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战国时期圆雕动物银饰
华夏至迟在距今3000年前的商代,即可制作出具有一定工艺的黄金饰品。但是在春秋战国以前,金银器的制造由王室贵族所垄断,一直附属于青铜工艺,尚未独立成行业。至战国时期,源于青铜工艺的金银器制造有了很大发展,开始出现了金银器皿。而1957年陕西神木纳林高兔村战国晚期的匈奴墓中,其出土的大量圆雕银虎、鹿和金虎等动物饰品,就是极有力的证明。



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缘的神木县,地处毛乌素沙漠向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东段。它北连内蒙,南滨黄河,西邻榆林,东接府谷,隔黄河与山西保德县相望。战国末期,鄂尔多斯高原是以畜牧逐水草而居住的匈奴人生活驰骋的地方。而匈奴的金细工艺中,以圆雕动物饰品造型最为独特、工艺最为复杂、制作最为精湛,最具有代表性。且神木纳林高兔匈奴墓出土的这些金银器,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十分罕见。如神木县文化馆收藏的三件战国圆雕动物饰品。
从古至今,虎被誉为“百兽之王”,是勇猛与力量的象征。中国人崇敬猛虎的威风八面,很早就形成了对虎图腾的崇拜。将“虎”作为金银器饰品加以佩戴,是人们对虎的崇拜更是对力量及威猛的敬重。这是一件战国银虎(图1),高7、长11厘米,其方鼻圆头,环眼,两耳外撇,张口暴齿,臀部耸起,伫立前视。头短粗,躯体浑圆而中空,四肢粗壮,爪趾发达,长尾垂地上卷。双肩及前肢有隐起斜条纹,尾、鼻有凸弦纹。此器造型神态生动,形体结构表现清楚,具有很强的质感效果,堪称佳作。
这是一件通高8.5、长10厘米的战国银卧鹿(图2)。此圆雕动物饰品有三雌、两雄共五件,这是雄鹿之一。雄鹿昂首前视,两耳竖立,四肢屈曲,作卧伏状。头部双角弯曲向后倾斜,分为五叉,是另铸后插于头部的。其长蹄尖出,状如柳叶。此器姿态雄健,形象鲜明,为匈奴族雕刻工艺的杰作。
由此可见,神木纳林高兔匈奴墓出土的战国圆雕动物饰品,还以成套、成对出现而颇具特色。这是一组战国银双虎(图3),长12,高5.6厘米。两虎形制基本相似,四肢前后交叉,侧卧,低头张口作吮吸状。一虎头向右转,一虎头向左转,体宽而圆,暴眼圆睛,小耳竖立。四肢肥壮,后肢尤甚,爪趾锐利,尾巴曳地。通体饰斜条纹。此银双虎神态自然,给人以现实写生之感,是战国末期匈奴金银器的代表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饰品之背面。其头部、后肢和尾部共镂雕四个小圆孔,以供钉缀,这就清楚地表达了此器的功用。且主要采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铸造工艺,造型生动传神,虎虎有生气。
以上三件圆雕动物银饰,以小见大地代表了战国时期金银器文化的兴盛。而神木纳林高兔匈奴墓发掘的此类文物饰品,亦为华夏金银器文化向南传播、发展的这段历史之最好见证!
编辑:杨岚
关键词:战国 圆雕 动物 圆雕动物银饰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