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致公党中央: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致公党中央“加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调研综述
人民政协报记者 刘彤
调研组在零下25℃的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冰芯库调研
青藏高原,地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地域辽阔,是地球上最大的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它还有很多耀眼的“别称”:“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
从这些“别称”上不难看出,这片耸立在我国西南边境线上的壮美雪山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藏高原造就了亚洲丰富多彩的季风气候,影响着我国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气候特征,并使长江中下游降水丰沛;它孕育了中国的长江、黄河及印度的恒河等10余条江河,是世界上河流发育最多的区域,为近30亿人提供水安全;这里的冰川、冻土、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涵养水源作用,是?;の夜攵瞧蛳低澄榷ㄒ约八试?、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重要屏障。
然而,随着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青藏高原近些年呈现出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突出表现在冰川退缩、湖泊扩张、草场退化、自然灾害增加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发挥。
生态环境?;ず蜕拿鹘ㄉ?,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为充分了解气候变化情况下青藏高原作为生态屏障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影响、现有的应对措施以及生态环境?;び刖眯鞣⒄骨榭?,今年6月19日至24日、7月11日至1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和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曹鸿鸣分别率领致公党中央调研组赴西藏和青??埂凹忧壳嗖馗咴拿鹘ㄉ瑁Χ云虮浠敝氐愕餮?,通过实地考察来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应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建议。
科技投入
让“生命禁区”里瓜果飘香
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气候干旱寒冷,土地贫瘠,大部分是砂石地、盐碱地、戈壁滩,除了本地土生土长的红柳和班公柳外,其他植物很难在这里生长,被称为“生命的禁区”。
然而,当调研组来到位于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郊区的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时,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
园区温室里,一排排、一列列的蔬菜架整齐地排列,种植方式多种多样,有立体管式水培、墙体式基质栽培等。各种蔬菜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茁壮成长,无土栽培生菜、油菜、小白菜长势喜人,既有幼苗又有成菜?;ɑ芪率依锘ɑ苊缒酒分址倍?,郁郁葱葱,争奇斗艳。调研组了解到,园区内总共有40余座大棚,种植了20多种蔬菜和10多种水果,极大丰富了当地人的菜篮子,基本可以满足噶尔县城居民的需求。园区实行“产业扶贫+公司+合作组织+贫困户”的合作模式,有国家投入产业扶贫资金,公司提供人才技术保障,以合作社为组织单位,贫困户为收益主体提供劳力并参与分红。园区为当地贫困户提供工作机会,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园区聘请了陕西省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培养出的农业科技人员,通过他们培养阿里当地藏族工人掌握种植技术,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园区通过人才、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适用当地的农业技术、品种,进行科研开发、科技培训,这种双方合作,也开启了内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带动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在这样一片贫瘠的土地上,阿里通过引进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发展规模农业,不仅实现了‘生命禁区’里瓜果飘香、蔬菜满园,而且探索出了一条适合阿里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之路,值得肯定,更值得推广。”调研组表示。
