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品牌·人物品牌·人物
追忆我的舅舅
——中华名医刘渡舟

病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对得起他们啊!
要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治疗,一定要静下心来做学问,切不可追名逐利。
——刘渡舟
人物简介:
刘渡舟(1917年10月9日—2001年2月3日)中医学家,原北京中医学院教授,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图为刘渡舟(右二)与学生讨论患者病情。
◆刘渡舟不但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诊病不分贫富贵贱,皆以仁心相待。从不挟术而矜名索利。他对病人一向尽心尽责,尽其所能为病人提供周到、热忱的服务,对行动不便的病人送医上门,对看不起病的穷苦病人则是分文不取。
◆上世纪50年代,刘渡舟意识到中医教育的落后状况,投身于中医教育事业,成为新中国第一批中医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他从不保守,鼓励学生超越自己,教导学生要有良好的医德和高尚的情操,对学生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病童立志学中医
“因我的父母是地质工作者,经常到外地出差,我从小就跟着姥姥经常住在舅舅刘渡舟家?!敝泄幸娇蒲г何髟芬皆毫俅惨├硌芯渴以魅未尢旌熳诘溲诺陌旃狼埃蚣钦呓彩鲎帕钏晕赖木司恕谢搅醵芍鄣墓适??!拔业挠∠笾?,他老人家不是在出诊,就是在家中给人看病,那时,经常半夜听到有人敲门来请他出诊,也经常有病人登门就诊?!?/p>
据崔天红介绍,刘渡舟原名刘荣先,1917年出生于辽宁营口市,少年时读私塾,打下良好的古文基础,先后师从名医王志远、谢泗泉。1950年进入中央卫生中医师资进修学校,1956年,开始执教于北京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以毕生精力治《伤寒论》之学,是众所周知的《伤寒论》研究大家。
“舅舅从小体弱多病,他的父母常请中医为他治疗,他也因此感受到中医药的神奇疗效,逐渐产生了学医的念头。”崔天红说,刘渡舟的父亲刘万春略通医道,经常为邻里亲朋诊治疾病。刘渡舟16岁那年,向父亲表达了想学医的志向,得到父亲的支持,遂让他拜当地名医王志远先生为师学习中医,从此开始了他的医学生涯。
刘渡舟学医之初,即立下“为广大的穷苦百姓服务,治病救人”的誓愿。他用一年多的时间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跟随王志远先生系统地学习了《黄帝内经》《注解伤寒论》《金匮要略心典》《本草三家注》等中医经典著作以及《频湖脉诀》《方歌括》《药性赋》等中医基础书籍。根据老师的要求,除每天讲授的学习内容外,还需背诵大量的中医经典医籍原文?!八炭嗲诜?,博学强记,以至晚年仍记忆犹新,临证时信手拈来,运用自如?!?/p>
刘渡舟在学习中医理论的同时,还随师侍诊抄方,期间系统地学习了《医宗金鉴》等临床课程,不仅掌握了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还精通中医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的奥妙之处。就这样,刘渡舟白日侍诊,入夜苦读,寒来暑往,4年后学业大进。1937年,又入名医谢泗泉先生门下,继续学习中医临床。谢泗泉先生发现他记忆力超强,基础扎实,对他特别关爱,并以语相赠“尊所闻,行所知,守有度,节有礼?!绷醵芍墼担骸把爸幸骄拖翊蛘桃谎罴芍缴咸副?,学到的理论要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只有过硬的临床工夫,才是行道立身之本?!?/p>
经过长达7年的刻苦学习,刘渡舟以优异的成绩出师,开始践行他“济世行医,治病救人”的远大志向。1938年,为盼他树立高尚医德,掌握精湛医术,将一个个患者从疾病的苦海中解救出来,他的父亲特为他更名为“渡舟”。为激励自己,他也作诗以铭志“心如秋月,行如向壁,春风满面,蔼然可亲”。
业精济世仁心待患
“我一岁多的时候,有一次父母出差在外,我患急性肝炎,姥姥很着急,想带我到医院治疗,舅舅坚持给我服用中药,几剂药就把病治好了?!贝尢旌旎匾渌怠?/p>
据崔天红介绍,刘渡舟临证善于使用张仲景的经方,因为经方不但药少力专,配伍精当,疗效独特,且药价低廉,老百姓能够吃得起。他用经方治愈沉疴顽疾,多次将垂危的病人从死亡的边缘挽救过来?;咕N卸槐愕牟∪怂鸵缴厦?,有时还亲自为病人煎药,免费诊治。
年轻时的刘渡舟即认为,学医永无止境,要想做个名医、良医,必须向更多医林高手学习,到更广阔的天空去摔打、锤炼。于是在1945年,胸怀大志的刘渡舟由大连迁居北平(北京),当时的北平,名医云集,要想在此立足绝非易事,且当时对个体行医者要求也比较严格,需经过严格的考核方能取得行医资格。
1946年冬,刘渡舟参加了“中医师特种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取得了行医资格,成为众多应试者中的佼佼者。1947年始,刘渡舟遂在北京城内钱粮胡同挂牌行医。期间,曾受华北国医学院之聘,为学生讲授《中药学》,其后,他一边学习一边行医,随着身上的担子加重、任务也多了。但他为人民服务的心没有变,经常深入到农村、工厂为群众防病、治病,在农村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1956年,刘渡舟调到北京中医学院,期间,多次参加学院组织的医疗队,下基层,到农村、工厂、学校、机关,为广大群众和干部治病,足迹踏遍黑龙江、辽宁、河北、河南、甘肃、湖北等省。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时,刘渡舟正率领北京中医学院医疗队在唐山为群众治病。
刘渡舟经常对他的学生说:“病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对得起他们啊!”
