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我们追求怎样的健康
在温饱问题解决以后,追求健康长寿是很多人的美好愿望。但是,我们需要追求怎样的健康?
上个星期门诊,一位60岁的先生要求做胸部CT检查,问他有什么症状,他回答“咳嗽”。但是,仔细询问,发现他所说的“咳嗽”只是早晨起来清嗓,少许白痰,然后一天无事。这位先生还透露:半年前单位刚刚体检,胸片检查没有问题。我很不解,那为什么非要做CT呢?从外表上看,这位先生是一个非常健康的成年人,甚至比我还要健康。因为最近工作劳累,我上两层楼就感觉有点气喘。慢慢地,他才告诉我,昨天晚上看了电视里面的健康节目,一位胸外科专家讲了一个小时的肺癌,他这才赶快到医院来做CT筛查是否患肺癌。
过了没多久,又进来一个55岁的妇女,也要求做胸部CT检查。她也没有什么症状,看起来相当健康。这下我有经验了,问她:是不是刚看了电视关于肺癌的健康节目?她很佩服地看着我,表扬我“果然是专家”。我给她仔细查体,最终说服她放弃了拍CT的念头。
这个星期门诊,来了一位60岁刚退休的女病人,主诉“胸闷两月”。翻开她的病历本,前面已经有几位心脏科和呼吸科医生给她看过,各种血液检查、心电图、CTA(冠状动脉增强CT)、胸片、肺功能和激发试验全部正常。详细询问她的病史,胸闷症状并不重,不影响生活,活动后胸闷还会减轻。家庭生活也很幸福,夫妻关系不错,儿子已经工作,不需要操心。但是,就是因为这两个月的“胸闷”,她不停到医院看医生。
我想,人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健康”?
何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定义太笼统,不好理解。WHO说,“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笔紫?,怎么定义“没有疾病”?是不是按照现在医学手段,各种检查正常就是“没有疾病”?那么,这个“胸闷”的妇女可以诊断为“躯体健康”。那么,她是不是“心理不健康”?一个人有症状看病,追求健康长寿,怎么能诊断“心理不健康”?
所以,我想,是不是我们把“健康”的定义理解错了?是不是我们要求“身体健康”太苛刻了?
为了“健康”,我们要求医生给我们做各种检查;为了“健康”,我们要求自己身体不能有任何一点症状;为了“健康”,我们要求自己的身体有点症状必须马上痊愈;为了健康,我们不停锻炼。
可是,有时候,我们想过没有:为了“健康”,我们是不是给了自己更大的压力?各种养生、保健,各种饮食建议,各种小偏方,各种“这不能吃那不能吃”。
有时候,我想,我还不如干脆承认“我不健康”算了,这样我活得压力还小一点。我“健康”了,又能怎样?我“健康”了,是不是真的能为社会、为家人多做些什么?
前几天看了一段微博,讲的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是真正的长寿系,一半以上的教授年龄在80~90岁。我相信,真的相信。因为,真正的健康和长寿的秘诀是:生活有目标,有事情做,我做的事情对别人有帮助、有意义,我做的事情真正能让我感觉快乐。
快乐的、有意义的工作才是真正的保健品!
而且,人不能对自己太苛求,不能太苛求自己“身体健康”。有时候,身体有点不健康,可能更好,生活更完美。
(作者简介:曹彬,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部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编辑:赵彦
关键词:健康 如何追求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