同样令调研组欣喜的,还有攻克高寒高原种树难题的那曲市。
高寒高原种树是一个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对那曲来讲,这里由于长年有效积温不足、冻土层厚、紫外线强烈导致有效光合作用时间短、土壤质地差、冬季高寒风大等种种原因,种树几乎是不可能的难题。而在那曲的藏北草原,还面临着草资源不断破坏,草原逐年退化等难题。因此,那曲当地最为迫切的需要是研究出植树种草的办法。
带着这样的问题,调研组来到了位于那曲色尼区北部新区规划区的“那曲高寒地区植树国家重点专项课题试验基地”。
基地内,各种树木按区域种植整齐,育苗地里,树种都露着小嫩芽。工作人员介绍,该基地2016年开始筛选育种和驯化试验,2017年4月开始试点种树,目前完成投资1700万元,种植面积共计500亩,种植品种有云杉、圆柏、樟子松、沙地柏、藏川杨、白榆、旱柳、垂柳等共计16种,截至2017年入冬前,苗木平均成活率达75%以上。据2018年5月的引种植物越冬保存率统计,青海云杉(常绿乔木)、圆柏(常绿乔木)、白榆(落叶乔木)、高山柳(灌木)、金露梅(灌木)越冬存活率达到70%左右,总计成活5万多株。
这样的成活率在高寒地带实属不易。调研组认为,基地通过进行高原极端逆境植树体系研发,开发了多样化的适于高原高寒地区的种质资源和科学方法与关键技术,为藏北地区造林植树种草提供了技术支撑与示范,也为后期那曲及高原绿化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结合基地的成功经验,调研组建议,要继续加大对西藏那曲等高寒地区科技植树种草支持力度,“建立部委联系机制,加强对高寒地区植树、种草指导和支持,建立责任分?;疲⒅С忠缘胤轿魍乒阌τ?,鼓励、支持和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植树种草、城市绿化、草原生态修复和环境建设的市场机制,当前可通过生态补偿性财政后补助方式,支持和奖励企业在高寒地区实施城市绿化科技示范工程?!钡餮凶楸硎?,要借助科技手段,科学筛选和驯化适应于青藏高原生长的灌木和草种,特别是有经济价值的灌木,提高植树种草质量与效益,加快草原植被覆盖,发展经济植物产业,实现高原植树种草可持续发展。通过科技进步,把过去的“高原高寒种树禁区”改变为未来的高原地区特色经济植物产业基地,把荒山秃岭变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引进与培养
留住本土人才
在西藏调研期间,调研组考察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拉萨部,这里是构建支撑西藏生态环境?;さ摹案吆0巍⒘⑻迨?、全覆盖”的国家级高寒区网络实验研究平台。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大家参观了目前亚洲最大、海拔最高的冰芯库———青藏高原冰芯库,这里保存了过去30多年中钻取的12根青藏高原深冰芯(2032米)记录,这些冰芯记录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宝贵“自然档案”,十分珍贵。工作人员说,依托拉萨部,研究所建成了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高寒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3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的西藏分支支撑机构,提高了野外观测、实验分析的支撑能力和研究效率,夯实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基础。这里培养和吸引了大量高级科技人才进行青藏高原研究,仅第一次科学考察就有40余位院士参与研究。调研组了解到,拉萨部重点围绕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开展了各项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通过“知识援藏”“人才援藏”“科技援藏”,组织院士咨询、开展项目研究,开办西藏硕士研究生班,培养用得上、留得下、靠得住的本土人才,还通过承担各类项目,在西藏的冰崩雪崩灾害科学预警、西藏自然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建设中,贡献科技人员的力量,提升地方的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当地人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人才的作用同样在青海省“山水志愿自然保护中心昂赛工作站”得到体现。
该工作站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杂多县昂赛乡大峡谷内,毗邻澜沧江源头扎曲河。工作站有七八个年轻的工作者,他们有的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或老师,有的则是志愿者,在没有手机信号和网络的环境下,长期踏踏实实地开展各项生态科研和科普工作。自2005年以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山水自然?;ぶ行牡耐哦映て诠刈⒂袷鞯纳芯亢捅;すぷ?,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此基础上,他们发起并成立了“山水志愿自然?;ぶ行陌喝ぷ髡?。这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由科研院所、民间组织和地方政府联合建立的第一个工作站。据介绍,目前工作站已开展了三江源雪豹基础研究、三江源多物种种间关系、流浪狗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三江源神山圣湖对于?;さ募壑档妊芯?,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工作者们希望,未来,工作者将发挥三江源科学研究、民间组织开展?;ば卸?、公众志愿者基地、国家公园宣教中心、公益管护站等平台作用。
