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拍卖时刻拍卖时刻
收藏拍卖行情观察瓷器板块:彩瓷风云
清雍正 斗彩龙纹水盂( 北京保利)
瓷器的演变代表了人们对丰富生活的追求,从颜色单一、质地粗糙的生活用品逐渐演变成青花、五彩等观赏器物,彩瓷不仅有艳丽的外表,其图案内容常常能反映更深层的意义,也使瓷器不仅作为器物存在而加入了更深的情感诉求。中国人对美好寓意的追求以及物以稀为贵的普世规律,使得彩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拍卖纪录,2014年春拍大明成化鸡缸杯的2.8亿元拍价并非偶然。
清雍正 粉彩菊花折沿盘 一对(香港苏富比)
彩瓷的发源
最早的釉上五彩瓷是金代磁州窑系烧造的釉上红、绿彩瓷器。景德镇窑从元代开始烧造五彩瓷器。明朝宣德年间,官窑青花五彩瓷器烧成,目前仅西藏萨迦寺有藏;明朝中期开始流行的青花五彩工艺,至万历朝发展到高峰。
青花五彩瓷器烧造工艺复杂,先于坯上用青花料描绘出一定的纹样,入窑烧成。再以红、黄、绿、紫、赭等色彩描绘到已烧成瓷器上,最后再入窑以700摄氏度低温烧造而成。五彩瓷并不是指一定要有五种色彩,可以根据纹饰的需要增减,釉下青花是“五彩”之一彩。由于官窑五彩瓷烧造难度大,产量低,传世不多,多为小件,大件器物罕有。器形多样,图案纹饰以龙凤、花草为主,并有婴戏、八仙、鱼藻等画片。青花五彩瓷在明嘉靖、万历时期烧造极盛。
万历时期的五彩瓷器色彩鲜艳,造型多变,日本人尤为喜爱,五彩瓷器销往日本后为上层人士所珍视,不惜重金求购。五彩瓷器色彩对比强烈,在视觉效果上与欧洲建筑的居室装饰色彩十分搭配,故在那里也大为流行。正是由于欧洲人、日本人长期以来对五彩瓷情有独钟,在这种传统的审美和收藏心态支配下,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国外古董商纷纷来华收购五彩瓷器。当时国内藏家多偏重宋瓷与永宣青花、雍乾官窑,因此五彩瓷价位也甚低。一些精明的中国古董商趁此机会大量为海外买家收购五彩瓷,造成国内的五彩瓷器严重流失,留存下的精品甚少,故今天的国内收藏群体难以接触到上好的五彩瓷器,自然也就无法激发他们的收藏欲望,更谈不上五彩瓷的专题收藏了。
清康熙 五彩群仙拱寿纹高足盌(香港苏富比)
彩瓷的文化意义
彩瓷的绝妙之处在于图案表达出的寓意,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的“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之所以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除了它的稀有珍贵,还有它的寓意。
“鸡缸杯”因其杯壁上画有公鸡母鸡而得名。用今天的话说,“鸡缸杯”就是画着群鸡图案的外形像水缸的喝酒小杯子。斗彩鸡缸杯是明成化皇帝御用的酒杯。官窑器都是不计成本,选取最精品的进贡,其余砸碎。流传到现在的鸡缸杯,无论胎、釉,还是型、画工等方面都有极高水平。据说“鸡缸杯”是成化帝为万贵妃所烧,万贵妃比成化帝大19岁,杯身两组图案,公鸡与母鸡和小鸡合家欢。一组公鸡在前守卫,母鸡在后觅食,三仔鸡亦在寻觅食物。另一组,公鸡回首,母鸡猎食,三小鸡相随。鸡取谐音“吉”,有吉祥之意。杯中公鸡正是成化帝化身,母鸡是万贵妃化身,小鸡们则有着其后代多子兴旺之美好寓意。万贵妃死后,年仅41岁的成化帝在同一年去世。
“鸡缸杯”是个说不清的东西,大巧若拙,貌似平庸,就是这样一个手不盈握的小杯,在明朝万历年间已“值钱十万”,所以一直以来,“鸡缸杯”在中国瓷器史上赫赫有名,堪称精品中的精品,不仅深受历代皇帝推崇,而且一直都是中国瓷器收藏家梦寐以求的藏品。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发现存于世的鸡缸杯只有19只,除4只在私人藏家手中外(其中只有3件是无瑕的),其他都收藏于博物馆内。今年4月8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便是这4只之一,而且没有瑕疵,这足以体现其稀缺性,拍出高价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清道光 粉彩番莲福寿纹朝官耳 三足炉 一对 ( 香港苏富比)
斗彩 五彩 粉彩
斗彩和五彩是继青花之后的另两种彩绘瓷器,均有釉下青花,又有釉上多种色彩,施彩工艺也颇为相似;而粉彩则是后来产生的另一种彩瓷。
斗彩是明宣德官窑创新品种,是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巧妙组合的崭新工艺,也是彩瓷中的绝妙精品。斗彩这个名称,明代的文献里未见记载。最早使用“斗彩”这一名称并给予解释的,见于清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南窑笔记》的作者认为,凡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拼成完整图案的就称为斗彩。陶瓷史上最负盛名的斗彩是明代成化斗彩,其中斗彩鸡缸杯更是精美绝伦,这与成化瓷器修胎极精致细薄和施釉极晶莹润白有关。清代康、雍、乾三朝也都有艺术价值极高的斗彩瓷器制作。
