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在中国美术馆看萧娴的“书中有我”
康有为见到萧娴13岁时所书《散氏盘》铭文后,欣然赠诗云:“笄女萧娴写散盘,雄深苍浑此才难?!敝泄朗豕萁谧攀质崂矶兰褪榉?,一大展览便是萧娴书法展。
“国家美术捐赠奖励与收藏系列展:书中有我——萧娴先生诞辰115周年遗墨展”于2017年7月29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从蜕阁生平、大笔豪情和博涉多优三个方面对萧娴先生的书法进行阐述,展出萧娴遗墨100余件。

萧娴家属将其书法《园古楼空五言联》等10件书法作品,一本印谱慷慨捐赠于中国美术馆,萧娴书法作品的入藏,极为珍贵地丰富了中国美术馆20世纪馆藏书法精品的收藏序列,体现了萧娴家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就萧娴先生的书法表示:“其书以‘三石一盘’(石鼓文、石门颂、石门铭、散氏盘)为基,用工至勤,朝斯夕斯,一生不废。集奇气、豪气、磊落气、丈夫气于一身,得苍浑、厚拙、遒润书风。先生喜作擘窠大字,挥毫落纸如江河行地,如‘道登天门’尤见其豪迈胸襟。喜作对联,所择联语亦多气魄雄大,与其书风相表里,更觉浑然一体。其巾帼气概,磊落慷慨,不知折服多少须眉男儿。撰联‘书中有我,眼底无它’,道出其睥睨千古,独立苍茫的自信与豪壮!‘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大江东去,天马南来’又承寄其多少豪情!其书法的内在气韵暗合着上联与下联的音律、气势,成为形式与内容完美的整体!”
萧娴
萧娴先生(1902—1997),字稚秋,号蜕阁、枕琴室主。贵州贵阳人。13岁便写得一手好邓隶,曾有“粤海神童”之称。萧娴青年时代好交游,善饮、胆大,为人落拓不羁。北伐时,萧娴曾在广东参加了宋庆龄女士举办的慰劳会,以自己所书间距义卖得千元,悉数襄赞国民革命。20岁时,萧娴经朋友介绍去上海拜见南??涤形壬?。康先生见到萧娴13岁时所书《散氏盘》铭文后,欣然赠诗云:“笄女萧娴写散盘,雄深苍浑此才难;应惊长老咸避舍,卫管重来主坫坛?!?/p>
萧娴早年崇尚碑学,深得北派三昧。篆学邓石如,得其朴厚;后习石鼓、籀文,益为高古;隶法石门颂;行书得力于石门铭,更从汉魏其他诸碑如张迁、华山庙、爨龙颜、郑文公等,汲取神髓,互为表里。中年遍历西南名山大川,后定居于六朝古都南京,平生瞩目自然,留情景物,故日月精华,山川奇气,洋溢笔端。淋漓见波涛之迹,奇拔得山岳之险。特擅擘窠大字,风云入怀,得意挥洒。纷披雄浑,每有“提笔四顾天地窄”之概。为书之道,关乎性情,通乎造化。萧书以温厚为形体,恣肆为气神,自成面目,影响当代。

此次展览分为三部分,“蜕阁生平”部分简要介绍了萧娴先生的生平,展出作品10余件,按作品创作的年代顺序排列。萧娴,笔名蜕阁?!巴筛蟆蔽我??她曾自答:“蜕阁,就是退出闺阁的意思,人家说我的字不像女子写的,我就起了这个笔名?!弊莨巯翩档囊簧淖非蟛荒芙鲆酝伞案蟆崩纯?,她“蜕”的不仅是“阁”,是“蜕”而升华的生活信念?!巴筛蟆鄙钤套畔翩迪壬非蟊浠脑妇?,这种愿景引领我们在领略萧娴书迹的同时,能够更为真切地体会到她热爱生活的朴素情怀。
“大笔豪情”部分展出萧娴作品40余件?!按蟊省狈墙鲋缸种笮?,其文字内容的选涉,文心豪壮,书生意气?!昂狼椤币喾墙鍪嵌陨酱ㄎ锞暗牧袅?,更多地在于表达由此而生发的世界大千的动静之态?!按蟊屎狼椤碧逑值氖窍翩凳榧N氖橄嗪希嘤ιぶ?,这是其书迹最为典型的特色,真性情的流露,观之浩然,使人心怡气正。萧娴先生在其《庖丁论书》中写到:“我爱榜书,因爱大物。诸如我爱长江,汹涌天际,我爱长城,屏障万里。”此中豪壮成于山川间,而发从芳墨,无拘无束,全从自然。

