西北,春节期间,都有舞龙灯的习俗。舞龙灯又被称为“耍龙灯”,在许多地方,耍龙灯不但要在本村本地耍,还要舞着龙灯到周边村寨和集镇去“大显身手”,以赢得阵阵欢呼为乐。龙灯在舞动,人们心中在祈祷:新的一年潜龙变飞龙,奋发向上冲。
比如逛灯会。正月十五观赏花灯的习俗由来已久,而实际上,许多地方的灯会从春节前就开始了,正月十五达到高峰。南京的灯会历史特别悠久,文献记载,早在南朝时就有了灯会。每逢元宵节,“灯火慢市井”,场面壮观,热闹非凡。2006年,“秦淮灯会”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正月初八,一些地方的习俗说该日是谷子的生日,大人要向小孩介绍各种谷物的相关知识,教育他们要珍惜粮食,并由小孩做一顿饭给家人吃。同时,要祭拜谷物的牌位,祈祷谷神保佑家里今年能实现丰收的梦想。另有一些地方,这一天有“放生”的习俗,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万物尽皆繁荣的美好愿望。
春节期间各地的民俗活动还很多,诸如划旱船、踩高跷、耍狮子、扭秧歌等。整个节日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彩龙飞舞,热闹非凡;鞭炮声、叫卖声、奏乐声、锣鼓声此起彼伏,一浪接着一浪。人们一扫平时的疲累态和严肃态,精神焕发,笑逐颜开。许多人除了四处观看各种表演及活动外,还会亲身参与到社火、秧歌、戏曲、舞龙的表演中,表现出“真我”的一面。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的喧闹和热闹,既是人们对自己一年成就的庆祝,也是辛勤劳作一年后的彻底放松,更饱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的希望、憧憬和梦想。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新年梦想不外乎就是平安顺遂、吉祥如意、福禄寿喜财五福临门。
春节是中国人的狂欢节!自始至终,在欢乐中编织着来年的希望之梦。
4 结语
前面,我将春节文化的主要精神内涵归结为:一次感恩的仪式,一出团圆的喜剧,一场狂欢的庆典。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备卸髦?是形成我们道德意识非常重要的基础。对天地神灵和祖先的感恩,是形成我们义务观和天职观的重要精神来源。既然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和祖先的庇护,我们不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吗?我们能不奋发努力作出成绩吗?只有牢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交出满意的答卷,我们才无愧于天地的恩赐和祖先的护佑。
回家过年,家人团圆,本质上是对父母养育之恩和家人陪伴之恩的感谢,是对家庭和家族的精神认同。这是形成我们人伦道德的基础情感。没有父母哪有我们,离开了父母的养育,我们怎么能长大成人?我们不好好孝敬父母,还配为人子女吗?春节期间互相拜年,本质上是对亲友和社会各方面帮扶之恩的感谢,这是维系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至于春节期间一系列贺春祈年的狂欢活动,前面已经说到了,其真正含义是播种希望、编织梦想。梦想,是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是形成我们人生规划和理想追求的重要基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没有梦想,人就没有追求,没有前行的动力。我们现在都在谈中国梦,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需要由全体中国人民共同来实现。只有当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中国梦才能顺利实现。春节,正是每一个中国人放飞个人梦想的时候。
春节是中国人感恩上天赐予并宣示责任担当的节日,是庆祝亲人团圆并促进社会和谐的节日,是迎接万物复苏并勾画美好梦想的节日。春节文化体现出来的感恩思想、团圆思想和美好梦想,以及由它们衍生出来的责任、担当、孝道、友爱、追求、理想等积极的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为丰富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作出的重要贡献。人类认同公平、正义、民主,也必然会认同感恩、团圆、梦想这样的价值观。这就是中国春节文化的世界意义。
春节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感恩节、团圆节和狂欢节。只要我们永存感恩之心,永盼团圆之乐、永做希望之梦,春节习俗就会永存,春节文化的精神内涵就会更加发扬光大。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春节 感恩 习俗 团圆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