五彩是在已烧成的白瓷上以低温色料描绘图案纹样,然后经第二次入窑烧成,最主要特点是有绚丽的色彩。关于五彩用彩,清《南窑笔记》云:“彩色有矾红,用皂矾炼者,以陈为佳;黄色用石末铅粉,入矾红少许配成;用铅粉、石末入铜花为绿色;铅粉石末入青料则成紫色;翠色则以京翠为上,广翠次之。”这些颜料是含有铁、钻、铜、锰、锑等矿物元素着色剂的低温色料。五彩是将这些颜色巧妙搭配在一起,构成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色料是成就五彩的基本条件。
粉彩是景德镇窑在明五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借鉴珐琅彩的制作方法创制成功的又一种彩瓷。其独特之处,是在彩绘时搀加一种白色的彩料“玻璃白”,在烧成的白釉瓷器的釉面上绘画,经第二次炉火高温烧烤而成。粉彩初创于清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时期,成为清代瓷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品种。直到现代,景德镇的许多瓷厂仍在继续生产。在粉彩发明之前,我国彩瓷都是单线平涂,花卉等缺乏立体感。粉彩的工艺十分特殊,创作内容多以生活题材为主,人物故事、花卉鸟兽、草木虫鱼或是静物图案皆可入画,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清光绪中期的王昭明就是名家瓷器的代表人物,他工于山水、人物、花鸟,题材取自古意,题款大部分用唐诗,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所以,收藏粉彩一定要找名家名作,否则价值会大打折扣。
明万历 五彩鱼藻纹蒜头瓶( 香港苏富比)
彩瓷的“三国”之争
导语: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124亿港元的成交价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也是目前中国艺术品中所有三维物品中的最高价格,买家为上海收藏家刘益谦。斗彩如此高价的环境下,五彩瓷和粉彩瓷却也在各自发力,现在看来后两者的拍价还难以与斗彩相抗衡,未来是否有势均力敌之势呢?
清雍正 斗彩加粉彩四季团花大碗( 北京保利)
鸡缸杯背后的市场规律
这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不只一次打破拍卖纪录,在1981年、1999年就曾两次现身拍卖市场,成交价分别为528万港元和2917万港元,均刷新了当时中国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究其原因,“真”和“稀”永远是拍卖市场的规律。
据苏富比中国艺术部主管仇国仕介绍,鸡缸杯从16世纪至今不仅因其历史价值而被冠以无上光环,不少文献记载更显示,历代许多鉴藏家均叹一杯之难求——“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只已值钱十万”。这也是中国艺术史上仿作最多的一件工艺品:有出于敬佩,见贤思齐而烧制的仿作,如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皆曾命工匠仿造鸡缸杯,落各自年款;而企图鱼目混珠的赝品自然也更是比比皆是。仇国仕强调此次上拍的这件鸡缸杯可谓来源有绪,上世纪50年代出自英国私人收藏家Leopold Dreyfus夫人,有过出版记录;上世纪80年代曾历经英国埃斯肯那茨和日本坂本五郎等著名古董商收藏。1999年,坂本五郎将这件成化斗彩鸡缸杯委托苏富比拍卖,最终以2917万港元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瓷器的拍卖纪录。时隔15年,这件鸡缸杯再现拍台,估价已翻了10倍。“斗彩鸡缸杯是明成化皇帝御用的酒杯,并且深受历代皇帝推崇,在中国瓷器历史上赫赫有名,堪称精品中的精品,拍出高价自然也在情理之中。全球存世的成化鸡缸杯一共十几件,其中只有4件藏于民间,数量极其稀少。物以稀为贵是颠扑不破的法则,稀少到这个程度,能拍出高价也不足为奇。
有专家表示,2.8亿港元的价位对于鸡缸杯来说已经非常高了,未来升值空间并不大。事实上,许多人都对鸡缸杯的天价有所质疑,对此,仇国仕认为:“鸡缸杯说贵与不贵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因为太精美太稀少、名气太大,已然超出了‘物以稀为贵’的一般意义。鸡缸杯因为其特殊性,其价位已然脱离了市场的一般规律,对整体瓷器市场也不具备一般的参考性。藏家对其的追逐更多的是一种身份上的象征。”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香港苏富比)
