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龙,是怎么来的?考古学家告诉你
那我们考古还是比较擅长回答这个问题,通过这么多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现在有了一点点线索。
翻唇神兽与格里芬
大家好,辛苦了。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两个生猛的动物,我讲的这两个生猛的神兽,实际上跟我们中国人喜爱崇拜的龙有很大的关系。

这是南宋一个叫陈容的画家画的一幅画,叫《九龙图》。我们看,龙的形象在南宋的时候已经跟我们现在看见的龙几乎没什么差别了。

龙的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汉代房檐瓦当上面的龙,当时有四象,这是东方青龙,它基本还是四条腿的走兽,但是身上已经有鳞片了。

这是在新疆发现的一个金带扣,非常精美,上面有一条大龙,还有好多小的龙。因为边疆的首领特别喜欢这种金带扣,中原王朝就制作了很多这样精美的龙纹带扣,作为一种政治的礼品馈赠给边疆的首领。所以我们不单是在新疆发现了这样的金带扣,也在朝鲜半岛、云南等等边疆地区发现了相似的金带扣。

这是唐代龙的形象,是安史之乱中史思明的墓里面出的坐龙。这个龙它还是有四条腿,还没有完全飞起来,不像我们南宋的那个龙是飞腾的一种飞龙。

这个大家可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它是一个金剑鞘,就是插短剑的金剑鞘。这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呢?不是在中国,这件器物是在阿富汗北部一个叫大夏或者叫巴克特利亚的地方,在席巴尔干的墓地里面发现的,是公元前后的这么一个时代。

你们看,这个墓地里面埋了六个人,其中这个男的应该是个游牧部族的首领,他配了两把短剑,剑鞘上就有龙。你知道大夏是什么地方吗?就是当年汉武帝派张骞去西域找大月氏待的那个地方。
这个龙怎么跑到那里去了?这是我今天要讲的一个问题。

我们再看一眼这个器物,这张照片是我拍的。这个展览在故宫展完以后,我去点校文物的时候,终于把这个文物拿在了手上。
因为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我的老师就给我讲,他的研究认为这是大月氏的一个神,我就一直很向往。那天我终于把它拿在手上,而且拍了一张照。你们看,龙的形象非常地生猛,很生动。
同一个墓地,刚才是属于男性首领佩戴的,这个是一个女性头上的金坠,非常漂亮。一般这个叫国王御龙,抓着两个神兽,也叫龙吧。实际上这两个神兽是以马为主体,有马头,有马的鬃毛,鬃毛是用绿松石镶嵌,有马蹄子。

但是大家注意,它头上有羚羊角,还长了翅膀,所以它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匹马,它是一个人类想象出的神兽,这些都是受到波斯文化的影响。
刚才稍微给大家介绍了一下中国龙的形象,而且这个龙的形象跑到了阿富汗,我们现在来看看中国的龙。其实并非世间所有的龙都是一种想象出来的动物,那龙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
龙相当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大家对龙特别地熟悉,但是当别人问你龙到底是怎么来的时候,可能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好回答。那我们考古还是比较擅长回答这个问题,通过这么多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现在有了一点点线索。

其中有一个线索就是,我们发现在今天的内蒙古东南部,就是现在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这一代,距今五六千年有一个文化,叫红山文化。这也是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化,这里面就发现一种器物,它是用玉做的。
实际上它叫玉珏,最初是弄在耳朵上的,有一个口。它雕的那个形象,现在考古学家大部分都认为,可能是咱们中国最早的龙的形象之一,而且就把这个器物叫作玉猪龙。这里有三件,玉猪龙还有个小小的獠牙,很可爱,它的嘴还有褶皱。

