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国医大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首席专家晁恩祥访谈
医疗卫生事业是为人民服务的,对待中医要有诚心,对待学术要有诚信,对待患者要有诚意,这是我们要经常牢记的。
——晁恩祥
人物简介:
晁恩祥
国医大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首席专家,第三、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全国中医内科肺系学科带头人之一。擅治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等常见病及一些疑难杂病。
◆一张老照片,一个矫健的身姿,腾空飞跃的那一刻,不仅记录着冠军辉煌的一瞬,也记录着曾经昂扬的青葱岁月。从热爱体育到选择中医,虽然只是一次感冒的偶然发现,但中医的神奇,却让他为之痴迷执著了一辈子。
◆灰旧的蒙古袍,漫天飞卷的黄沙,22年的支边工作与生活,只因“要到缺医少药的内蒙古去”。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用热血和青春、甚至生命,为新中国的建设倾尽所有,无怨无悔。
◆SARS疫情汹汹而至,他只身前往重灾区,以舍我其谁的担当,主导依据《温疫论》而成的透邪、疏利、解秽、清中、攻下等法,在非典战役中贡献突出,被授予“全国防治非典优秀科技工作者”“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晁恩祥,从医60多年来,一直以昔日跨栏冠军的勇气,不断书写着一位医者的新高度。
从体育到中医身边人的影响最重要
深秋的北京,“树树深红出浅黄”,阳光透过飞舞的落叶,在神采奕奕的晁恩祥周边打上一层柔和温暖的光。两个半小时的访谈,83岁的老人家只喝了一口水,他明亮的眼神,清晰的记忆,富有逻辑的叙述,给人感觉世事沧桑,不管时空怎么转变,他依旧是那位跨栏的翩翩少年。
“目视前方,双手扶地,半蹲着,发令枪‘砰’的一声,身体像一支离弦的箭,冲出起跑线?!敝缸乓徽爬险掌?,晁恩祥回忆起1953年,16岁的他,在唐山市中学生运动会200米跨栏比赛中取得冠军时的情景。
那时的晁恩祥十分热爱体育运动,而且学习成绩突出,是唐山市学联排球队队长,也曾代表唐山市中学生参加过省里的田径比赛。当时的志向是学习理工科,从未想过学习中医,一次偶然的“感冒事件”,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一次打球后,大汗淋漓的晁恩祥骑车回家,没想到受了风寒,当晚便发热无力、头身疼痛。次日到校医室看病,医务室的冯老师给他开了几味中药,叮嘱他按时服药。服药后,晁恩祥的病很快就好了。后来他才知道,冯老师开的就是《伤寒论》中的桂枝汤。
冯老师本人是位语文老师,因他自幼熟读经史,且爱好中医,修得高超医术,也做过中医医生,后被推荐到校医室,“冯老师与我国的中医大家岳美中有着相同的经历,他们亦是同窗好友?!?/p>
“觉得中医很好,能治病救人?!贝幽谴慰床∫院?,晁恩祥开始对中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经常到冯老师那里走动,了解有关中医的知识。
1956年,高考前夕,冯老师告诉他一个消息:“北京中医学院新成立,刚开始招生。”晁恩祥深思熟虑后,做出报考北京中医学院的决定。同年8月,晁恩祥拿到了北京中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从此,医学殿堂的大门向他开启。
“那时的北京中医学院刚成立,各方面都存在不足,师资也缺乏,但却有几位享有盛名的老先生在北京中医学院任教,如秦伯未、刘渡舟、方鸣谦、任应秋、祝谌予、陈慎吾等,他们是那个时代德技双馨的医学大家,他们对学生们寄予厚望,爱生如子,毫无保留地将自己行医治学的经验倾囊而授?!标硕飨樵诙魇γ堑淖蛔唤袒逑拢佣痢赌诰贰赌丫贰渡衽┍静菥芳啊渡撕硬÷邸返戎幸降浼骺?,到学中医临床各科,他还同时涉猎了西医的诊断、解剖、生理、病理、药学、临床各科,通过经常下乡、下厂矿教学实习、参加救灾医疗队,大大提高了临床水平。也因此,在谈到“如何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医”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读经典做临床非常重要,勤于思考,悟性好也是学好中医的重要条件。”
晁恩祥拿起一本岳美中的《锄云诗集》,一边向记者展示那行云流水般的字迹,一边说:“那个时代的中医大家,几乎每一位老师都精通中国传统文化,几乎每一位都是诗词高手,甚或书画大家,很多经典佳作都能倒背如流,医案也写得讲究。”晁恩祥在校时,曾跟随王慎轩老师实习,每次诊断后,王老都会十分认真地书写医案,一个病案就是一个病人理、法、方、药的详细记录,晁恩祥也在抄写这份“教案”的过程中,得到实践和锤炼。
