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我的中医情缘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 曹洪欣
(一)
谈起学习中医的历程,还得从儿时的经历说起。上小学前,爸爸和姐姐分别患上重病,爸爸得了肝硬化、姐姐染上风湿性心脏病。从小我就跟随妈妈到处求医问药,无论是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还是到中医院,医生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给我留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求医问药的期盼、急迫、焦虑心情,深深地蕴藏在心灵深处。经过几年的磨难,爸爸病重,不幸离去;姐姐服了大量中药,神奇地恢复了健康。这使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学时,我开始背诵《药性赋》《汤头歌》《频湖脉学》《医宗金鉴》等中医书籍,逐渐对中医有了初步了解,时而在家庭、同学、朋友间尝试应用,常常为中医疗效而兴奋不已,坚定了学习中医的志向。
国家的高考制度恢复后,为我们这代人提供了公平难得的上大学机会。1978年我参加了高考,成绩超过重点院校录取线,我坚持选择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入学后,学校丰富的中医药优势资源时刻吸引着我,一批德高望重的优秀教师为我们授课指点迷津,图书馆大量的中医书籍开阔了视野,学校教学与临床结合的模式促使我们早临床、早实践,把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勤奋向上的校园文化和优美的校园环境滋润着我们。大学第一年中医诊断课实习后,我的课余时间基本在附属医院实习,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让我体验到内外妇儿各科的中医诊疗优势,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是学好中医的关键。大学时期,我放弃了所有个人爱好,几乎没有看过一场电影,全身心地投入到丰富中医知识与提高治病能力的学习实践中,学习成绩名列年级前茅。问诊求医者络绎不绝,临床疗效得到同学、亲朋、邻里的广泛认可。
5年的大学学习,越学越感到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与自己知识的浅薄,大学毕业时,1983年我考取了学校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投师黄柄山教授名下?;评鲜κ侵餮е凶遥氖右?,科学的思维与对中医理论研究的深刻把握,启迪我不断提高中医传承创新能力。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1984年参加了由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方药中教授主编的《中医症状鉴别诊断》《中医证候鉴别诊断》《中医疾病鉴别诊断》的编写工作,近距离接触董建华、王永炎、路志正教授等一批中医行业顶级名师大家,他们言谈举止体现出的高尚品德、严谨学风和精湛医术,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追求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学位论文从肝病证候临床研究入手,通过大量病例分析,总结肝病中医证候变化规律,完成《证候动态变化研究》硕士论文。研究生期间我认真总结学习与临床体会,分别发表《百合病之我见》《清空膏治疗血管性头痛》《温肾补脾法治疗慢性结肠炎等》等论文,1986年被共青团黑龙江省委授予“发明创造者”称号。
(二)
研究生毕业后,我留校任教,分配在中医基础诊断教研室。我非常热爱这一集教学、临床与研究于一体的工作岗位,这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传承与创新结合的有效途径。从讲好第一堂课,到认真治好每一个病人,以及参与导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肝病证候研究》,国家科委重点项目《中医治疗艾滋病研究》等课题,力求锻炼提高综合能力。导师黄柄山教授具有超凡的国际交流能力,作为学院副院长率先推进中医国际交流,从1984年承办国家外经贸部中医对外交流培训班(我担任助教),到编制第一部英文版《中医证候》专著,举办全国中医院校第一个中医英文专业等,这些工作培养了我有关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意识、思维和能力。
1988年通过考试,我获得国家教委出国访问学者资格,同时也考取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专业、著名中医专家张琪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出国深造还是跟张琪老师学习,是个两难的选择。经过认真思考,我放弃出国学习西医的难得机会,毅然决定跟随张琪老师攻读博士学位。张琪教授是黑龙江四大名医之一,中医理论功底深厚、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对肾病等诸多疑难病疗效显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我十分珍惜向张老学习的机会,坚持随师出诊查房,认真学习导师的医德医术,自觉通过临床体验老师经验?;诘际α俅簿樽芙?,完成《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临床研究》博士论文,张老对我毕业论文评语写到:该生已具备高层次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能力,后生可畏,未来定能成为后起之秀而胜过我们这一代人。老师的鼓励和鞭策,一直激励我砥砺前行、不懈奋斗。
通过学术交流,结识了许多全国各地优秀中医专家,有效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1987年始,作为副主编,我参加了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麻仲学博士主编、全国中医专家学者编写的《中国医学诊法大全》《中国医学疗法大全》《中国医学预防法大全》和《国际针灸交流手册》《世界传统医学大系》等编撰工作,通过这些大型著作的论证编著,提高了自己组织协调与传承创新能力,扩大了中医药国内外影响。
从硕士研究生开始,我每年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同学、亲朋等诊疗疾病,并利用寒暑假到大、小兴安岭地区为干部职工义诊,每天诊治近百人,系统收集每份病例,积累大量临床资料,形成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的研究方向,开展系统深入研究。
(三)
博士毕业后,我每周诊治病人300余人,成为黑龙江全省乃至全国门诊量最多的青年中医之一,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认可。1991年破格晋升副教授,被评为哈尔滨市十大杰出青年,1994年晋升教授、硕士生导师,被评为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被评为全国首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银奖,199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获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相继被评为黑龙江省、国家人事部、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第三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黑龙江首届五四青年奖章,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黑龙江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俄罗斯政府国际合作发展奖。
出诊时“一号难求”的现象引起我深入思考,意识到即使我夜以继日诊病也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培养更多的优秀中医人才是服务民众健康的根本。经过学校的选拔培养,1994年我走上管理岗位,担任基础部副主任半年后,任校长助理、党委委员,1995年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分管教学、医疗与研究生工作,1999年任校长。作为校领导,我自觉把握好管理和业务的关系,把中医理念和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主动学习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办学经验,深刻分析学校自身优势与不足,凝练学校发展理念,明确发展目标,完善办学条件与措施,加强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科研重点项目培育与学科建设等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学?;窆铱萍冀崩?、国家教学成果奖等从零的突破到居全国中医院校前茅。
2003年我调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适逢非典流行,如何发挥中医药在防治非典中的作用是面临的首要任务。在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召开第一次中医防治非典研讨会,论证中医诊疗与研究方案,派出中医药治疗专家组,第一次通过新闻联播,在海峡两岸防治非典专题会主导发言,主持开展中医药治疗非典研究工作,实验研究证实中药对冠状病毒的抑制作用等。主编出版《温病大成》,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主持完成“中医瘟疫研究及其方法体系共建”,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非典防治工作,短短几个月时间,和全院干部职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做好院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建院50周年之际,中国中医研究院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实现了研究院几代人的梦想,时任副总理吴仪参加庆?;疃⒎⒈碇匾不?,对中医事业发展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建设提出新要求。如何发挥中医药国家队作用,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通过组织制定院“十一五”与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以中医理论传承创新和古医籍抢救为主的岐黄工程,以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研究与发掘名老中医经验为主的仲景工程,以标准化建设和中药新药研发为主的时珍工程等,全面加强人才队伍、科研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研究,加强与美国、俄罗斯、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实质性中医药合作。经国家奖励办批准,设立唐氏中药发展奖等,激发院内外专家中医药传承创新积极性,牵头组织建立以协同创新为主的中医药创新体系建设合作委员会与中医药国际合作联盟,有效提高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国内外影响与地位。
(未完待续)
编辑:赵彦
关键词:政协委员 曹洪欣 中医情缘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