他医德高尚,诊疗技术高超,对待病患也极其认真负责,包括写处方时,从来都是字迹工整,讲究四角出线。当学生代为抄方时,也要求学生务必书写整齐。有一次,刘渡舟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坐诊,在给一位女病人开处方时,一时忘记了药方中应有的一味药名,当病人已走出诊室时,刘渡舟才想起那味药,于是马上让学生追出门,请病人回来补写了药方并向病人道歉。他的这种虚怀若谷、病人至上的品德,使在场的学生和病人无不为之感动。一位患者在给刘渡舟的感谢信中写道:“刘老不但医术精湛,医德亦令人敬佩。他端坐堂上,看上去自有一番威严,初去看病的病人都有点怕他,但接触久了,就会发现他有一副菩萨心肠?!绷硪晃换颊咴诓∮螅匾庵谱髁艘桓鲲钥逃辛醵芍弁废竦拇膳?,上写:“苍生大医刘渡舟?!?/p>
殚精竭虑培养中医人才
“要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治疗,一定要静下心来做学问,切不可追名逐利?!?956年,为振兴中医事业,培养中医人才,国家决定兴办高等中医教育,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5个大城市成立中医学院,向全国中医界招聘师资。经过严格的考试、选拔,刘渡舟如愿以偿,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批中医教师。不久,他即为我国第一届西学中班讲授《伤寒论》《中药学》等课程,由于他的课生动有趣,许多学员对中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由西医走上了中医的道路,并成为中医名家。
同年,刘渡舟成为北京中医学院最早的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主要从事《伤寒论》等经典课程的教学,后专门从事《伤寒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医实行研究生教育以来,他即为我国首批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
刘渡舟治学严谨,从不保守,无论是谁只要真心诚意地向他求教,他都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所学倾囊而授,对学生从不留一手。鼓励学生超越自己,手把手地将学术经验传授给学生,激励他们博采众长,培养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和献身医学的高尚品德,以他自己的良好医德和敬业、献身精神感染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生活体贴入微,关怀备至。每一届学生入学当天,他都亲自到宿舍看望,问寒问暖。每逢节日,将学生召集到家中,为学生准备好丰盛的饭菜,一边吃饭,一边畅谈治学之道,亲如一家。有学生病了,他总是亲自诊治,并让学生到家中煎药。
刘渡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中医界的骨干力量。与此同时,刘渡舟还接受来自日本、比利时、泰国、美国的学生,为中医在世界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学术思想及科研成果
刘渡舟的科研成果——《伤寒论校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书既保持了宋本《伤寒论》的原貌,又体现出近代学者研究《伤寒论》的新成就,是目前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最佳版本。他一生致力于中医学术交流,曾数次前往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弘扬中医药学。特别是在1997年秋,刘渡舟不顾80高龄,疾病缠身,应邀赴台湾讲学,盛况空前,甚为轰动。为表达对刘渡舟的敬仰之情,台湾中医界特为他塑铜像一尊,并将他一生大部分所写论著,由海峡两岸弟子整理后在台湾以繁体字出版,名为《刘渡舟医学全集》。
张仲景在“原序”中曾大加赞叹“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一事,记述了预知其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的一段史话,说明中医之机,不能离开色、脉之诊。临证从色脉之诊参悟,预后死生,久而久之,就会出神入化,独领先机。刘渡舟说,辨证知机是一门科学,不要把它当作玄学来看,更不要视为难以做到的畏途,“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经天纬地的客观存在,掌握他有何难哉?”
“儿时听说舅舅诊脉非常准确,往往能断人生死,慢慢才明白那是他潜心钻研、辩证知机的结果。”崔天红说,刘渡舟曾接诊一位患肺结核的男性患者,他见该患者皮肉瘦削,咳嗽多痰,脉来细数。便对其家属说:“此为阴痨,病已深入,恐难救治。”家属哀求说:“我们知道他病已深入,很多医生都束手无策,所以特意请刘老,无论如何也要开一方药,尽我全家之心?!绷醵芍畚渑渲啤扒碛窀唷保銎湟园俸瞎探鹛浪头?,服药一周后,家属高兴地来说“病人见好了?!钡醵芍鬯怠按艘┝植荒艹ぞ梦?,因现在是隆冬季节,少阴得气之时,天水相连,肺金未至于绝。等来年入夏,火气用宁事,伤肺灼金,就会使病情加重,依其色脉看,端午节前恐难以保?!焙罄?,病人果然死于第二年阴历五月初四日。
编辑:赵彦
关键词:刘渡舟 北京中医学院 人大代表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