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人文外交的闪光点
——专访中国美协分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陶勤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自2002年筹备以来走过15个春秋,从一个学步的孩童,成长为风华正茂的少年,第七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无论是从参与范围还是作品质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毓?5年,中国美协分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陶勤作为一个深度的参与者、策划者和执行者感慨良多。展览期间,本报记者对陶勤进行了专访,她回忆了双年展创办之初的构想, 15年来的坚持,以及中国艺术在国际范围的影响力。
传统艺术的当代形态
记者:从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举办之初到第七届的万余件作品投稿,已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现在看来展览筹备之初如何定位十分关键,能否谈谈体会?
陶勤:双年展是为许多国家采用的一种制度化的美术展览形式,以威尼斯双年展历史最为悠久。但国际社会在表现中国时,存在着西方标签,带有意识形态的偏见,如何将中国主流美术置于国际化的界面,在世界传播真正的中国国家形象,是我们所面临的迫切任务,那么自己创办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是最好的办法。
威尼斯双年展以及圣保罗双年展等西方展览大部分以观念、影像、装置为主,而我们的特长是架上艺术,故而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就主要做绘画和雕塑,但是强调创新,意图展现作品的当代性与地域性,展示传统艺术的当代形态。正是在这样一个定位下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逐渐做出了规模。
因为强调地域性,所以我们的展览丰富多彩,比如你从双年展的希腊厅到印尼厅,再到格鲁吉亚厅,会感觉自己在不同的国家漫步。然而到国外去,看完威尼斯双年展,再去英国看利物浦双年展则会有趋同之感,好像世界大一统了,有一种放眼望去皆为装置的感觉。
当初我们刚推出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时,曾有一位西方策展人问我,说大家都在搞当代观念,你们还是承载架上艺术,会不会有点落伍了?我如是回答,艺术要讲个性,难道艺术展览就不要讲个性了?
记者:本届双年展以丝路与世界文明为主题,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立体呈现主题,组委会特别策划了两幅巨作《海上丝路新篇章》和《丝绸之路新篇章》 ,其过程是怎样的?
陶勤:为了使艺术家更深入理解丝绸之路,我们组织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比如印制第七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参展指南,将关于丝路、世界文明这两个关键词的图文信息印在上面,同时在各个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推送,比如“一带一路”重大的工程和进展,古代丝路和文明的交融等等,这些文图可以带给艺术家最直观的感受。同时也组织艺术家赴重要的贸易港口、沿线城市进行采风,实地感受丝绸之路沿线的人文风貌。为了完善这两幅作品的构思,我们开过两次研讨会,邀请中外艺术家共同参与讨论,在作品创作过程中专门组织策委会为作者提供修改意见。作品既要有沙漠、草原、陆地等地貌,还要有西安大雁塔、孔子学院、援非医疗队、印尼国会大厦、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等场景,中景远景近景均有策划,最终呈现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的全景巨幅作品。
逐年扩大的中国朋友圈
记者:此次参展国家突破一百个,可以说得到了全世界艺术家积极热情的响应,能否阐释主题策划的重要性?
陶勤:主题就等同于展览的一面旗帜,在策划过程中,都会很用心讨论确定主题,比如2008年展览的主题是色彩与奥林匹克,曾有一届主题是生态与家园,显示中国艺术的责任担当,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上一届双年展主题是记忆与梦想呼应中国梦,这届丝路与世界文明,必然是呼应“一带一路”的倡议的。我们将丝路与世界文明并置,不仅67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参与进来,非丝路沿线的国家同样可以参展,扩大中国的朋友圈,而本身丝路这个概念就是呼唤和平,促进人类文明相融,在我们走访各国驻华使馆的过程中,很多大使参赞一听到我们的主题都表示称赞和支持,由此可见习总书记“一带一路”的倡议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在拜访叙利亚驻华大使伊马德·穆斯塔法时,他听说本届双年展的主题很有兴趣,两个月之后回国述职就把动员艺术家参加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作为其中一项内容。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记者:本届双年展很多作品都给人印象深刻,极富想象力,却又紧扣主题,能否谈谈您的观感?
陶勤:往届的展览中有连续多届入选的作者,也有连续三届落选的作者。展览中《金色往昔》的作者阮民丹来自越南,作品中骆驼的驼峰上幻化成长城,驼峰中还有帆船为沙漠填上了一抹湛蓝,在一个空间里,一个画面里,作者把海上丝路和陆上丝路结合在一起,颇具视觉冲击。来自也门的画家拉德范·阿尔默罕默迪描绘了一位脸上写满沧桑的老人,让人想起罗中立的《父亲》 ,虽然物质匮乏,却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叫《快乐的也门》 ,印尼有件作品名字就叫《条条大路通北京》 ,这些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些艺术家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将东西方的历史情景、先贤人物或者文化符号拼接、叠合在一起,给人以朦胧而又真实的印象,还有专门描绘鲁迅和托尔斯泰的作品,还有把马奈的吹笛的少年和中国的少年并列在一起,中间用小黄鸭连接起来,这些作品用独特的视角表现了世界文明的交融。应该说艺术家为了参展都是挖空心思去创作。像叙利亚、伊拉克、也门等国家的艺术家都很难得来到中国。展览开幕当天我们接待了200多位外国友人,包括许多发达国家的驻华使节及艺术家,场面盛大。
这届参与遴选的评委们看到来稿作品都很兴奋,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比比皆是?;蛐硪蛭┠晡鞣焦谇康鞴勰钜帐?,艺术家对于造型能力和写实能力都有些生疏,而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给了艺术家们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15年的运作,一些有基础的艺术家,渐渐把手艺捡起来回归架上绘画,他们说自己在北京找到了艺术圣地。瑞典美协主席利登曾说,中国给世界提供一个支点,倾斜于美国的全球当代艺术将渐渐由于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介入而趋于平衡。
记者:这是很高的评价,举办展览过程中还有哪些收获?在对外交流中还有什么思考?
陶勤: 15年来,中外的艺术家出于对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热爱,主动提出无偿捐赠作品,目前累计捐赠作品有500件,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这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不仅要在国际美术界发出声音,更重要的作用是要为人文外交作贡献。从对外征集作品到走访各国使馆再到各国美术院校、艺术机构,这一系列的过程都在宣传我们的艺术主张,应该说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是中国美术的一个国际大公关。目前国内已经兴起了关于“丝路”主题的创作热潮,而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则把这个创作热潮推到了国际平台。
编辑:杨岚
关键词: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中国人文外交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