“博涉多优”部分展出作品40余件,本部分立足于萧娴的书写关注,较为全面地展示其书迹的状态,使我们可以更为立体理解这位为书写奋斗终身的书者。亲情、友谊、志趣、修养乃至家国情怀等构成萧娴广泛的书写关注,这些关注,立本于她的实际生活。她将这种生活实际借助书写,以不同书体的实践进行表达。这些表达传达出来的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书者,乐观、积极而又平淡、随和的心念。
展览开幕当天,围绕展览举办了萧娴书法作品学术座谈会。展览呈现于中国美术馆5层展厅,将展至2017年8月6日(逢周一闭馆)。
自信于我 深沉似秋一一读萧娴先生
文/吴为山
二十世纪的书法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女书法家,以其苍浑、厚润的书风为世所誉,跻身一流,领一代风骚,她就是萧娴先生。
回顾二十世纪书法,帖学一派虽有海上潘伯鹰、白蕉、沈尹默诸人力挽狂澜,然终因势单力薄而日渐式微。在众多社会学术、文化精英的推波助澜下,特别是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中“魏碑无不美者”从理论上将碑派书法推上足以抗庭甚或以绝对优势压倒帖学的地步。
在实践上,以康有为、李瑞清、沈曾植、曾熙、李叔同、于右任、高二适、胡小石、林散之、萧娴、王蘧常、谢无量、沙孟海、陆维钊、徐生翁等为代表。其他以画闻名的书家如吴昌硕、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齐白石;以甲骨篆书闻名的罗振玉、董作宾等或以碑入帖,或以帖融碑,或取法甲骨金文,或取法章草简牍,以各种风格样式取法汇入到碑学的滚滚洪流中,成绩卓著,蔚为大观! 萧娴先生即是这股洪流中卓然独异的猛将。她以女性独特的身份与视角诠释演绎着大丈夫的豪迈与激昂,责任与担当。
先生字稚秋,号蜕阁,署枕琴室主,出生书香门弟。父萧铁珊追随孙中山先生,南社社员,工诗文书画。萧娴自幼随父习书,十三岁时于广州即以善作擘窠大字被誉为“粤海神童”。二十岁于上海得康有为赞赏,获题诗赞其“雄深苍浑此才难”,并正式拜康有为为师,其一生的书法实践与理论基础,就是在康氏的影响下走出的。书坛巨擘于右任等曾撰文《介绍大书家萧娴女士》推介其书艺。年少的萧娴,即已展露其在书法上的惊人才能与影响。
萧娴先生生于贵州,但她艺术的不断精进与风格的成熟与完善主要在江苏南京完成的。其时的江苏逐渐形成以胡小石、高二适、林散之与先生被合誉为“金陵四老”为代表的书家群体。四老之间,面貌不同,追求各异,相互砥砺,各臻异响,并以群体集中的呈现彪炳现代书史。林散之绍接黄宾虹清逸超然;高二适以章草风骨高昂古雅;胡小石受业清道人雄深劲?。幌翩翟虺锌涤形鹿愦缶ⅲ俺婆惺ナ?。

先生书以“三石一盘”(石鼓文、石门颂、石门铭、散氏盘)为基,用工至勤,朝斯夕斯,一生不废。集奇气、豪气、磊落气、丈夫气于一身,得苍浑、厚拙、遒润书风。先生喜作擘窠大字,挥毫落纸如江河行地,如“道登天门”尤见其豪迈胸襟。喜作对联,所择联语亦多气魄雄大,与其书风相表里,更觉浑然一体。其巾帼气概,磊落慷慨,不知折服多少须眉男儿。撰联”书中有我,眼底无它“,道出其睥睨千古,独立苍茫的自信与豪壮!“楼船夜雪,铁马秋风 ”、 “大江东去 ,天马南来”又承寄其多少豪情!先生喜执大笔,饱醮水墨,着纸则如犁耕大地,似春雨润物,其书法结体的张力和内在气韵暗合着上联与下联的音律、气势,成为形式与内容完美的整体!
萧娴先生豪迈一生中并不乏女性的柔情与温婉。在生活中,她是丈夫温柔的妻子,是孩子慈祥的母亲。在艺术上,虽然崇尚豪壮但不失精微,其小字的娟秀透露出女子特有的细腻柔情。其抗战流亡时所作诗集《劫余草》以小行楷书就,精美绝俗,亦可透见先生帖学之功。诗集中或述流离之苦:“呜呼歌兮歌正哀,劫灰飞尽望春回”;或寄雅意:“我爱清清竹,可以医吾俗”;其在家中常挂的寄思乡之情的“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更是体现了一位女书法家细腻而真挚的悠悠之情!

我有幸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见识先生,并常听先生说古道今,观先生展纸挥毫。那个座落于玄武湖畔的寓居,院子里的杨柳、竹子在春天里新芽、新篁初露时,先生总是亲手抚之给予问候。
1992年秋,我为先生塑了一尊头像,基于对其书风及审美的认识,也基于对其艺术与人格的敬重。像塑好后,先生亲自登门造访,并健步一步一步迈上二楼,那气势宛如她书写时的神韵……
二十多年过去了,萧先生那脚步声依然回荡,伴随着她的书法成为二十世纪的文化记忆。今天,中国美术馆在梳理二十世纪书法,并组织有代表性大家进行系列展览时,萧先生毫无疑问名列其中!我们也十分感谢先生的家人向中国美术馆捐赠部分作品,这将为后世传承留下范本。相信,也坚信,此时的萧先生在那浩渺的书法天国当露出自信的微笑……
[萧娴先生书法欣赏]




编辑:杨岚
关键词:中国美术馆 萧娴 书中有我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