五彩瓷器大放光芒
近年来国内艺术品市场迅猛发展,藏家对古代瓷器艺术品的认识不断深入,经济实力雄厚的藏家开始关注官窑五彩瓷器的收藏。2000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颇为引人注目。此罐器形敦实厚重,色彩艳丽斑斓,腹部通景绘五彩鱼藻纹饰,所绘鲤鱼鱼鳞清晰,展鳍折尾,生动非凡。底书“大明嘉靖年制”青花楷书款,为该朝官窑难得的精品。此器引得世界各地藏家竞相争夺,最终以高达4404.475万港元的价格成交。成为当时成交价格最高的中国瓷器。由此开始内地藏家日渐关注明代官窑五彩瓷器,此后屡创佳绩。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万历五彩龙纹出戟花觚以474.25万港元成交。2003年香港年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以434万元被一位内地藏家竞得。2005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明万历五彩荷塘鸳鸯图蒜头瓶以428.24万元成交。2006年,北京诚轩拍卖会上一件明万历五彩人物小盖罐以121万元成交。近年,五彩瓷成交前10位中,有一半是嘉万时期的作品,可见目前明代官窑五彩瓷器的价值正在逐渐上升。
纵观近些年全国各地大拍,几家大公司也推出过万历五彩器,从内地近10年来的瓷器拍卖成交情况看,清代的青花和粉彩瓷拍卖价格已入云端,而明代五彩瓷器的上涨趋势一直比较缓慢,但与之相反的是此类五彩瓷器在国际市场上却是各大藏家重金争夺的宠儿,冷热如此悬殊,预示着明代五彩瓷器在内地市场上空间巨大。随着内地藏家收藏行为更加理性化,明代五彩瓷器必然引起新一轮的收藏热潮,其价值最终会上升至应有的地位。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万历五彩瓷器不在少数,其中大多是景德镇的仿品,一般小作坊制作的较粗糙,漏洞百出,比较容易辨别?;褂幸徊糠质墙昀淳哂邢嗟弊ㄒ的芰Φ囊こ≈谱鞯母呒斗缕罚芏嘈心诘母呤侄寄驯嬲婕?,杀伤力很大。因此在购买藏品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多听听行家的意见。
斗彩高价,粉彩发力
在拍卖市场上,虽然斗彩光芒四射,但粉彩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瓷器收藏热点。从整个拍卖市场来看粉彩存量较大,其中官窑粉彩最受藏家青睐。2001年苏富比拍卖会上,“清雍正粉彩蝙桃橄榄瓶”被拍至4150万港元,创当时清代瓷器的市场最高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佳士得推出的大收藏家张宗宪收藏的“清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123亿港元拍出,创当时粉彩瓷器的市场最高价。更有甚者,2011年佳士得春拍上最为人所瞩目的“清乾隆粉彩镂空团螭龙纹时时报喜转心瓶”,估价高达2亿元,成为目前估价最贵的粉彩瓷。
粉彩瓷拍品中民窑的精品也不少,但价格却不高。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民窑粉彩是伴随着清王朝的衰落而兴盛的。在清晚期,很多宫廷画师流落民间,以“包窑口”谋生,促使大量名家瓷器产生。正因为民窑粉彩拍品较多,所以价格并不高。有专家分析:“国内的陶瓷艺术品拍卖还处于初级阶段,藏家规模不大,对瓷器的理解也不够深,很多‘土豪’最喜欢追捧皇帝用过的东西,也就是明清官窑瓷,把这一块价位炒得很高,有些民窑却被忽略了。”2010年香港佳士得举办的“戴萍英基金会收藏”专场拍卖会上,一件乾隆御制粉红地彩轧道蝴蝶瓶成为焦点,最终以4700万港币落槌,创下了乾隆粉彩拍卖的又一个纪录,仅次于中国嘉德2006年以5280万元人民币成交的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
虽然现在粉彩瓷远远不及其他彩瓷的市场好,但收藏界没有永远的宠儿。任何一类艺术品都不可能保持持久上升的态势,在达到一定的市场价位后,出现调整或停滞是必然的。名家粉彩和官窑粉彩资源都十分有限,民国粉彩藏量很大,升值潜力巨大。
编辑:付裕
关键词:彩瓷 瓷器 五彩 粉彩 斗彩









埃及阿斯旺的旅游市场
伊斯坦布尔:春回大地百花开
都柏林庆祝圣帕特里克节
春茶采摘正当时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上海开展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攻坚整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