为什么说它是猪龙呢?我们来看看这些可爱的小猪,你就知道它真的应该是模仿猪。特别是猪小的时候,嘴前面有很多小褶皱,猪的嘴实际上就是后来龙的嘴。
一般从侧面看,这个龙的上嘴唇就翻起来了,这就进入到我们今天要讲的一种神兽,我把它叫作翻唇神兽。实际上,它是从猪的形象演变过来的。在红山文化之前,这个地区的人已经非常地喜欢和崇拜猪,他们甚至已经把猪神化了。
我们在小山遗址发现,在一个陶尊上面,古人就用艺术的手法把他们想象中的这些动物表现出来了,其中就有猪。我说是猪没问题吧,大家应该都会赞同,特别是它还有猪的大獠牙。


这里其实有四种动物,有猪,有鹿,有牛,还有一个鹰。这个文化叫赵宝沟文化,在红山文化之前,距今7200年到6400年。在很早的新石器时代这些人已经很崇拜猪了,而且把猪作为一种神圣的动物。
由此我们就可以把这个线索慢慢地捋过来,从刚才说的赵宝沟文化的比较写实的猪的形象,然后到红山文化的玉猪龙。恰好到了商周时期,我们也发现了做成这个珏形的玉器,蜷曲状的。特别是商周时期的龙,已经很形象了,跟我们现在的龙的线索是能接上的。

其中最有特点的就是它的上嘴唇还是翻着的,就是说它还在延续猪嘴的特点。

商周时期的人也特别喜欢龙,把它弄在各种器物上,有玉器、青铜器,石磬上面。这时候的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上嘴唇朝后翻。
左上角是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龙。因为太好,而且是我们所发掘的,所以就作为我们所的所徽。
所以我们的线索是非常清晰的,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一直到战国的玉器铜器,都有翻唇神兽这种形象。
这是汉代的一个器物,河北满城中山王墓的一个银铺首,上面的龙的嘴唇翻得还很厉害,很形象。铺首就是大门上面两个金属的东西,下面有时候有门环,有镇宅避邪的作用,所以一般都是用凶猛的动物来表现,现在比较多的是狮子头。铺首下面其实有好几条龙,正中有一条龙,然后身子分作两边,上面有两个小的龙,它们的嘴唇也都是翻着的。

这个跑到了南边,广州南越王墓的玉器,这个龙的上嘴唇是不是也翻起来了?

这就是汉代的龙,它们翻唇的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到了这个时候,可能这些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翻唇,但是他们知道龙的形象是一定要把这个嘴给翻起来才行。
龙在中国文化里面也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动物,实际上它有很深的功能性在里边。
我们中国是一个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米、后来种小麦的这么一个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文明古国。对于种地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播种,你一定要在合适的时候把种子种下去。古代的人怎么来确定时间呢?他们一开始当然是看虫叫草长,但是这些都不太可靠,后来慢慢发现天上的星星最可靠,所以后来的人就通过天上的星星来确定时间。
实际上在春天种地这段时间,中国南边傍晚的时候,地平线上出现的最主要一个星宿,用西方的星座来说就是天蝎座,我们中国人就把它想象成青龙。
我们有好多俗语说的就是这个东西,比如说龙抬头,你妈就让你去理发,还有飞龙在天,大家以为说的是啥东西?真是飞龙在天吗?实际上说的就是星象的问题。
龙抬头是说龙的头,也就是叫角亢的这个星,傍晚的时候就在地平线露出来了,这就叫龙抬头。飞龙在天是到傍晚的时候,整个龙的星座都在南部的天空黄道这个位置上,就是白天太阳在的那个位置。
特别巧合的是,在赤峰地区,就是刚才说的有玉猪龙红山文化的地方,到现在他们还有一种习俗,是在龙抬头那一天要用猪头来祭祀,然后还要耍龙。所以你们想这个文化的力量多强大,几千年了,它还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是把我们中国的龙给大家交代一下。
中国这个龙太强大了,它在春秋时期或者战国的时候,就影响到草原上去了。在农耕区的北边有一个广阔的草原地带,跟我们农耕区是一个互动的二元对立的关系,是整个推动历史前进的这么一个关系。游牧人觉得这个龙不错,就把它吸收过去了。
编辑:杨岚
关键词:神兽 文化 翻唇 形象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