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表现传统与本体基础——书画会通
千百年来,中国画和书法历来被视为血肉相连、手足与共的姊妹艺术。书画会通不仅有其漫长的历史渊源,且有其悠久的表现传统,更有其深刻的本体基础。
历史渊源
董其昌《容台集》曾载典故一则:元人赵孟頫曾向钱选请教绘画要领,问他怎样才能做到画中有情趣?钱选回答,多写隶书。赵孟頫大受启发,并于《秀石疏林图卷》题诗中进一步发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p>
古来文人画家皆重以书入画,喜于画中得书法,引起画法革新,其画法常于书法笔法中化出高古奇崛、婉通圆润、停匀精密的线条。文与可画竹,郭熙、唐棣画树,温日观画葡萄,都借鉴了草书写法而开一代画风;王维雨点皴、李思训斧劈皴、吴道子兰叶描,均与书法艺术相关。
历代中国画名家中不乏书法圣手?;蛉绻蒜耙嗌剖椤薄笆比撕盼保蛉缋钏佳怠氨矢皴倬ⅰ薄笆榛埔皇敝睢?,或如韩滉“工隶书章草”,或如阎立本“兼能书画”,或如郑虔“好书”“明皇书其尾曰:郑虔三绝”,或如甘风子“细笔作人物头面”“放笔如草书法”、开写意人物画先河,或如徐渭“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或如郑燮“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以书为画”,他如《历代名画记》中标出59人均为善书画家,及至现代,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等皆书画兼善。
表现传统
器通。中国画和书法皆以笔墨纸砚为工具。中国书画艺术之辉煌仰赖毛笔之发明。当岩壁、山洞、树皮、兽皮走向缣帛、纸张甚至是宣纸时,书画便具备了完全相同的衍进发展物质条件。水墨的结合更为书画创造了艺术发展的相同条件。
线通。线条倍增了书画在艺术传达媒介上的基本一致性,再度强化了书画会通的根基。线条具有超强的艺术表现力,中国画和书法均以线条为主要艺术媒介。书画线条的价值在于立意、用笔、形似、骨气、象物,在于蕴藉于形象取舍中的情感振动、潜藏于内的时空感以及借由细部差别产生的风格趣味。
法通。元人杨维桢称:“书与画一耳……画法即书法所在?!鼻迦耸卧蛭剑骸白钟牖撸渚吡蕉?,其功一体?!苯袢肆稚⒅荆骸敖袢似裼牍湃艘?,画法原与书法同?!敝罴沂榛劢砸挥锏榔屏酥泄褪榉ㄔ诜ǘ壬系奶烊换嵬?。
品通。书论画论多以“品”分高下。书论有《书品》《书后品》《艺舟双楫·国朝书品》,画论有《古画品录》《续画品》《续画品录》,皆直接以“品”命名。恰如刘熙载所言:“书与画异形而同品?;庀蟊浠豢墒で?,约之,不出神能逸妙四品而已。”书画品第亦步亦趋、几乎同步、交互影响。
本体相通
“书画同源”堪称中国古典艺术最为著名的理论命题。从理论上研讨“书画同源”现象始于唐人张彦远:“书画异名而同体也。”宋代《宣和画谱》承继其说,明人何良俊进一步阐发,嗣后,“书画同源”说便广为流播,“书画同源”之辩渐成声势。与之相伴,中国画和书法的会通也始终为历代书画论家津津乐道,演成古今书画美学研讨的一大焦点。
察考中国书画史可知,书画会通突出体现于文人画之中,涵括书通于画、画通于书两端;既立足于“书画同源”说之上,又筑基于“书离于画”“画异于书”的“书画殊途”之上。但无论是“同源”还是“殊途”,“象形”乃会通之源早已成为共识:古今诸贤皆论及造字、书法、绘画造型的象形特质;象形是古贤近儒眼中书画会通的发端与关窍。
“象形”既为造字、书法之原则,亦为“绘事之权舆”“绘画之滥觞”,书画造型均以“象形”为始发端,其形近、其源同,且皆有“象形”之共性,“画成其物,随体诘诎”亦成书画会通的关窍,古来一切书画互通的阐释均源于此。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编辑:杨岚
关键词:书画 书法 艺术 表现 传统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在京闭幕
泰国大选350席分区议席中为泰党暂获多数议席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准备就绪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