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展览是何时诞生的?策展人到底是干嘛的?

巴黎沙龙展,1755年
当下,展览已经成为我们喜闻乐见的欣赏艺术作品的形式;但你想过吗,你是为了看展而去看展,还是为了看某个艺术家而去看展?展览的形式仿佛是一重迷障;幕布之下,不知谁是艺术家,我们又在看谁的作品?
沙龙展
现代艺术展览最早脱胎于法国的沙龙展,艺术家群体会在沙龙中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1667-1789年间,法国会定期举办皇家绘画和雕塑学院成员作品展。
“这真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场景,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一次性看到如此之丰富的作品的喜悦!”法国历史学家让·鲁(Jean Rou)在1667年参加巴黎皇家绘画和雕塑学院的半公开展览后记录到。

巴黎年度沙龙展盛况

展览图录,1699年
由皇家艺术学院组织和政府支持的沙龙展一度被认为代表的是国家主流话语,与普通民众相距甚远。甚至100年后,开始在卢浮宫的Salon Carré展出的艺术展览,最初也只对学院师生开放,评审员均为学院教师。直到1737年,才得以面向公众开放。

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Impression,soleil levant》被拒绝参展后,开始组建个展。

爱德华·马奈《草地上的午餐》被当时的年度沙龙展拒展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之后,沙龙展开始接受外国艺术家的作品;已经成熟的沙龙展也为后来的现代艺术品展览奠定了形式基础,并慢慢稳定下来。

李西茨基“抽象主义小屋”在狭小的空间内展出了很多作品,以挑战观众对展览空间的体验。
展览形式的不断创新
在上世纪早期,艺术家们开始尝试颠覆传统的展览形式,他们不再满足于观众被动接受展出的艺术品,而是希望观众有一个更为主动的姿态。

1787年巴黎沙龙展

独立艺术家联盟展览图录,1904年
而为了调动更多的观众互动,早期先锋艺术家逐步放弃了对作品的控制权,这便带来了展览形式的彻底变革。在基斯勒的“新戏剧技术展览”上,艺术家发明了一种可移动、可互换的装置安装方法,作品可以灵活地改变位置,并与观众在展览空间内互动。


基斯勒的“新戏剧技术展览”,1924年

基斯勒的“新戏剧技术展览”复原
从上世纪40年代末开始,出现了新的装置艺术形式,使得展览的场地和空间也成为了艺术家的材料。
在理查德·汉密尔顿的“一个展览”中,汉密尔顿与艺术家帕斯莫尔、策展人劳伦斯·阿洛韦一起制作了一个移动装置,这便使得展品不仅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同时也代表了集体制作的展览形式。

“一个展览”现场

赫利奥·奥蒂西卡的作品《巨核》(1960-1966年),有效利用了展览空间进行展示。
另一方面,许多有影响力的博物馆馆长也开始与艺术家一起,致力于将博物馆转变成一个展示当代艺术的展览场所。博物馆的展览策划越来越开放,从艺术品内容到策展形式都有了彻底的转变。


“反诱惑-程序/材料”展览现场,通过在博物馆、美术馆中成功策展,策展人很快成为了国际认可的身份,1969年

“密码结构的情景”展览图录封面,1969年
1968年,策展人蓬杜·于丹(Pontus Hulten)策划了“她是一座大教堂”展览(She-a Cathedral),公众被邀请穿越一个100英尺长的仰卧女雕塑的双腿。匪夷所思的形式让它成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展览之一,带有表演性质的展览也成功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



“她是一座大教堂”展览现场,雕塑的右胸是一个牛奶酒吧,左胸是天文馆,内部还有一个水族馆和葛丽塔·嘉宝的电影放映,1966年
独立策展人崛起带来的改变
随着艺术品本体论的崩溃,展览作为集合形式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同时也造就了90年代以来策展人在艺术领域越来越重要且独立的地位。


Szeemann的“当态度变成形式:作品、概念、过程、情景、信息”展将不同的当代艺术场景作为背景融入到国际展中。
今年7月份,UCCA呈现了艺术家徐冰在北京地区最全面的回顾性个展——“徐冰:思想与方法”——由UCCA馆长田霏宇和独立策展人冯博一联合策划,他们既是展览的联系、筹划、布置者;也是艺术家作品材料的收集、复原者;是展览现场直接与观众接触、传达艺术家思想的中介。



“徐冰:思想与方法”展集中体现了今天展览形式与材料的巨变,2018年
今天已经无法排斥在越来越开放的艺术意义上去容纳独立策展人的理念或是艺术观念,因为我们无法阻挡艺术家本人在自己展览中心位置上的退出与自我放弃控制权来获取公众(社会认识)意义。
对于展览本身的讨论所形成的话语,与对于艺术家作品的讨论形成的话语,也逐渐发展成为两个不同的价值体系。


“This Is Tomorrow”展览采用创新的交互设计技术,使展览成为一种沟通网络,电影、产品设计和时尚被整合为一体,1956年
我们很难不将策展人作为一位特殊的“艺术家”来看待,展览和策展人的工作与艺术创作关系也已被纳入到当代艺术史中,这源于整个艺术生态中环环相扣、互相渗透的网络结构,和大部分策展人本身具有的一定的艺术素养。

马塞尔·杜尚“Sixteen Miles of String”展览现场
策展人将展览空间、艺术家作品、艺术关系、情境与背景作为自己的媒材,为观众呈现了关于自己的艺术观点和策展理念的一件艺术作品。这样描述这个现象可能比较草率或是不够准确,但当代艺术展览的确正在朝着这一方向发展,展览越来越成为艺术的一种“动态”形式。


李西茨基的“建筑主义者之家”被认为是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实践性的创新,1926年
展览从来不是一种简单的展示方式或是无需思考的流程,展览这一形式能够在艺术欣赏与发展中立足不败,更可见它对于艺术及艺术家而言,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艺术家作品实际联系公众最有效的途径。
对于观众而言,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展览中,哪怕只对一件作品或细节产生疑问或思考,那么无论是对于艺术家来说,还是对于策展人来说,都是一种成功。

克莱斯·奥尔登堡的《商店》(1961-1962年)使展览场地的约束性和空间特性成为“艺术品的材料”
编辑:杨岚
关键词:展览 艺术家 策展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