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中国画所承载的历史记忆
画者,文余之事也。古人画画,大多是政务之余,文学创作之余的率性之作,除了少数宫廷画师以外,很少有现在所谓的专业画家之说。记得很多年以前,浦江的月泉学社成立,我曾寄语在场的青年画家们:“功夫在画外”。建议他们熟读《古文观止》以及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国学经典,以期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浸润他们的心灵,进而,浸染他们的画作。时过数年,审阅今天青年画家的创作现状,依然有美中不足之慨。像吴茀之先生那样诗书画俱绝的画家哪里去了?我们过于强调技法,追求获奖,以致于迷失了中国画艺术的本义。
首先,中国画是一门很现实的艺术,是人民追求生活美的需要。谁家的新房落成了,谁家嫁女儿娶媳妇了,都会想到请一位画家来画一幅画,以装点门面。如果家里挂着一幅名画家的作品,主人一定特有面子,接人待客也会底气十足。在旧社会,文盲较多,很多不识字的农民却看得懂中国画。在信息传播单一的时代,没有比画更形象生动的传播方式了。作为土生土长的浦江人,今天,我要为我的家乡点一个大大的赞。因为这“中国书画之乡”的来历,并非浪得虚名,而是从浦江的历史文化土壤里长出来,因为根深所以叶茂。出门在外,常听人言:“听说你们浦江人人人能书会画,是这样吗?”这样的话听多了,如果自己既不能书,也不能画,那会感到在辱浦江的门面,对不起“浦江人”这个称呼。而事实上,“白天扛锄头,晚上拿笔头”“拿起锄头干活,放下锄头画画”确实是浦江农民生存状态的一种形象描述。
在浦江人眼里,中国画并非是高高在上,因曲高和寡而束之高阁的艺术品,而是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个伙伴,一个能带来身心愉悦的美的伴侣。它带着人间的烟火,充满着泥土的芬芳。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到浦江西部山区的舅舅家拜年。每到春节,我的四个舅舅家里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年画。其中有一部分为书画原创作品。印象最深的是四舅舅家的毛主席坐在藤椅上微笑着的国画作品,画上有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我常常在画作前凝视半天,内心充满了豪情。这样的一种熏陶和影响,是根植于内心的。记得小时候,我家有一幅吴士维先生的画:芦苇荡中一只灰雁,上有题词:“志在云霄里,翱翔万里中;不偏南与北,应候往来通”。诗和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忆犹新。
前段时间,浦江县前吴乡袅溪村党支部书记找到我,就村里的文化礼堂布置需要,希望我能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一幅对联。我通过实地考察,写成一联:“名士高风风遗袅溪深处,青山绿水水润通济湖边”,用以衬托该村文化礼堂中央的一幅山水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琪闻讯后,将其写成书法。这样的一种创作实践,本身就是乡风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次,中国画是一门很历史的艺术。所有的文学艺术品都是历史的产物,画家的立场、境界,创作手法,都打上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烙印,如吴山明的早期作品《两个公差》《茶农苦难史》等。我们在今天,可能通过欣赏古人的画作,能够窥见画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因此,与新闻记者一样,画家也是历史的记录者。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为人类社会留下了许多灿烂的历史记忆。如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5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又如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显示了画家非凡的艺术功力。
与古人相比,我们不能不感叹,在当代画家群体中,以展示历史风貌为己任,兀兀穷年,历尽心血,而完成鸿篇巨制的画作实在太少了。有些人满足于描摹古人,满足于在技巧上的所谓创新。一些画家很少看书,尤其是很少看古书。这样的一种治学态度,要想使自己的作品富有文化底蕴和文学内涵,无疑于缘木求鱼。试想,如果张择端不了解当时的风土人情,服饰文化、交通、楼房建筑等等,是绝对不可能创作出像《清明上河图》这样千古流芳的佳作的。如果顾闳中对于中书侍郎韩熙载的人物性格和政治境遇缺乏了解,又怎能如此真实而细腻地描绘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说到以国画记载历史,我们自然会想到浦江籍书画甸家张书旂的《百鸽图》。1940年,《百鸽图》创作完成,时任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在画上赋诗一首,作为当时的“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罗斯福。
中国画是画家人格精神的物化?;颐窃诖醋魇导行纬闪俗约憾捞氐幕?。如花鸟画大师吴茀之先生的作品《篱边大斗花》和《松树不肯秋》等。吴茀之的写生观及其对花鸟画的理念,是以革新与个人品格为根基的,体现出关照自然、高逸灵秀的人文情怀。中国画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文学元素,体现了画家的修养和思想境界。画如其人。吴山明就是一个有大爱情怀的人。他不忘初心,以“重返单纯”为创作理念,无论是《延安五老》还是《巍巍太行》,都体现了浓浓的家国情怀。
值得警惕的是,现在有些画家是为画画而画画,忘记了画画的本义。如果一个画家在泼墨挥毫之时,能够牢记自己“笔墨当随时代”使命,以一种历史的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去创作,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就一定能够让传统文化的乳汁和自然的甘露滋养自己的灵魂,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接地气,更符合新时代的审美需求,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编辑:杨岚
关键词:画家 中国画 历史 历史记忆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