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漫谈书法史上的文化风骨及当下困境
文化风骨使晋唐成为中国书法历史上最灿烂的时代,其中尤以颜真卿刚毅忠烈的人品为后人所敬重,他的书法风骨一直是后人继学“二王”后的又一个学习对象。
现代书法用现代人的审美理念去寻找其发展契机是应该的,但当下一些所谓的现代书法,却显得极不严肃,有的甚至是低级趣味的胡闹。最近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新出版的《了庐画论——文人画的当代传人和代表Ⅱ》中,平时一直处于隐居状态的知名画家了庐以自己创作的实践和思考,对当下反映在中国画坛中,对文人画与文人画家有相依关系的书法、教育等各方面做了阐述。本文为漫谈书法中的一篇。
对于书画同源的解读,我的好友、当代山水画家曾宓先生说得比较好,他说世界上不管哪个地区、哪个国家和民族,最早发现的原始岩画都是象形文字,但是至今只有中国的文字还保留了象形的雏形,而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字大多变为字母。同样也只有中国的绘画能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而西方绘画绝大多数以团块面为主要表现形式。这很好地说明了中国“书画同源”的基本道理。故而我认为,中国文人画以书法法度为基础的笔墨,永远是中国画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文字与绘画顺着书画同源的轨迹变化发展着。魏晋时代作为继春秋之后在思想和文化领域最为活跃的时代,文人追求个性解放成为主流,《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故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同样,随着这时期的经济发展,以绢为材料的丝织品成为书写文字与绘画的主要材料,极大地激发着当时的士大夫参与游戏与创作。文字和绘画的创作主体也由民间艺人转向文化人,如张芝、钟繇、陆机、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羊欣等人。他们从千百年来被风雨雕琢后的三代秦汉古碑“屋漏痕,锥画沙”的天然神韵中,感悟出积点成线的用笔妙趣,并以自己的审美理念,对民间流行的文字做了形象上的修饰和提升。他们注重用笔上的节奏和旋律,如书写中的转折顿挫,字与字之间的起承转合,行与行之间的左右顾盼。
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许多传世的艺术珍品,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唐代。

其中,我最喜欢钟繇的《荐关内侯季直表》《宣示表》,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姨母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
到了唐代,由于政府采取了以书取士的政策,更加激发了当时的士大夫和普通文人对文字的审美创作热情,出现了如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张旭、颜真卿、怀素、柳公权等一大批人物。他们承袭了晋人书家的创作精神,注重从古碑和遗篇绝简中汲取原始的文字风骨。所以晋唐书家的书法以各自不同的风格傲然于世,为理论家孙过庭撰写《书谱》奠定了基础,也成为后人千百年来学习的楷模。

《书谱》一书对晋唐文人参与文字创作的现象和艺术成就进行了整理,在理论上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文字创作法则和审美要求,以及艺术家应有的创作心态。此后,书法的概念被后人所接受和理解,也为后人学习书法提供了法则和要求。
晋唐书家将天地的文字精华与自己的文化精神交融在一起,这种文化风骨使晋唐成为中国书法历史上最灿烂的时代。其中尤以颜真卿刚毅忠烈的人品为后人所敬重,他的书法风骨一直是后人继学“二王”后的又一个学习对象。如五代的杨凝式,宋代的“苏、黄、米、蔡”,到后来清代的刘墉、钱南园、张叔未、何绍基等,无不以颜真卿的书法风骨为主体,尔后生化出自己的书风。在传承晋唐书法的过程中,除了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以外,还有欧阳询、王安石、陆游等一代文豪和诗人,他们与宋四家一样在传承晋唐书法的过程中,不但恪守书法的法度,而且以各自不同的文化精神追求书法的艺术风韵。他们之中不少人的书法作品都成为后人学习的范本,而追求风韵的帖学也成为书坛主流。

元明以后,书家的文化学养均不如前人,再加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其中不少的文化人在利益诱惑下,创作心态日益浮躁,如张瑞图、王铎、倪元璐等。他们把自己的文化创作逐渐演变为一种单纯的谋生手段,不但作品气象日益不如前代,笔墨法度上也日渐松懈,不仅没有晋唐书家的灿烂风骨,而且在追求风韵取悦于时人中,因用笔轻佻而显得浮华。当然,同时期中也有少数有识之士依然十分注重风骨,如倪瓒、金农等人。

到了清中期,出现了如伊秉绶、赵之谦、吴昌硕、康有为、梁启超、王国维等书家,他们鉴于帖学的浮华之风,提出了重振碑学的艺术要求。由此,在书坛上,帖学与碑学成为两大主要流派。但总体而言,此时代的精神与晋唐宋元的淳朴之风不可同日而语,加上文化商品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大多书家亦无风骨可言。近现代,萧蜕庵、叶恭绰、钱瘦铁、来楚生、白蕉诸人颇有可观处。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朵云轩一个楹联展览上看到了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李鸿章、潘祖荫、吴大澂、张之洞、杨度、袁克文、徐世昌、冯国璋、吴佩孚等许多军政大员的书法作品,精神为之一振。虽不如传统书家的中规中矩,却笔力雄健,非一般书家所能比拟,这种书法风格或许是由他们非一般的民族气骨所铸成。
到了现当代,绝大多数的作品失去了孙过庭《书谱》中所谓的书法用笔:
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蛑厝舯涝疲蚯崛绮跻?。顿之则泉注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划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现代书法用现代人的审美理念去寻找其发展契机是应该的,但当下一些所谓的现代书法,却显得极不严肃,有的甚至是低级趣味的胡闹。如今所见的部分当代书法家,常用笔纤弱蜷曲,作品就如我们惯常所见的大标语和大字报一样,根本谈不上法度和韵味。相较而言,我倒以为近现代上海的潘学固、谢稚柳,江苏的萧娴、高二适等人的作品气息,比林散之和启功后期应酬的作品更显得散淡、自适。



编辑:杨岚
关键词:书法 风骨 文化 创作 文字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