调研组表示,工作站磨炼了年轻大学生的意志,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交谈中,调研组建议工作站可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了解这里,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这支队伍,充实力量?!盎褂Ω玫玫降钡卣闹С?,逐步完善基础条件,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到工作站搞研究和开展工作,希望国家相关部门机构加大力度,鼓励支持更多的青年志愿者参与到对自然生态安全?;さ墓ぷ髦?,培育和锻炼生态科学研究的后续人才队伍。尤其是要加大对西藏、青??萍既瞬乓团嘌闹С至Χ?,通过科技援藏、援青等手段,进一步加大对西藏和青海的支持?!钡餮凶榻徊奖硎荆ㄒ樯枇⒅С止诳蒲В–itizenScience)志愿研究的项目,由感兴趣、愿奉献的科学家团队牵头,组织公众进行收集数据的尝试,同时,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中,加强与地方科技工作者和科考与观测站所在地居民的结合,建立“众考”模式,重点培育和锻炼青年和地方科技人才,弥补监测研究人力不足和人才储备问题。此外,还要坚持理性、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当地群众以及更广泛的地区当中加强气候变化影响的科学传播和宣传教育,加强科普设施建设,普及生态文明科学知识、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等。
顶层设计
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可以对内陆气候产生重要影响。例如,近些年我国北方气温升高,无霜期变长,降雨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青藏高原的暖湿气体变化影响到了对中下游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降雨。因此,对这里的生态?;び胙芯坎唤鲋凉刂匾铱滩蝗莼?。
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瓦里关山顶的“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瓦里关山基地”是全球最高的大气本底基准监测站,为全球大气数据共享提供科学依据。基地周边的山体被茂密的植被严严实实地覆盖着,只有一条简易砂石路由山底通往山顶基地,山脚设有检查站,限制人员和车辆进入,避免对大气产生干扰?;毓ぷ髑诎沧坝械苯袷澜缦冉墓鄄庖瞧?,对大气化学微量成分和大气物理过程进行全天候、全自动观测,并将数据发往世界气象组织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数据处理中心。
不过,与国际水平相比,目前瓦里关站综合探测能力,尤其是大气成分观测能力,周边自动观测站点缺乏、观测数据处理和现场科研能力相对落后,还不能达到与自身国际声望一致的能力水平。
调研组表示,应将基地建设成全球综合一体化开放合作平台,强化大气成分综合探测能力,扩大周边地区自动观测站点和网络建设,扩大与先进国家间的业务合作领域,提升综合数据处理与科研能力,使自身科研和开放合作能力与国际声望相一致,为提高我国对气候变化科学发言权多做贡献。
面对当前存在的多圈层综合观测、多源数据共享不足以及对灾害风险预估的科学预判不足等诸多问题,调研组还建议,要加强生态安全科学研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霸诠也忝婢】旖诙吻嗖馗咴酆峡蒲Э疾煅芯抗ぷ髁⑾?,并将相关资源调查纳入科考范围。建议汇聚多方科研力量参与,采用实地考察、长期资料数据以及遥感遥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力争弄清家底、辨明现状,为建立大尺寸数字模型,量化分析环境气候变化打好基础。”调研组还进一步指出,希望把已经启动实施的、由我国科学家牵头的“第三极气候变化研究”国际科学计划拓展为联合南北两极科学研究的“三极气候变化联合研究”国际大科学计划,继续以我国科学家牵头,联合相关国家科研力量,组成“三极”联合研究的国际科学家团队,共同开展南北极和青藏高原在全球变化中作用的研究,提升我国在国际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话语权。
……
入峡谷、登高原、观实验室,调研组的行程周密也充实。虽然路途艰难,但调研组欣慰地看到,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西藏高寒地区科技种树种草取得阶段性成果,蔬菜、瓜果、花卉栽培等现代农业产业助推当地经济发展,青海生态式循环经济也正快速发展,绿色产业稳步发展……这些生态环境?;さ某删屠粗灰住5餮凶楸硎?,加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对维护和加强我国生态安全屏障具有事关当前、影响长远的重要意义。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倡导绿色生活,发展绿色产业,适应和利用高原生态和气候变化形成的有利条件,减缓或预防环境与气候变化中的风险,通过制定出长周期和中近期环境变化影响的应对措施,为筑牢我国生态?;て琳献龀雠?。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调研 生态 青藏高原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