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家长的焦虑为何久久挥之不去?
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的吴先生毕业于某名牌大学,他希望女儿也能像自己一样成为学霸。于是,要求10岁的女儿每天写4篇高质量作文,完不成不准睡觉,女儿因此经常熬夜到深夜一两点。吴先生每每陪着,有时甚至出手打骂女儿和上前劝阻的妻子。面对丈夫的严厉教育,多次吵架无果的妻子无奈于凌晨报警求助。
吴先生对女儿一厢情愿的期望,明显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其教育方式偏执、粗暴、不近人情。表面看来,这只是一个极端的案例,但却是中国家长集体焦虑的一个缩影。
禁止幼儿园小学化、实施就近入学、限制中小学生作业量、取消各种竞赛和特长生加分、降低中高考难度……近年来,一系列减负和招生考试改革政策的出台,似乎并没能让家长们身心彻底放松,虎妈虎爸亦时有曝光。焦虑,使家长急、孩子累、亲子关系紧张,它因此成了很多家长内心挥之不去的痛。
家长们普遍被焦虑情绪困扰
在我们身边,很多家长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据新华社8月8日报道,在上海一家专为应试民办小学招生而开设的“幼升小精英培训班”中,最小的孩子仅2岁半,经过几年的超前学习,这家机构的孩子在幼儿园毕业前要掌握3000个汉字、100以内加减法、简单的英语会话、基本掌握汉语拼音,这是“标配”。
今年暑假前,北京家长方怡然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了——她的女儿珊珊通过小升初电脑派位,幸运进入海淀区一所知名中学,也是他们一家人梦寐以求的学校。
然而,此前方怡然想都不敢想女儿能有这样的运气。所以,她想牢牢地抓住今年小升初最后一次特长生招生的机会。为了让女儿挤上末班车,她为女儿安排了每周两次的声乐课,一节课45分钟,学费800元,一年下来是一笔可观的开支。但她觉得,只要女儿能被学校的合唱团录取、以特长生的名义进入心仪的中学,就值。事与愿违,珊珊最终没能通过考试。
“从珊珊特长生考试失利,到电脑派位结果公布,我天天夜不能寐,有时一夜连两个小时都睡不了。失望、无奈、后悔,以及对前途未卜的焦虑,我甚至想,既然是这样的结果,当初何必那么逼孩子呢?觉得愧对孩子、心疼孩子,那种复杂和煎熬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说?!狈解欢灾泄九āぶ泄钦咚?。
女儿的学校落定了,一家人总算松了口气?!暗磺崴杉柑?,两位家长就和我商量给孩子报小升初衔接班,免得到了初中会跟不上。没办法,当家长总有操不完的心!”方怡然说。如今,珊珊已经开始学习初中课程了。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多年来出台了多项减负措施,每个寒暑假前也三令五申,不允许为学生补课。然而,校内不补校外补,寒暑假沦为中小学生“第三学期”、孩子们扎堆参加学科补习、学特长技能的状况并无太大的改观。据《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2017)——基础教育》显示,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校外培训总体参与率为48.3%,参与校外培训的学生平均支出约5616元人民币。在大城市,家长的支出则远远高于这个平均数,假期也因此被家长们称为“烧钱季”。
家长的焦虑渗透到各个层面
家长希望孩子好,是人之常情。但是,今天的很多家长,希望孩子样样都好,期望值越高,焦虑情绪也越重。
不甘心就近入学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等在内的19个热点大城市幼升小就近入学率已达到99%。既然绝大多数小学都已实现就近入学,为何“幼小衔接”培训仍然大受追捧?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部分家长因为对家庭所属的划片学校不满意。北京家长唐女士告诉记者:“我们住昌平区,划片学校不理想,依照目前北京的房价,换一处学区房的经济压力太大,所以想选择民办小学。听朋友介绍,部分民办小学通过面谈或变相的测试方式来考察孩子。而且,不同的学校招生要求也不同,如果不提前准备,孩子不容易达标?!碧婆勘硎?,为了让儿子能顺利进入住家附近的民办小学,她准备对4岁半的儿子开始全方位的训练。
即使让孩子就近进入公立小学,家长们也普遍担心孩子“零基础”入学跟不上进度,遭到老师“嫌弃”,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多数家长希望孩子能就近进入一所优质校。北京一名3岁孩子的父亲彭程说:“如果基础打不好,势必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他们未来总要面临中考、高考等选拔性考试。中考就是一道坎。倒在坎下的,可能就是不一样的人生。”他透露,自己正在着手将位于大兴区的房子卖掉,在海淀区买一套二手学区房,除了孩子的教育压力,他和妻子每月还要承受贷款的压力。
焦虑源于心急 根据第十五次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在0~8周岁儿童家庭中,超过七成家庭有亲子阅读的习惯。然而,很多年轻父母在陪伴孩子阅读问题上,仍存在某些焦虑和误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长们普遍希望通过亲子共读让孩子长知识,但他们发现,自己不计成本地为孩子买书、花大量时间陪孩子阅读之后,孩子似乎还不如没读过几本书的小朋友懂得多时,他们内心不免产生一种恐慌:投入了这么多的时间、经历、心血和财力,孩子上学以后能不能在班里领先、对以后的升学有没有帮助?
亲子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逐步培养认知能力,绝不是填鸭式的技能学习;读书对幼儿知识的拓展和心灵的滋养是潜移默化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家长希望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心态,导致了他们内心的焦虑。
没有比较就没有焦虑 攀比引发焦虑。因为担心孩子日后成绩不如别人家孩子好、才艺没有别人家孩子多、缺乏竞争力。家长们想尽办法让孩子“抢跑”,自己也“披挂上阵”,他们是焦虑的。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从学龄前开始规划孩子未来、并陪伴孩子学习的家长相比,那些秉承“放养”理念、希望给子女快乐童年的父母,被称为“非主流”父母,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这些曾经看似“闲庭信步”的家长也越来越不淡定了。“儿子开学就上五年级了,之前没有上过任何课外班,在班上成绩倒数,在特长方面也‘一穷二白’,眼看着很多同学不仅成绩优异,手里还握着各种各样的证书,还有别人同情的眼神,我真的有种心慌的感觉,真是焦虑死了,绝对比孩子‘抢跑’的家长更焦虑,孩子也更辛苦。因为,要‘逆袭’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北本┑募页蚺克怠?/p>
高知家长更担心孩子不优秀 据了解,虽然很多毕业于名牌大学的父母没有杭州的吴先生那么走极端,但是,依然想尽办法规划孩子的学科学习、特长培养和未来发展,他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表现得尤为“较劲”。他们担心孩子成绩不拔尖、才艺不出众、能力不超群。
为了让孩子挤进名校,恨不得从幼儿园开始准备高考。一位今年被北京某985院校录取的学生家长向记者透露,虽然女儿成绩很优异,但为了最后的冲刺,为了能再多拿几分,考前聘请名师做“一对一”辅导,两个月就花费近20万元。其实,在这些家长心目中,名校分数只是底线,未来还要获得高收入、高地位的工作。一步步走在金字塔尖上,能不焦虑吗?(记者 陈若葵)
编辑:赵彦
关键词:家长 焦虑 焦虑情绪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