1962年,毕业后的晁恩祥,响应国家支边政策,带着新婚不久、也是大学同班同学的妻子,前往漫天风沙的呼和浩特,作为首届中医大学毕业生,他们开始了长达22年的支边岁月。
为探病患雪地跋涉险迷路
“眼见天色渐黑,四周沉寂得可怕,脚踏在厚厚的积雪上,嘎吱、嘎吱的声音听起来更添几分恐惧?!标硕飨榛匾淦鹪谀诿晒攀钡闹П吖ぷ?,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鲜活。
在内蒙古期间,晁恩祥曾两次在冬季到呼伦贝尔盟参加克山病的防治工作,有两个春节不能与家人团聚。曾去过的莫力达瓦旗是达斡尔族和鄂伦春族的聚居地,地处中国北部边界,人烟稀少,村与村之间距离很远,交通十分不便,冬季气温常在-30℃以下。
1967年的大年三十,晁恩祥和同事接到患者求助,即刻出诊,顺利处置后,他们决定到附近的医疗点去看望病患,慰问同事?!凹堑檬窍挛?点多出发的,漫漫荒原,皑皑白雪,怎么走都到不了目的地?!庇谑?,就出现了本节开头描述的那一幕。
晁恩祥心里有些着急,但仍镇定地安慰着同事,四周黑洞洞的山坡,只有白雪反射的光亮。两个人一路向前,不知走了多长时间,远远看见一个黑影,走过去时,才发现是一根电线杆儿,顺着杆子上拉的电话线走到一个村庄,一问老乡才知道是迷路了,只要翻过一道山梁就是防治克山病医疗队的驻地。
待找到驻地时,已过午夜12点,“整整在大雪中走了8个多小时?!彼峭严旅薨?,整个身子呼呼冒着热气,汗水早已将几层棉衣湿透,裤腿里却是一圈冰块。当地百姓说:“你们是狼口脱险,捡了一条命。”原来,那条山路上狼很多,人烟稀少,所幸他们没有遇到狼,“那时想想有些后怕,现在想想还真是幸运?!标硕飨樗实匦ψ拧?/p>
在草原荒漠的22年,他乘过马车、骑过马、徒过步,曾在雪地跋涉,为了出诊方便,在练习骑马时,不只一次被甩下马背,一身沙土一脸泥。从城市到漫天黄沙,只因“国家需要,地方需要,患者需要”。
上个世纪70年代,在国家提出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号召下,晁恩祥投身全国性慢性支气管炎流行病调研及防治工作,并和内蒙古中医院的同事共同研制了几种治疗老慢支的临床用药,如固本止咳夏治片、止咳化痰片、平喘片等,他将自己的热情毫无保留地留给了大草原,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中医药发展和交流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时疫流行中的“医者本色”
一次性防护服、口罩、眼罩,这套防护设备,就是用来对抗SARS的措施,眼罩后是坚定而又略带一丝忧郁的眼神。这是摄于2003年非典期间,晁恩祥与同事进入病房诊察病人、参加会诊时的照片。
“我是北京第一个接触非典的医生?!标硕飨樗?。2003年年初,突如其来的非典在广东被发现,晁恩祥作为北京中医内科专家,第一个应邀赶往广东省中医院,对当时的8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逐个进行会诊。
“当时疫情初发,重视程度不足,防护措施不到位,就一个口罩?!被叵肫鸶肮阒菡锴那榫?,晁恩祥说,“当时想都没想,就去探察病人?!焙罄?,他提出了中医药治疗的观点,回到北京后,他又作为抗击非典的主导人员,结合自己对非典早期患者的观察,提出依据《温疫论》而成透邪、疏利、解秽、清中、攻下等中医治疗方法,并参与了非典防治方案的制订。
此后的几年间,先后发生过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而在这些疫情突发的前沿,都有晁恩祥奔波的身影,学生们劝他:“注意身体,不可过度劳累。”他的回答总是:“必须去,这是第一手资料,我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和思考,才能有更优良的方案,才能尽快治病救人。”事实也证明,在这些疫情防治工作中,中医药确实是有疗效的,且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早在1984年,晁恩祥应时任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印会河的邀请,到初建的中日友好医院担任中医处处长、中医大内科主任兼肺脾科主任之职,自此,结束了他的支边岁月。回首来时的路,晁恩祥已治愈了数不清的患者,而中医药的神奇也让他收获了众多“粉丝”,“医生是治病的,让医术更精湛,让医学更精准,才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闭庖残砭褪顷硕飨椴欢辖?、实现跨越的心得吧。
编辑:赵彦
关键词:国医大师 中日友好医院 晁恩祥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